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21世纪经济网
日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转弱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对于原因的解释却并未引起海外投资者的理解,特别是消费税率提升的负面影响,现在看起来是被媒体和外界夸大了,居民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带来的副作用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反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今年4月以后,日本的核心CPI同比上涨率一直在3%以上推移,其中2%是消费税率提升的影响(消费税率提升了3%,该指标里比重约30%的学费、房租、医疗费等属于非消费课税项)。因此市场普遍认为日本央行离其2%的通胀目标还有不到1%的距离。但实际上这个税率的提升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实实在在的成本负担,因此和上一次消费税率提升一样,人们普遍理解增税前后的消费者合理性行为会给经济带来短期的波动。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次二季度的消费减速并不单纯源于增税前的抢先消费引发一时性下跌,特别是进入三季度,消费税率提升的影响告一段落后,日本消费者的钱包依然越来越紧。消费者物价指数包含了居民家庭生活的基础性支出项和可选性支出项,一般而言前者主要包含食品以及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而后者主要指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
今年7月份基础性支出项的同比通胀率为4.6%,可选性支出项为3.3%,这表明日本居民生活成本上扬更多来自必需品。而且消费支出的内容而言,汽车这样的大件耐用消费品的下滑幅度也是在减弱的,反而是服装、食品等基础性支出项的减少幅度在扩大。同时7月份日本居民的实际消费支出同比下降了5.9%,消费减速已经无法用增税的一时性影响来解释了,有研究人员测算,日本居民实际体感通胀率应该在4%左右,物价上扬导致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引发消费意愿的抑制更能解释目前的消费不振。
日本国内不少市场观察者或机构研究人员均指出,通过名义工资水平和消费者物价计算后的实际工资同比增长率,虽然在消费增税很久以前就已经为负,但安倍上台后明显跌幅扩大了,虽然部分企业响应安倍的号召今年提升了基础工资或者增加了一些具有弹性的薪酬支出给员工,但7月份的统计数据依然显示该指标的跌幅比过去平均要大。而1997年桥本政权的消费增税时,名义工资的涨幅要高过目前,但当时通胀率却低于安倍这次。
黑田东彦领导的日本央行必然会一如既往地向其2%通胀率的目标迈进,但是结构改革的迟延无法提升居民更为乐观的经济预期的话,消费意愿将进一步被压抑,结果反而会引发通缩压力。实际上不少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已经通过削减产品的内容量来实现曲线提价,这说明需求并非如安倍经济学支持者们设想的乐观。
安倍自己也将在10月迎来是否继续提升消费税率的政治决策时机。虽然市场一如既往地相信届时日本央行会进一步大规模的推行量化宽松政策来减缓其冲击,但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实际上已经表明,结构改革迟迟没有进展,供给力短缺的现状无法改善,供需两面的不均衡实际上难以消除,一味的推行所谓的宽松货币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得其反。
作者:苏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