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 30年前,我国参加并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随后万里长城便成为我国首批、头名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
30年来,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已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长城图像也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身份证背面。但作为我国的一张闪亮名片,不少人对长城了解其实并不深,一些常识中也存在认知误区。新华社记者近期实地勘察,并邀请长城专家,讲述长城的故事。
“万里长城”不止万里长:超过2万公里
号称“万里”,但长城总长度却不止有1万里。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河北山海关……谈起长城,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谈上一二。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长城有多长。
“各个时代现存的长城资源分布在我国404个县,总长度超过2万公里。长城的兴建、使用和废弃,其实经历了2000多年的漫长过程。”谈起万里长城,长城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说。
30年前,董耀会等三名年轻人曾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徒步行走考察长城,由此一生与长城结缘。董耀会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宝中之宝,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要爱护、珍惜长城,并要知晓长城。
调查发现,公元前5世纪,中国古人就开始修建这一防御工程,直到17世纪中叶才逐步停止。除了北方汉族修建长城,封建时期的诸侯国之间也修建了小范围长城。
根据有“中国长城第一人”之称的罗哲文研究资料,秦、汉、明等朝代都修建长城,若是把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大约在10万里以上。不过,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长城。
记者从我国文物部门了解到,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
河北张家口市是长城大市,境内的长城从战国延续到明代,有8个时代的长城遗存,是名副其实的“历代长城博物馆”。“长城也并非只是一道城墙,而是一个包括镇城、卫、所、堡、敌楼、烽火台和长城线性墙体等组成的纵深防御体系。”张家口市长城保护管理所所长王刚说。
不仅是雄伟严整:有“垒石”亦“土夯”饱含沧桑
“不到长城非好汉”激励着无数中外游客前往长城一睹其雄姿,连《变形金刚》等好莱坞大片中,变形金刚也在飞越险峻的长城。
长城在我国不少地方,都是著名旅游景点,北京八达岭、居庸关、司马台,甘肃嘉峪关,河北山海关、金山岭……这些长城景点,在不少游客心中几乎就代表对长城的全部印象。
“这些其实只是一些经典、精华的长城段落,其中不少都是砖石结构的明长城。作为旅游景点,这些长城在建国后大多经历过修缮,但这远不是长城全部。”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博物馆馆长李鼎元说。
近来名声渐起的河北怀来县“样边长城”,是由明初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长城在明代被称作“边墙”,“样边”顾名思义就是明长城的样板工程。这段长城底部都由整齐的条石垒砌,城墙上可并排行走4匹马或8名士兵。
记者走访山西、河北、北京等地发现,不少长城遗址甚至颠覆了记者对长城印象。有的长城是土夯的,历经千百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之后,只剩下了一条土埂。不少土埂只有一米多高、几米宽,一抬腿便能跨过。
有些长城段落,则是就地取材,用石头“干插”而成,完全用大大小小的石头垒砌而成;有的长城段落则使用了白灰。
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后,不少长城段落逐步残损、破败,坍塌成为一道碎石埂或碎砖埂,只能看出其大致的走势;有的敌楼坍塌,只剩下残墙矗立在山巅,格外古朴沧桑。
尚不能覆盖长城全部:亟待再保护
长城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我国更加高度重视长城保护工作,并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长城由于线长、点多、面广,其保护一直面临较为严峻挑战。
就调研情况看,虽然《长城保护条例》于2006年实施,但缺乏具体细则,加上不少地方都未出台长城保护规划,约束力有限。
近年来,攀爬未经修缮的“野长城”探险正成为不少“驴友”的时髦。对他们而言,经过修缮的八达岭等地长城,少了原始长城的“野味”。相比而言,野长城更能满足其探秘、探险的心理。然而,文物保护专家提醒,过多的攀爬已经让一些热门地段野长城不堪重负,加剧了长城的破坏和消失,亟待重点保护。
长城并不代表封闭保守:是和平智慧象征
说起长城,不少人都容易联想到秦始皇修长城、孟姜女哭长城,以及长城沿线民族之间对峙征战和流血冲突等景象,长城甚至被一些人误认为是暴政、战争的代名词。一些研究者将其视为封闭保守的象征。
“应全面客观认识长城的历史作用,迫切需要为长城正名。”董耀会说,从历史整体看,长城的修筑有效规避了战争。作为调整游牧和农耕两种生产方式的手段,长城大幅度减少了军事冲突,起到了规范、调整作用展。
董耀会认为,不少长城关口都是茶马互市,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窗口。长城内外双方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它是中华民族融合的标志,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王刚等专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守。从中国传统文化上来讲,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求同存异、文化包容、共同发展等理念,自古以来就熔铸在中华民族血液之中。”
山西长城保护研究会发起人张秉法、河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刘智敏等多位专家表示,从春秋战国开始,我国北方政权多次修筑长城,前后持续近2000年,长城代表着守望家园、守护和平,代表着防御与和平相处,而非扩张和侵略。(记者齐雷杰、曹国厂、高博、闫祥岭、王井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