|
驻刚果(布)经商参处
据新华社11月4日报道,尽管世界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着国际市场,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合作却仍然保持稳定发展态势。2012年,中非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98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的直接下降。特别是欧洲国家经济回暖缓慢,美国财政预算困难,经济曾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显现出经济增长减缓的迹象。这不仅带来挑战,同时也为挖掘中非经贸交流与发展的巨大潜力带来了新的机遇,最终将推动双方共同发展。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FMI)再度调低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最新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9%,2014年将增长3.6%。较7月已下调的增长预期又分别低了0.3和0.2个百分点。
相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的悲观预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报告2013》指出,2012年中非经贸合作众多成功范例充分说明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非洲国家的经贸交流有着跨越式发展和强大的生命力。
自2009年起,中国就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非洲大陆也为中国进口物品的重要来源。
根据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对非洲出口额约为853亿美元,自非洲进口额约为1132亿美元,中国同非洲的贸易逆差达279亿美元。事实上,自2008年起中国同非洲的贸易平衡方面就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而这一状态源于中、非各自的贸易结构不同。
目前,非洲已成为中国海外第四大投资地。至2012年底,中国对非洲的累计直接投资量已经增至217亿美元,年均增长33.8%。
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对非洲国家的非金融投资,尤其是对南非、安哥拉和赞比亚的非金融投资,主要侧重于矿业、建筑业和手工业,其比重已经上升到14.9%达到36.1亿美元。
2012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达40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约13%,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总额的35%。
报告指出,在对非洲的经济援助方面, 2012年中国共完成了像农业示范中心、医院、培训学校等36个对非经援项目,以及涉及公共卫生、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培训11137人次。
互利共赢的贸易发展
非洲经济能够在抗击世界经济危机同时取得快速发展,为中非经贸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市公开宣布的最新经济预测报告中提到,撒哈拉南部非洲2013年经济预期增长5%,2014年将增长6.2%。
此外,新华社前任非洲事务负责人刘贵锦称,中非双方巨大的经济互补和贸易需求的全面增长,为中非贸易和投资发展快速且持续扩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称,非洲还处于工业领域不发达的阶段,西方发达国家正饱受多种财政或预算困扰,对非融资正不断萎缩,故此非洲国家迫切需要中国的投资。
刘贵锦强调,据估算中国对非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
“对非扩大投资同时也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他同时补充到,“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在丧失,因此中国需要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非洲转移。”
尽管如此,刘贵锦认为,中非经贸关系有着巨大的潜力,理由是目前中非贸易额仅占中国对外贸易额5%和非洲对外贸易额10%。
深化改革,优化合作
商务部报告指出,2014年中非经贸合作还将继续发展,中非双方应着力于拓展新的领域,以不断扩大加深合作伙伴关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认为,随着中非贸易结构的多样化发展,中国将以更有效的方式加大对非洲教育、卫生和体育领域的投资,同时也将加强对农业领域的投资。
“鉴于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同非洲大陆相关组织及区域的友好合作,将中非经贸关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他强调,中非加强经贸合作将提升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的份量。
刘贵锦认为,商品贸易占主体的中非经贸合作仅仅是粗放式发展的初级阶段。
刘贵锦总结到:“必须适时发展高端产业和通信、运输等高科技项目,才能加速改进和优化双边贸易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