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6|回复: 0

调查:全国新闻从业者中女性数量已超过男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0 20: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工人日报 


  11月8日是第15个中国记者节。近年来,一批优秀女性新闻人的出现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一抹亮色,她们凭借特有的敏锐与果敢展现出职场女性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

  据《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2014》显示,目前全国新闻从业者中女性数量已经超过男性,占比高达51.5%。

  不论是在备受瞩目的两会会场,余震不断的灾区现场,还是在硝烟弥漫的中东战场,都能看到中国女性新闻人的身影。她们感性、细腻,善于倾听;她们自信、从容,勇于发问;“她”视角下的话语表达和叙述框架,让人们看到了不同以往的新闻世界。

  女性新闻人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支撑起我国新闻事业的“半边天”。

  光鲜背后的艰辛

  今年45岁的张悦(化名)在北京一家市场化新闻媒体做部门主任,两次获中国新闻奖,多次获省部级新闻奖项的她一直是报社的业务骨干,两年前还出版了一本自己的新闻专著。

  对话过政府高官,也询问过一线工人;踏上过青藏高原,也到访过非洲草原:张悦的采访经历让她身边的很多亲戚朋友羡慕不已。“大家看到的都是我光鲜的一面,为此付出的努力只有自己知道。”回顾过往的职业生涯,张悦常常感叹背后的艰辛。

  通宵写稿、连轴出差、采访被拒、稿件被毙……这些都曾是张悦日常工作内容的真实写照。由于新闻是易碎品,追求时效性,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让女性新闻人群体倍感“亚历山大”。

  “24小时待命状态,写稿总被编辑催,人像上了发条,不断有新选题要做。”年轻记者张园这样形容自己工作时的焦灼情绪。工作的这一年里,张园只有春节跟工作暂时“告别”了5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焦虑症、颈椎病、肠胃病等往往成为女性新闻人的常见职业病,一位女性调查记者甚至表示,“长期接触负面话题,质疑、悲观似乎已经成了我本身的性格。”

  事实上,除了承受新闻行业工作特性带来的压力外,这些“扛得动机器、跑得了突发、熬得了夜班”的“女汉子”们还需要付出比同行男性更多的努力。

  在《上海女性新闻工作者调查报告》中,有84.1%的调查对象认为女性因为“受牵累的事太多”而较难进入新闻决策层,重大采访机会部门领导更倾向选择让男记者去。一位报社副总编向记者表示,“碰到重大灾害事故,男记者确实比女记者调配方便,他们可以连续几周外出采访,没有家庭的后顾之忧,女记者就不一定了。”

  “女记者总要在事业和家庭中做出选择,有时真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张悦向记者坦言,年轻时由于经常去外地出差采访,无暇照顾家庭,觉得对家人很亏欠,为了追求事业,她到35岁才要的孩子。国内某知名新闻节目的编导向记者透露,“节目组女编导怀孕都是按年纪排队,很多女同事都推迟了要孩子的年龄。”

  随着媒体竞争环境的加剧,新闻从业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80后、90后逐渐成为业界主力。“新闻要靠跑,没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做支撑确实力不从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报社领导层工作的张悦目前已经较少外出采访。

  坚守梦想的原点

  “最难过的是这种天花板是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很难得到改善。”业内一位知名女记者曾在博客中这样表达人到中年的职场困惑。她提到的“天花板”便是人们常说的职业“天花板”。

  在新闻单位内部,职业晋升的路径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职称路径,如记者、高级记者、首席记者或者编辑、高级编辑、编委等递进的职位设置;另一种是在行政管理岗位发展,如部门主任、总监等。但现实情况是,像张悦这样能够进入媒体管理层的女性新闻人只是极少数。

  在张悦供职的媒体,女性的晋升状况可以从管理层的男女比例窥见一斑:除两个女编委外,其余三个编委及报社总编均为男性。据2013年《上海女性新闻工作者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女性新闻人本科以上学历达93.5%,较少进入管理层,只有8.7%的调查对象担任部门领导。

  行业的薪酬待遇也让很多女性新闻人的处境略显尴尬。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市场化新闻媒体普遍采用绩效工资制度,据2014年《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显示,九成以上新闻从业者月收入低于10000元,其中47.7%的从业者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44.3%的从业者月收入在5001元~10000元之间。显然,在传媒行业较为发达的北上广,这样的收入水平很难与高负荷的工作强度匹配。

  受晋升通道、薪酬待遇、家庭责任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很多女性新闻人无奈选择“逃离”。

  两年前,北京一家电视台的出镜记者陈颖跳槽到互联网公司做起了企业公关。像陈颖这样转战公关的,在转行女记者中较为常见。事实上,公关岗位也很青睐女记者。有业内人士表示,“媒体出身的公关人有很大优势:丰富的媒体资源、扎实的文字功底,新闻从业经历带来的开阔视野。”

  不过,转岗后的陈颖依然怀念做出镜记者的日子,她说:“还是当记者的时候开心,因为职业成就感大。”

  正是因为陈颖所说的“职业成就感”,相当一部分女性新闻人选择了在新闻行业坚守。

  “两天前,我收到了猎头公司的信息。他们告诉我,一家传媒公司想挖我去做企宣,工资是现在的三倍。”在杂志社工作了六年的吴芳略显自豪地告诉记者,犹豫再三后她还是拒绝了猎头的邀请。

  吴芳的很多女同学在大学毕业后都选择了相对稳定的文职工作,而她却坚持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做起了记者。“最累的时候确实想过放弃,但是这份职业带给我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是其它工作所不能给的。”吴芳说,她喜欢记者“无冕之王”的称谓。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名记者,这是梦想的原点,这份工作让我觉得每天都是新鲜的。”因为记者职业承载着吴芳儿时的梦想,她不愿轻易放弃,“这是一份职业情怀”,吴芳说,记者工作内容的创造性,让她难以割舍稿件变成铅字之后的那份愉悦。

  关于可能会遇到的职业“天花板”,吴芳认为“提升新闻女性的职业自豪感”可能是一种解决路径,此前,《上海女性新闻工作者调查报告》中曾提出过一系列建议,其中包括“对入职一定年限以上的女性新闻工作者提供职业培训与规划;针对生育期女性新闻工作者给予特殊政策和工作模式,如在家远程办公,半天工作制”等。(本报记者 彭文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0 2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