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重峦叠嶂的安第斯山中,那些真正触动记者心灵的景观,不是雄浑苍凉的山峰,而是那些灰暗破旧的村落。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在这里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是,就在那些曾经滋养了西方的辉煌与富足的矿山旁,仍然有很多居民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他们每天的生活费用还不到1.25美元。
一个接一个的西方公司来了走了,走了又来了,采矿的技术、规则和地点在不停地变换着,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却依然如故。当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迈步进入拉美矿业和能源领域,当地舆论的视线也就自然而然地开始转向这些后来者。
中企面临的挑战因此更甚于西方企业。一是中企接手的大多是老矿,有的甚至已开发百年。这些矿山通过新技术的运用虽能再度“焕发青春”,但当地环境的支撑有的已到极点,民众对环保的诉求要远高于以往。
二是国际舆论对大型能源矿产企业的环保与社会责任问题更为关注。国际标准普遍升级,尤其是拉美各国的法规也比以往更为严苟,当地公众和社会团体参与监督的程度大大提高。
三是西方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用更挑剔的眼光审视中企,一些研究机构和环保组织不断发起针对中企矿产和能源项目的调查。由于西方媒体仍占据舆论主导地位,一些以偏概全的报道很容易引发国际舆论的误解。
中企面临的挑战显然已经不只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当地法规去做事的问题了,而是要超越这些标准和法规,做到西方企业不曾做到的,用更专业、更负责任的精神去创立新标准、新规则。
从这几年中企在拉美的发展实践看,前期大多都会出现“水土不服”。但是,中企没有退缩。在如何更好地满足当地民众的利益诉求,如何将自身的发展与当地的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勇敢探索,与时俱进,创造出了许多具有中企特色的模式。在技术、环保与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中企已显示出超越老牌西方跨国公司的强劲势头。
在厄瓜多尔,中石油建立了适应热带雨林的环保管理体系,20年来坚持按照标准和规范生产运营,荣获世界石油组织评选的“可持续发展奖”。在哥伦比亚,中石化建立了一整套提升当地民众就业素质的培训系统,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秘鲁,中国铝业为矿山搬迁居民建造了新城……
中企进入拉美,是中国发展的必然,同样也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的一部分。中企在当地的发展也很自然地成为所在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在安第斯山中艰苦奋斗的中国人,用辛勤的汗水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努力,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红利,更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梦连着拉美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