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0月21日消息,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经常账赤字状态,并造成人们对美元信心下降。不过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克林顿时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杰弗里-弗兰克尔(Jeffrey Frankel)认为,由于很多美国跨国企业都会将利润重新投资于海外业务进行避税,美国的海外投资收益可能比实际披露值高一倍,因此美国长期以来的经常账户赤字可能在2009年已经消失。
以下是弗兰克尔的专栏文章全文翻译:
当美国的经常账户在1982年跌入赤字之时,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准确地预测了未来长期创纪录的赤字水平,理由是预算赤字、低国民储蓄率和被高估的美元。这些预测者当时提出,如果美国不作出调整,将会从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当时许多人都当心失衡状况不可持续,认为一旦全球投资者不愿继续持有美元,可能造成美元“硬着陆”。
事实证明当时对美国债务状况的预测是正确的。的确,在此后30多年中,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每年都报告出现经常账赤字。而现在,我们必须问:美国的经常账赤字是否依然是一个问题。
先是,在2008年,全球投资者明确宣称他们并不担心美国赤字的可持续性。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际,他们涌入美元资产,尽管危机的发源地是美国。
而且,1982年以来美国已经进行了大量调整,比如美元在1985-1987年、2002-2007年间的贬值,以及1992-2000年、2009-2014年间的财政紧缩。最近,美国页岩油气产出的大幅上升也改善了贸易均衡。
结果是,2013年美国的经常账赤字较2006年峰值下降了一半,从占GDP的5.8%降至2.4%。如果按照占全球产出的比重,降幅达到2/3。
相应地,中国的经常账也发生了调整,通过货币升值以及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的上涨。中国经常账盈余的峰值在2008年,超过GDP的10%,随后急剧下降,去年仅1.9%。中国的贸易调整在某些方面跟随了日本的步伐,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出超曾引起美国的贸易焦虑。
我在这里提出第三个理由,证明美国的经常账赤字问题已经不足为虑。不过这个理由具有一定臆测性。我认为如果恰当衡量,美国真实的赤字水平可能低于披露的水平,甚至在一些年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赤字。
每一年,美国居民都会获得部分海外投资收益并在那里重新投资,包括债券的利息、股票的分红以及直接投资的遣返利润。比如说,企业可能会将部分海外利润重新投资于海外分部,通常是为了规避遣返利润所面临的美国高额所得税。从技术上讲,这应该在投资收益账户记为盈余增加,与获得更多海外资产相对应。通常情况下也确实是这么记的,但我们有理由认为并非总是如此。
长期以来全球一直出现庞大的投资收益赤字,而按理讲正确的总数应该是零。那么一定是某些收益去了什么地方。
即便对于像BEA这样卓越的机构,也不可能跟踪到国际经济中所有的资金存量和流量。所有人都知道误差很大,尤其是在金融交易当中。一些统计机构经费不足也让监测问题更加严重,但这并非问题的原因。
不过有一点并不为人们所熟知,那就是美国的国际投资头寸有一个特别的修正模式。从当前可获得的数据来看,从1982年到2000年,净国际投资头寸的预估值每年都会向上修正,原因是统计机构发现了一些此前所无法获知的海外资产。在此之后,修正方向有时为增,有时为减。但是,尽管最近几年对投资组合持仓的调查更为频繁,某些新的资产获得很可能仍未披露,比如某些由国外代持的资产。
这一数额有可能非常庞大。从1982年到2013年,基于随后的修正值,美国经常账赤字总额为9.5万亿美元。然而这一期间美国国际投资头寸的恶化仅为这一数值的一半多一点(相比1981年的修正值为5.7万亿美元)。
显然二者的差异很大一部分可归因于估值效应:1982年以来,受外国货币的美元价值上升以及资产的外币价值上升影响,海外资产的美元价值不断上升。但部分差异也反映了一些缺失资产的发现,其中一些可能来自于海外收益的再投资。
从根源上说,这些缺失的权益还可能通过其它方式获得。比如说,美国跨国公司有时候会虚报进口额或者少报出口利润,以减少纳税额。这种做法将会推高披露的经常账赤字。
我们可以假设一种也许有点极端的情况。假设真实的投资收益比实际披露额高一倍,其差额在1982年到2000年之间重新投资,然后这些资产在2014年被发现。这就可以解释美国净国际投资头寸向上修正额中大约一半的数额。
如果过去存在对利润再投或其他收支权益披露不足的情况,那么今天仍可能继续发生,尤其是在美国企业更积极地规避国内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如果投资收益真的是实际披露值的两倍,那么美国实际的经常账余额应该在2009年就已经转为盈余,此后一直是盈余状态。
(松风 编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