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8|回复: 0

洋漂族讲述“中国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4 00: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观察者网


“美国梦”这个词就像是一块金字招牌,它是美国公民的骄傲,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在美国向全世界展示的强大软实力中,“美国梦”有一席之地。现在,“中国梦”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媒体提到。在各种肤色、不同国籍、不同职业的外国人看来,“中国梦”不是白日梦,他们已从中受益。什么是“中国梦”?中国人、外国人这两年给出不同的答案,甚至有些外国人还不太认同“中国梦”这个概念。“中国梦”被屡屡提及并不表明中国自认为实现了“超强大国梦”,而是意味着,在世界上有更多的人认可和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本身也能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中国梦”,不是做白日梦

美国《大西洋月刊》曾在谈论“什么是中国人的中国梦”时说,那是无数家庭和个人组建起来的集体梦想,包含着人们对医疗保障、接受高等教育的期盼,“这往往是祖孙几代人的梦想,但所幸正在逐步得到实现”。而对于那些追求“中国梦”的外国人来说,“中国梦”又有新的含义。

6348746392932363382cf5e0fe9925bc316dce5dda5edf8db1ca1370e4.jpg

《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等国外有名刊物都曾为“中国梦”撰文

在中国人看来,提出“中国梦”不是为了要取代“美国梦”,它只是一种新的现象。怀有“中国梦”的外国人中有来华“淘金”的商人、外交领域的“中国通”、酷爱中国功夫的“大侠”、来中国发展的运动员、教练员或演员等。成功者会把中国称为“第二故乡”,当然,失意者会选择离开。《纽约时报》10月26日一篇题为“中国在召唤”的文章称,最近10年,每年来中国的外国人都要增长10%,“一项对在华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外国人的调查显示,有一半人抱着在中国赚更多钱的期望来到中国,而且中国没让他们失望”。

6348746419004689174_3.jpg

酷爱中国功夫的外国“大侠”们也是心怀“中国梦”的一族

在广州的一个非洲人聚居区,8名来自尼日利亚、几内亚等国的非洲商人近日接受《环球时报》的随机调查。除一名非洲商人拒绝回答有关“中国梦”的问题外,其他人均表示心怀“中国梦”,它意味着能长时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赚更多的钱、在中国买房和旅游、甚至与心爱的中国姑娘结婚。其中一名尼日利亚小伙子说:“‘中国梦’意味着不断尝试和探索。我还年轻,我希望在中国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广州的尼日利亚人有不少来自该国的伊博族,这也是一个有着迁居国外“传统”的民族,他们中的一些人表示,“中国梦”这个概念的边界并不清晰,或许应该用“在中国实现梦想”来表述更好理解。

在中国实现梦想的非洲人中有一名“大侠”———来自加蓬的吕克·本扎。43岁的吕克·本扎14岁来中国学武,出演过几部与少林寺有关的电影,2008年还在河南参加传递奥运圣火。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是我的第二个祖国,我在这儿参与它的改革开放。”

彼德·莫尔是英格兰诺丁汉的大型主题公园项目开发商,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也是做着“中国梦”的老外,而且很乐观。莫尔说,他不是在“白日做梦”,这些年他和华商在南约克郡罗瑟勒姆与谢菲尔德之间的旧矿场上建造名为“中国大观园”的主题公园。他说,之所以开展这个项目,就是想把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带来英国,让西方在一个全新的文化平台上,更形象地了解东方古国的文化内涵。

“许多外国人将中国视为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梦”的出现与中国30年来迅速卷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有关。与“美国梦”相似,“中国梦”也是指在一个社会里,个人凭着自己能力、自我奋斗取得成功、实现梦想的一个过程,强调的是个体发展空间的可能性。但与“美国梦”不同的是,“中国梦”除强调个人奋斗外,还非常重视合作精神,力求达成惠及他人的道德目标。

“我所了解的‘中国梦’,来自于我的年轻同事们,或许就像‘美国梦’一样,他们所期许的是拥有好生活,享受好生活,得到更多财富。”当谈到“中国梦”时,获得过中国政府“友谊奖”的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新西兰籍主播埃德温·马尔这样回答。在中国生活了10多年的埃德温说,经济高速发展、不断涌现新鲜事物、大量成功机会,这些都是吸引外国人留在中国的原因,特别是在全球普遍遭遇经济下滑和失业的压力下,中国依然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发展,这也让不少外国人来到中国寻求新的机遇。埃德温说,有些外国人确实梦想着来到中国,但有些并不是怀着什么“中国梦”,他们只是把中国当成能找到很多机会的目的地。有些外国人也知道,在他们自己的国家,人们正遭受着经济下滑和失业的痛苦。

谈到为何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寻梦”,张颐武分析说,中国现在无疑是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体,这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遇,而中国也迫切需要各种国际人才的引进,不仅包括高端人才,也包括各种中低端劳动力。此外,中国社会对外国人的包容性很强,很少发生排外现象,这种友善的氛围也是吸引外国人来华发展的重要因素。

曾在中日两国都引发过热议的日本演员矢野浩二和《环球时报》记者谈起在中国10多年来经历的酸甜苦辣,他觉得“有时去日本没有感觉回家,有时从日本回中国,感觉两个都是我的家”。矢野浩二说,在很多日本民众的观念里,什么事情都是美国第一,或者是欧洲那边,如棒球、篮球、好莱坞大片、戛纳电影奖等,但他觉得不一定美国都是第一,“我们亚洲也有很多厉害的方面,尤其是中国”。矢野浩二说,以前在日本没有机会,看不到“日本梦”。回想起2002年在中国连房租都交不够的创业阶段,矢野浩二一直相信,肯定会有他的“中国梦”,因此,他没想过放弃。因为矢野浩二在中国的成功发展,他远在日本的亲朋好友对中国的印象也变了,不只是流于了解中国表面的东西。矢野浩二认为,中国是一个很包容的地方,中国人会努力去接纳新的东西、新的想法、新的人。

龙州经讯驻北京董事总经理葛艺豪是一名在华发展20多年的美国人,他认为中国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有志年轻人来此创业。葛艺豪说:“许多外国人将中国视为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在西方,很多行业已过于成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然而在中国,机会向你敞开。即使没有天才的头脑,你仍可以创立公司并取得成功。”他认为,中国快速变化的环境和不断涌现的灵感催人思考、促人发展,吸引着外国人的到来,让很多外国人想在这里待上更久。

“中国梦”考验中国跨文化交流能力

《龙与象———中国、印度崛起的全球冲击》作者罗苹·梅瑞迪丝给外国人心中的“中国梦”归纳为三个阶段:1978年到1989年期间,一些人实现了处于新生儿阶段的“中国梦”;1989年到2008年,更多梦圆中国的外国人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从2008年至今,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海外生活、消费时,外国人对“中国梦”有了新的理解。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打拼“中国梦”,中国现在正面临一个跨文化交流的新课题,而且针对这个问题的社会管理经验还非常欠缺。比如,前一段时期“三非”(非法就业、非法入境和非法居留的)外国人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韩国《新闻周刊》9月5日一期以封面文章的方式,曝光一部分外国人在中国的不光彩事件,如俄罗斯籍音乐家在火车上辱骂中国女乘客、英国籍男子醉酒后非礼北京女孩,还有北京三里屯酒吧吵闹的外国人都让中国人感到厌恶。罗苹·梅瑞迪丝也担心,外国人想实现“中国梦”不可能不付出代价,“现在西方与中国之间在一些问题上充满猜忌,让人不知何时才能梦圆”。

尽管如此,经营珠宝生意和家居装饰品的美国商人亚当·卡夏还是看好中国。亚当1997年来华发展,2009年在中国成立公司。亚当告诉记者:“中国人比日本人和韩国人更为开放、友好。中国欢迎西方的文化,勇于接受西方的影响。中国非常现代化,又保持着独有的中国精神。”他来中国是因为这里有更优质和廉价的原材料,也有经验丰富的工匠。亚当说,和墨西哥以及南美国家相比,在中国能做得更好,甚至他的许多竞争对手也都将公司挪到中国。

当谈到“中国梦”给中国带来的新挑战时,加蓬的本扎说:“中国目前还没达到‘美国梦’的水平,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外国人参与它的发展。”他认为,从当下的情况来看,“中国应该有更多的包容,不管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只要能够参与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应该给一个机会。”不过,英国商人莫尔提醒那些想到中国发展的外国人:“‘中国梦’可以做,但一定要务实,不要指望中国能给世界带来一切。”

“中国梦”正帮中国自我完善

“中国梦”的出现也伴随着质疑的声音。美国《外交政策》2011年底一篇文章以“被终结的中国梦”为题,讲述一些在大城市打拼、漂泊的中国人感到生活艰辛,有挫败感,以此说明一些中国人的“中国梦”很难实现。《纽约时报》今年8月也刊文说,一些在华外国人因不满“潜规则”盛行和中国的社会风气而选择离开。对于那些放弃“中国梦”的外国人,新西兰的埃德温认为,中国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文化环境和政治制度、社会接受程度甚至语言问题,都常常困扰一些在中国打拼的外国人。美国人葛艺豪认为,“对一个想在外国创业、工作的外国人来说,这些风险和问题随处可见”。但他也表示,“在中国,你可以在物质上非常成功,而同时你却很难超越这一层面”。也就是说,仍有一些因素困扰着在华外国人实现他们的“中国梦”,比如法制漏洞等。

对此,张颐武认为,外国人心中的“中国梦”和中国人心中的“中国梦”处于高度互补的状态,外国人圆“中国梦”的过程可以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特殊作用,当中国人实现各种权益的提高和保障时,也相应会提升外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和期望。

同样,一些西方媒体也有这样的共识。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9月29日报道说,中国的“外专千人计划”是一项吸引外国人到中国就业的新计划,今后中国很可能成为新的“机遇之国”,会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华创业,实现“中国梦”;而中国也希望能从中不断完善自我,让这些带着“中国梦”的外国人获得安全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3 07: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