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马蜂窝
交通
目前,太仓市公共交通客运线路14条,其中7条市内公交。线路总里程312KM,设太仓、沙溪、浏河、王秀、鹿河、时思、浮桥、九曲、远太港、新塘、新毛、新湖、板桥等站点。
市内公交线路站、牌情况表
101路:
线路:车站—南郊
走向:车站—郑和路—人民路—上海路—204国道—南郊
站点:供电局—北门—市二院—二招—荣珍—长埭弄—南郊
地图
交通图
位置关系图
行程
太仓一日游
早8:00出发,游览南园景点有绣雪堂、香涛阁、栽花小憩、鹤梅仙馆、大还阁、长廊、九曲桥、潭影轩、井亭、门楼等。(1个小时),中餐(自理)游览准星级休闲度假村----艳阳农庄(2个小时), 江南第一牡丹园之称的太仓园花园山---牡丹园(1个半小时)结束愉快的行程. 太仓一日游:古镇沙溪行 小镇风情别具特色
古镇沙溪紧傍204国道,位于苏州市太仓境内,全镇占地面积41 .3平方公里,距上海35公里,离沪宁高速公路30公里。虹桥国际机场50余公里
游沙溪的第一站是乐荫园,宋末隐士瞿孝祯读书处.此园与苏州园林相比,虽然在规模与景致略有逊色,但其挚朴恬静,悠然闲适之趣,倒也自成一体。竹影婆娑,点缀着几张石椅;水波不兴,与池边寂寥的堂屋相映成趣。此情此景不仅使人联想到杜甫的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出乐荫园,步行百余米,即可见沙溪老街,长约三里。沿街两边,几进深的古宅鳞次栉比。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龚氏雕花厅,满厅雕梁画栋,梁架上布满云纹,梁木四面刻满了缠枝花浮雕,形态优美,雕刻精细别具一格。另有走马楼,位于住宅二层,连通一片,马可奔走无碍。当然,其实并没有马儿在二楼的木地板上跑,只有数家普通百姓,共处在这一盖大屋檐下,演绎着“七十二家房客”的故事。
隔着一排建筑与老街平行的是戚浦河,三五米宽,穿镇而过。河中可见几条为数不多的小船,或游曳水面,或停靠岸边;河面上有三座古桥横卧,分别是新桥、庵桥、义新桥,均为明清时代的单孔石桥。新桥其实三桥中最老的一座,建于明代崇祯七年,至今完好无损。这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虽未到达“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境界,亦使人生出“秦时明月汉时光“的感慨。
悠久的历史往往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沙溪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名人的故居,如中国现代舞蹈界的鼻祖吴晓帮、清代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陈穆衡、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及台北市市长陆京士等。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吴晓帮故居,一幢民国初年建造的欧式双层建筑,因其外观白色,镇上的人称它为“小白楼”。小白楼只有十二间房,规模不算大,但其门窗及楼梯的细部工艺极为讲究,且为欧陆风格,弥足珍贵。房顶建有辽望台,可观望沙溪全景。
太仓一日游
郑和纪念馆─长江风景─园花园山庄─古镇沙溪─弇山园─张溥故居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生于1371年。明朝因其担任内宫大太监又称“三保太监”,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
从永乐三(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间,这位世界航海业的先驱者,曾在太仓浏家港率领二百多艘的庞大船队,扬帆启航,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远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历亚非37个国家和地区,总行程13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3圈多,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伟大壮举; 并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郑和纪念馆座落于太仓浏河镇,展厅分上、下二层,底层正中是一座3米高的郑和手握航海图的座像。座像背后与左右两侧墙面上三幅巨型磨漆壁画《鹏起浏江》面积达80平方米。它不仅再现了当年郑和奉召首次从浏家港下西洋,访问东南亚、东非各国出洋时的壮观场面,更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三幅壁画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画面线条明快流畅,人物栩栩如生,富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郑和船队中十几艘宝船“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由于光学与视角的关系,无论游人站在大厅的哪个角度看,都给人以群船迎面驶来的极为奇妙的感觉。
二楼展厅陈列着各种图片和实物等200余件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史料,展示了郑和不平凡的生平和伟大的航海业绩,展示炎黄子孙和世界各国人民对郑和的深切缅怀。
鉴于郑和纪念馆的历史性和纪念属性,一九九五年先后被命名为苏州市、太仓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九七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OO一年被命名为“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等。
购物
太仓肉松 太仓肉松已有一百多年的制作历史。1915年还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得过奖。它选用新鲜猪后腿精肉,配以酱油、冰糖、鲜姜、大茴、黄酒等佐料加工而成,纤维细长,滋味鲜美,特别适合产妇、幼儿及病人食用。只要封口好,能存放四个月左右。
麦秸(杆)画 麦秸(杆)画是美术园地里的一种新品种,被誉为美术苑地里的奇葩。 麦秸工艺品历史上曾一度有过,但通常把麦秸染然后再拼贴成图案,以求得工艺品效果。麦秸画则更上一层楼了,它的主要特点是精选麦秸为原料,经过除膜、切片、劈丝等加工处理,运用拼贴、镂刻、镶嵌等制作方法,按照平面、浮雕、立体等构图造型,并熟练地利用麦秸(杆)原有的光泽、独有的纹理,巧妙设计,精工细作,通过麦秸的明暗、深浅、厚薄、疏密等等搭配,以及点、线、面的合理布局来表达,表现创作者对真善美的理解,对艺术的追求。
麦秸画的发明者是太仓市党校的教师史仁杰先生;于1958年首创,经过他40多年的潜心研究,已日益成熟,达到了相当的艺术境界。麦秸(杆)画已脱离了麦秸工艺品的初级阶段,开始向新画种靠拢。目前麦秸画可以表现的范围已很广,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走兽、房屋建筑等,各式图案无不栩栩如生,且具有华而不媚、素而不俗的独特艺术效果,还有久藏不变、百看不厌的观赏价值。 红木雕刻
糟油 糟油创制人为清乾隆年间的李梧江。他在太仓城内开设多家经营酱铺业的作坊与铺子。平素喜钻研食品调料。他用酒浆配以各种香料入缸封藏,数月后,开缸启封,发现这种液体调味品具有酱色、糟香、鲜美等特点,经自己家中与馈赠亲友尝试后,一致反映味道极佳。于是李梧江再选择香料搭配,再次改进,遂制出了能解腥除异味、提鲜增香、开胃增食的新调味品——糟油。
据记载,糟油由老意诚秘方制造,每次投料后还要渗入适当的糟油底子,即糟油脚。有人谓糟油之妙,在于它的底子,此乃百余年来长期累积的精华,没有它就没有老意诚的糟油。
美食
猪油米花糖
盘香饼
凉粉
豆类或山芋的淀粉,加适量水稀释成糊,煮熟后冷凝成块,俗称“凉粉’。连云港的凉粉种类多,有豌豆粉、绿豆粉、山芋粉等,爽口清香味浓。凉粉的制作各人有各人的窍门,往往秘不示人。凉粉的吃法一般有热吃、冷吃两种。热吃,是把凉粉放在烧热的平底油锅上,略煎一下,等底部有一层焦黄的皮后取出切块食用。冷吃,即将凉铅直接食用。吃前,将凉粉切成块状,或刨成面条状,还有事先用漏勺漏成“娃娃鱼”状,放入清水中,待吃时取出,根据顾客的口味放佐料,如放酱油、醋、麻油、蒜泥等;喜欢吃辣的人,还可以加入一些辣椒酱,风味独特。
景点
沙溪镇
沙溪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中部,沪宁高速公路在这里开辟了出口处,从上海至沙溪只需30分钟。
沙溪镇始于元末,素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称。明治年间,市镇日趋繁荣。监察御史苏赞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朗中叶遇春等达官贵人,相继在这里建府造第,街景日好,“沙溪八景”远近闻名。
到明清时,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大批商人应运而生。于是,沿戚浦河而建的临水建筑脱颖而出,古朴的石拱桥横跨戚浦河,“印溪书舍”、“南野斋居”、“连蕊楼”等一批古宅名居拔地而起,形成了枕河人家,水桥流水,小巷深处,“古巷同户宽,古街三里长,古桥为单孔,古宅均挑梁,户户有雕花,家家有长窗,桥在前门进,船在门前荡”,构成了一幅幅精美典雅的水乡风俗画。
沙溪镇是引进西方文化较早的江南名镇之一,明清时就有一批文人出洋留学。沙溪镇民俗风趣,民风纯朴,民间灯会,妙趣横生。沙溪的香火很旺,尤以普济寺、长寿寺、延真观最甚。沙溪的猪油米花糖、桃珍糕、盘香饼、涂松山芋等风味小吃、特产也远近出名。
沙溪镇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已集市成镇,至明、清时代,更是商市繁华、人文荟萃,成为太仓一大镇。据志书记载:“镇地延袤可数里,多富家巨室,其缙绅学士几当一州之半,为士好文章,习仪观,济济相望,而民之耕于野者,亦勤稼樯谨财用,有蟋蟀代檀之风,人称乐土。”至民国年间,仍为巨镇,俗称“东南十八乡、沙溪第一乡。”因此,沙溪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厚:有大片的临水建筑和漫长的古街,有幽深古老的小巷和古朴雄浑的古桥。
今天的沙溪镇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街巷深处,古韵犹存,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称沙、印溪(七溪),曾享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之誉。全镇总面积132.4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全镇人口9.1万人。据载:“昔犹濒海,在唐宋已有村,统称涂松市。至元时投沙泊所,始有印溪之名。”又以其在枕七浦塘,故又名七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