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0|回复: 0

利比亚战乱中企损失惨重 中国一条龙投资模式惹争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7 00: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凤凰网专稿

核心提示:利比亚骚乱不断升级,动荡局势冲击全球经济。利比亚这一次的乱局,却给很多很多中资企业,特别是国企的投资带来了巨额损失,同时也销毁了很多当地由中国援建的基础设施。

凤凰卫视4月8日《财经正前方》,以下为文字实录:

刘芳:战争是需要花钱的,而且是需要花很多钱的,华尔街上的很多人大概总觉得,其实每个炮弹上面都应该挂上一个价格标签。英国在开战的四天时间里,发射了1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每一个导弹的价格,都是天文数字的美元。

目前还有10架“阵风”战斗机参战,这些战斗机每架每天的花费,也超过了500万美元。而对于法国来说,花费最昂贵的还并不是战机,而是那些扔下去有去无还的炸弹。法国战机配备的导弹造价,大约每一枚都在30万到35万欧元,美国海军也已经向利比亚发射了近2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单是这一项开支就高达30亿美元之多。

华盛顿智库的军事分析师认为,除非联军第一次能够打一场所谓的“短平快”的战争,否则的话再投入个十几亿,数十亿美元都未必够用。还有联合国安理会设立的“禁飞区”,这一项的开销也同样价值不菲。

每周的巡航最少也有3000万美元,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1个亿美元,这样算下来“禁飞区”的投入,没有4到8个亿美元肯定做不到。多国部队针对利比亚政府的军事打击,到目前为止已经展开了一段日子,局势还不见转机,军费的开销却在嗖嗖地猛的上涨。

尽管这些价格标签和中国看似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其实对于中国来说,利比亚这一次的乱局,却给很多很多中资企业,特别是国企的投资带来了巨额损失,这种损失折射出来中国海外投资,所存在的巨大的风险。战火硝烟下的利比亚,吞下去的是数以亿计数十亿计美元的炸弹,同时销毁掉的是很多当地本来已经建得很好的基础设施,当中很多都是由中国援建。当然同时利比亚的乱局在一定程度上,还已经在影响着油价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

解说: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在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东部地区和港口城市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之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将首都迁到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里。

姜安:全球都面临着本国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换、转产,包括转型的问题,所以到利比亚这个国家,它长期是以石油为主要导向的国家产业结构发展,本身就存在一个经济发展当中的结构性困境,由这个结构性困境产生了一种结构性失业,原来就暗藏了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危机现象。

解说:卡扎菲一定程度上是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作为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的招牌体现,卡扎菲还在二十世纪80年代,将所有的民营企业变成国有企业。外界普遍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相反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姜安:在国际金融经济出现重大困境通胀的情况下,它又没有及时地跟进,加以追踪和平衡本国的经济发展,又进一步刺激了原来的大量失业现象。那么这个失业现象,又加上这个国家长期都是部族集团,包括集团和独裁政治的统治。原来的政治矛盾就非常深远,再加上贫富差距、腐败,还加上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使得原来就已存在的固有的问题,终于在这个时间结点和空间结点当中全面爆发出来。

利比亚战乱 引发全球石油动荡

解说:作为一个石油收入全年达到350亿美元的富裕国度,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它的600万人口,利比亚民众开始通过互联网表达不满,并酝酿抗议活动。最初的示威游行,从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开始,逐渐向全国蔓延。民众要求卡扎菲下台,并进行民主变革,从2月16日开始,利比亚骚乱和流血事件不断升级。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安理会相继召开紧急会议,希望利比亚政府立即结束暴行,并逐步解决民众的合法诉求。

刘芳:利比亚整个国家呢,我们都知道是个独裁,卡扎菲已经是40年了,统治这个国家,虽然它的资源很丰富,尤其是石油,特别的丰富。这回骚乱我们从石油价格来看,就看出来了,从80美元在短短的两个礼拜,飙升到100美元一桶,这涨幅是惊人的。

解说:利比亚的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危机爆发前,利比亚原油日产量为160万桶,如今原油生产几乎停顿,导致国际原油价格达到两年来的最高水平,并迫使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增加产量以弥补缺口。

但是利比亚的反对派,也就是“利比亚临时委员会”的官员表示,他们能将产量提高到每天40万桶,目前已经有法国和卡塔尔承认这一组织,实际上已经成为利比亚和利比亚人民的代表。而外界普遍认为,这场愈演愈烈的冲突,无论发展为哪一种结局,利比亚石油出口都不会很快复苏。

姜安:问题的关键就是这场危机如果进一步的失控,影响到北非地区甚至中东地区,并引发了整个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对欧元区、美元区的攻击,或者是双方冲突的话,特别是伊斯兰世界对美国世界的矛盾和冲突的话,那有可能引起更大规模的,全球的石油动荡和能源动荡,那个时候对全球的影响,恐怕是及其深远的。

全球投资者陷入恐慌 经济复苏难

解说:相对于利比亚事件,对所在地区的影响,全球投资者更为担心的,还是全球经济因此遭受冲击。从2009年全球性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到现在,投资者对于本轮复苏的一波三折,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然而仅仅十天之内,先后爆发日本大地震和多国部队炮轰利比亚,还是使得投资者的心理承受力,再次面临巨大考验。有专家预测,利比亚事件的深远影响,是加快欧美国家货币的上涨步伐,加速资金从新兴市场撤退,回流到西方发达国家。

刘芳:其实从战争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大家就都明白,利比亚的局势注定会是复杂的敏感的,对于未来的判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利益团体,当然会有不同的解读,比如说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各国就再次显示出来巨大的分歧。

名义上由法国牵头,多个欧美、阿拉伯国家参与的干预派,是一种立场,而中国、俄罗斯、印度,这些不赞成军事打击的,则是代表了另外一种立场。表面上看这两种立场的根本差别,就在于利用军事手段来干预主权内政,但是反对独裁的背后,很多专家也指出来说,其实对于利比亚的干预,可能更多的还是考虑到背后的能源和利益。

毫无疑问,政权的更迭肯定会带来利益格局的变化,比如卡特尔作为第二个,承认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合法的国家,已经和反政府武装签署了石油合同。不管您的看法立场是什么,有一个事实,就是利比亚独裁也罢,民主也好,石油总是要卖的。

而卡扎菲的石油其实世界各国都没有少买,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利益论也曾经一度占据了很多的主流声音,但是似乎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反观类似的事件,比如说伊拉克战争。战后在伊拉克得到石油资源最多的国家,并不是那些美国、英国、法国的联军,而那些得到石油资源的国家,其实大多数走的都是正常的国际贸易,还有商业的通道,和政治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这样的情形对于中国在利比亚铺天盖地式的投资,又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刘芳:中国从利比亚撤走36000公民的行动,马上就引来了很多国家的注意,利比亚的内论在发生之前,实际上在当地中国公民,占利比亚总侨民的数字的比重,已经达到了四分之一。这样庞大的数据和比例,不仅让很多其他的国家侧目,就连很多中国人也感到有些惊讶。

利比亚动乱凸显中国在非洲独特投资模式风险

中国和非洲的贸易总额,在2010年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在非洲的中资人员更是数以万计,事实上中国非洲的运作,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中国模式,被国际媒体冠以所谓的“Clina model”。从银行贷款到业务运营再到建筑民众、厨师、医生应有尽有,所有的资金、员工、设备、材料,尽可能都直接从中国输出,很少在带当地请人,这种独一无二的模式,为中国的企业在当地带来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这次利比亚的动乱,也让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这种模式的巨大风险。很多人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了目前这种独特的“Clina model”,而这种投资模式的利于弊,有各自有哪些。

视频声音:目前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有50个。

解说:中国商务部向媒体公布的信息是,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项目一共有50个,涉及到合同金额是188亿美元,现在所有项目都已经停滞,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建,电信等领域。

姜安:我们和相关的整个企业之间的合作,资源的开发以及相关的设备,包括医疗、医保以及被撤人员,我们原来劳动人员就是被撤人员,他们相关的一些法律、权利、责任,相关的很多问题,也就是说利比亚局势危机的后期综合症,这个方面的经济损失!现在还无法估量。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因此会影响,国内的很多相关企业,对这个地区投资的信心,所以这些问题全部校正过来,一个是需要时间,同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这个损失恐怕暂时还无法完全估计到。

解说:中国在非洲特别是利比亚的投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资源、信贷、项目,包括所有的劳务人员,基本上是由中方公司直接派出,这是一种一条龙,全包式的组合模式,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当地的制约。

姜安:我们公司经营一个大的综合性项目的时候,需要很多基础材料、设施,在当地有的时候很难购买,或者购买起来不够顺畅,这样增加了我们整个生产和管理成本。比如说当地有的时候买钉子都买不到,为了有效多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便于组织,所以中方宁愿对本方投资的企业或者产业进行一揽子的,统一的承包性的模式。

解说:同时国际问题专家姜安认为,中方公司之所以在非洲采用这种组合模式,还有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出于发展战略的考量。它们想在投资地长期享有相关项目的经营权、控制权和决策权,并获得与欧盟甚至美、日等,比较强的经济集团,进行公开、平等竞争的能力。

姜安:这时模式有我们的好处,有利于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以我为主,但不利的问题就是很容易与党和政府,特别是当地那些失业者们,产生竞争性的矛盾和冲突,影响中方企业与当地的部族集团,特别是失业群体之间的不解、矛盾甚至冲突。如果中方企业再做不好的话,甚至影响整个中方企业,甚至中国在当地的形象,所以这个问题本身来看是一把双刃剑

解说:长期以来中国和非洲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持续不断,中国的商品物美价廉,非常适合非洲市场,但是刚开始时,中资企业却很有些散兵游勇的架式。那时出口到非洲的商品,大多为碗碟,热水并等家用小商品,用稻草捆扎,报纸一垫,往往运一箱碎半箱。

俞伟峰: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方式,在我们五项原则下面进行的,就是互不干涉,一些我们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就定下来的一些原则下面进行的。在这么一个模式下面,我们其实从七十年代初,在中国本国非常贫穷的情况下,都没有停止援助非洲的建设。

我们小时候读到坦赞铁路啊,什么坦桑尼亚很多的基建包括利比亚,医院、学校、公路、铁路,那都是我们中国派义务的劳动去完成的工程,是不计回报的,当时当然是处于经联合国的考虑,我们也需要打外交牌。

解说: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非经贸关系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双方贸易额不断扩大,到80年代末期,同中国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的非洲国家已有40多个,建立贸易关系的非洲国家和地区则达到50多个。2000年后,中非贸易合作进入井喷期,2010年全年中非贸易总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

俞伟峰:中国这个出去投资的模式跟,比如说英国人投资就不太一样,他们投资大都是以资本投资,就是我们股权投资,但中国人因为是有前面的友谊,友好关系,都是一些刚才说过的,是真正百分一百的义务,这个会跟着很多人员,中国本来劳动出口,很多都要非洲去的。

这个人员主要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一个问题,你看厨师为什么需要到利比亚,没人做中国菜的话,这些中国工人也待不住。你说信贷,语言不通,我们出去的尤其农民兄弟们,打工的他要去学当地语言,那是难上加难的,所以它只能带一些国内的后续的,或者后备的一些工作,包括银行,包括幼儿园,包括学校什么都可能是一个像我们的建设兵团这样的概念。

解说:利比亚动乱发生前,在当地工作的中国职工总数超过4万人,其中央企派出的职工大约为3.38万人左右,利比亚政局发生变动后,中资公司按照中国政府的统一安排,撤回了在利比亚的工作人员。尽管不少企业声明,已经采取各种方法保全固定资产,这是不断受到各界的质疑,认为它们的对外投资,事先没有充分的风险评估。

刘芳:大约是同2000年开始,中非贸易合作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前八年的时间里贸易总额增加了10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当然是因为政府开始介入中非合作,大项目不断的增多,所谓的“基建换资源”的模式,在非洲大陆上不断地被复制。参与投资的公司,大多是中国国有的矿业、石油、化工还有桥梁、建筑等等的公司,同时这样中国的模式,也带来了国际上的更多关注。

利比亚爆发动乱以来,中国的公司遭到当地居民的冲突,我们在谴责非法暴力的同时,当然也应该反思,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模式,还有方式、方法。对于中国有3万多公民在利比亚谋生,其实很多中国人看到了之后想一想,也不会觉得太惊讶,因为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只在利比亚有,比如说在东盟的某个国家,有一个超大型的矿山开发,这个国家同时引进了美国的一家大型公司,和中国的一家国有企业。

美国的这家公司在矿山开发上,除了少数的高层管理人员,还有技术专家来自美国本土之外,中低层的管理职位还有普通的员工,全部依赖的都是本地的人员。而中国的公司刚好和美国的公司相反,中国公司几乎不会用当地的员工,连做饭的师傅都从中国带,中国公司除了给当地政府带来一定的税收之外,企业似乎和当地的人毫无任何关系。

固然中国这种模式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但是今天的中国正在快速的变,很多沿海地区已经从劳动力过剩转为民工荒,今天的世界同时也在快速地变,特别是很多非洲国家,失业率高企,政局充满了不确定性。于是很多人非常自然的就会想到,这些快速的变化对于这种因为历史原因,而造成的独一无二的所谓的Clina model,又意味着什么呢?

刘芳:利比亚动荡的局势至少给中国带来了三项重要的损失,第一、是中国工人的劳务损失;第二、是很多中国公司的收入损失;第三、是中国动用了海陆空三股力量,进行人员撤离的费用。

利比亚中资企业损失惨重 建筑工地沦为战场

尽管官方暂时并没有给出确实的损失的数字,但是大部分人心理都明白,这一次在利比亚的中资机构损失惨重。因为所有的中资项目,都因为战火被迫叫停了,不少中国企业承包的工程项目、工地、更沦如了战火纷飞弹痕遍地的战场。中资项目在当地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基建工程,这类的工程通常在项目中标之后开工之前,业主方面都会支付部分工程预付款,本来预付款多多少少可能弥补一些战乱带来的损失,但是这次中国企业已经收到的很多预付款,却难以落袋为安。

因为最近有在利比亚投资的中资公司就透露说,法国巴黎银行集团旗下的利比亚萨哈拉银行,已经向部分中资公司,对于预付款的问题提出了索赔,而且索赔的金额对于每一家公司来说,都达到数亿元。尽管中国资公司觉得这纯属是恶意捣乱,会寻找更好多预案来处理这种事情,但是很明显如果处理不当的话,这不仅仅会让中国公司的经营雪上加霜,更会为它们的信用记录摸黑一笔。

于是大家在关注局势变化的同时,很多人也开始向中资企业,特别是国企提问了疑问,就这些国企很多都在政局不稳的国家和地区有进行投资,而这在这些地方进行投资,除了技术和资金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准备工作需要做。

解说:因为利比亚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恩怨纠纷不断。1993年联合国开始了对利比亚长达10年的制裁,制裁取消后,这个北非国家致力于重建工作,并向世界各过抛出橄榄枝。

姜安:国外投资往往都是以某一个大型公司,或者是私营性的,民营性的这个为主题,所以这一点来看和我们中方以央企为主题,这形成了鲜明的差别这是其一。

第二、很多欧洲国家间的投资,主要集中的还是当地的石油和矿产的开发,特别是意大利,这种种情况表现得非常明显。意大利很多公司,当然也是由于意大利在长期在历史上,它就是利比亚的一个宗主国,从历史就影响这个地区,记住双方地缘经济和政治,又有相对的外交便利。所以意大利对这边的影响开发比较大,意大利的开发模式,就具有典型的欧洲在相关地区的开发模式。

解说:意大利曾经是利比亚的宗主国,在利比亚的投资是一种多元化的方式,一方面有自己相对独立经营的项目,另一方面与当地机构合股参与投资,把本方利益和相关地方的部族利益甚至国家利益、政府利益,有效的捆绑在一起。

以前大家都认为意大利与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运作模式是各有利弊,如今一个中国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开始凸显。在类似利比亚的国家和地区,当地应对政治冲突的能力相对较弱,中国企业如果选择投资,要增添更多的风险防范。

姜安:由于非洲地区它主要不是政党政治、民主政治和选举政治,它本身的政治设计、政治安排有很大的漏洞和困境,这是这个地区屡屡发生政治冲突非常重要的原因,对这个问题要提前加以预判。同时它有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与政党政治相反的一个,它属于部族政治,部族利益集团,集团政治,腐败问题在这个地方体现得非常非常鲜明。

其二、非洲有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每次逢选举的时候,逢选必乱,而今年2011年,非洲好多国家进行政府大选,每次政府大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非洲各个国家内部的部族力量之间的相互博弈、相互协调、相互妥协的一个结果。

解说: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首先必须对投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走势进行有效的评估,其次还应该针对企业本身,做一些技术上的微观性的防范和处理。

俞伟峰:把本方企业尽量和保险业,投保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以降低本方企业在当地经营的风险。同时一定是以法律的形式,制度化的形式与当地政府,与当地宪法进行有效沟通的结合,使得每一个的企业经营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当地政府的法律和制度上的支持和安排。哪怕是说政局动荡,政府更换,双方之间固有的既有的经济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能够在以后的整个秩序重新稳定之后继续履行。

解说:而且中国是近年来,石油需求量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寻找可科替代能源也是当务之急。

中国一条龙投资模式惹争议

刘芳:中国的这种一条龙式的非洲投资模式,近年来一直都是学术界讨论的重要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当地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由于这种中国模式采取的是一条龙的配套设施,各种各样的配套都存在,所以它很容易迎来很多非洲政客的信赖,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赢得了很多非洲国家的项目。

当然这样的情形也就引起了不少西方国家,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的猜忌,但是无论这些跨国公司们如何猜忌,中国的这种模式却是任何跨国公司,利用任何手段也无法复制的。

原因很简单,就是这样的中国模式必须由政府主导,一系列的国企配合,它带有着很浓的计划经济的色彩。这样的中国模式刺激被一部分人认为高效、成功,但是利比亚的乱局也让今天的我们看到,这种模式伴随着的高昂的成本,还有相对低下的利润率。这样的高成本,只有政府企业才愿意承担,而这样相对比较低的利润率,跨国公司恐怕也无法交待。

无论是意大利的石油公司也好,还是法国的物流企业也罢,在衡量了成本和风险之后,都不会愿意像中国企业这样,一脚就踩进表面高压,但实际上动荡的利比亚。

事实上非洲长期以来,都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中国企业非洲的投资步伐,近五十年来都没有放缓过,然而利比亚的乱局的升级,却为这些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亮起了红灯。

虽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不应该因为一时一事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是这次的事件却为中国的投资模式,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检讨的机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4 21: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