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南方都市报
11月4日,由中国铁建牵头的国际联合体中标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速铁路项目,标志着中国高铁首次真正实现了“走出去”。而近日中国南车集团、中国北车集团持续停牌引来大量关注,这一闹得沸沸扬扬的“南北车合并事件”也被指是在为高铁的“走出去”铺垫。
关于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的讨论甚嚣尘上,有指本次经济刺激计划仍是由基础建设投资唱主角,只是舞台搬到了海外。对于海外基建投资,基本模式是中国利用外汇储备做资本金,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对过剩产能的消化,对缺乏基础设施的新兴市场国家及欠发达国家进行基建投资。多数分析认为,这不仅仅可以解决产能与外汇储备这两个过剩问题,更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获取共赢,甚至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称之为一石三鸟之策。
在这些分析之中,不乏市场人士为股市炒作而放的夸张之言,但中国致力于海外投资,尤其是海外基础建设投资却是事实,而近来亦确有加速推进的趋势。自2001年中国确立了“走出去”战略以来,在受鼓励在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中,基础建设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去年第三季度,习近平陆续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其中涉及的油气运输、铁路、公路、电力电网、通信以及港口等领域都与基础建设有关,而据上述消息近日这两项被称为“一带一路”的计划有进一步向前的迹象。今年,境外投资政策改革亦随着上海自贸区试验而推进,如负面清单管理
模式等,虽然仍被指管得太严、程序太多,但政府推动境外投资的意图还是比较明显的。加之被称为亚投行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10月24日已由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首批意向成员国签约,解决了资金通道问题。中国对海外基础建设投资的推动的确进入了加速道。
海外投资仍是投资,投资在乎投资价值与回报。对于两个过剩问题的处理基本没有疑问,而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仍处于量的积累的初始阶段,离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仍有很远距离,短期内很难看到海外基建投资对其影响。新兴市场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不少都深陷于主权债务危机之中,这是他们需要中国的资金与资源进行基建的原因,但亦可能成为投资失败的源头,对于合作国家的偿付能力、基建项目的效果均应有严谨评估,投资合作中最主要的目标是达到互利与双赢。
目前,中国向非洲输出中国制造与装备,尤其对非洲不仅有中非合作项目亦有大量“无条件援助”。但非洲人对中国企业的评价却并不高,这与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强硬套用、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及对雇员权益的忽视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关系中,另一合作方的态度却直接决定了合作是否愉快甚至是否有成效。李克强称此为“成长的烦恼”,那么在经历这一尴尬之后,在这一轮的海外基础建设投资中,至少应吸取教训,成为一个优秀或至少合格的合作伙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