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1|回复: 0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潜入”长江去看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0 19: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潜入”长江去看你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潜入”长江去看你


  在重庆涪陵,长江与乌江在此交汇,由于两江一清一浊,所以两江交汇处泾渭分明,“一江两色”成为当地一道自然奇观。而在这条滚滚江流下,还有一道“人为奇观”不得不看,那便是著名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在涪陵城北长江边,有一块长1600米,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早年因这里长期栖息白鹤,所以石梁便被称作“白鹤梁”。白鹤梁傍水而存,随波而卧。据历史考证,由于白鹤梁长年被长江水冲刷,久而久之就被切割成三段——上梁、中梁和下梁。其中中梁长220多米,成为题刻的最佳位置,产生了洋洋大观的百态题刻。据统计,石梁上面有题刻165段,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一只。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胡黎明介绍,石梁题刻总共三万多字,最早产生于唐广德元年,总共记载了唐代至20世纪60年代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水文资料,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因题刻不乏历代名家的文学、书法之作,所以又有“水下碑林”的美誉,由此,白鹤梁于2007年入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一楼大厅,一条黑色巨型石鱼格外惹眼。鱼身长3.1米,宽1米,重3.5吨,它被雕刻于清朝嘉庆18年(公元1813年),至今已202岁,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由于白鹤梁长年被江水淹没,枯水期才会露出水面,所以大部分题刻,包括这条石鱼能够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

  二楼是世界范围内有关水文观测、记录的历史,在我国,最早的水文记录可追溯到商代。胡黎明说,长江三峡地区目前留存的水文石刻近两百处,既有洪水的记录又有枯水的记录,其内容丰富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少见,而这其中,又以“石鱼水标”尤为耀眼,堪称水文观测领域的一大创造。“在白鹤梁上雕刻的18条石鱼里,只有两条石鱼是真正有意义的,它们有记录水文的功能。条石鱼一前一后游走,前边一条长1.08米,后面一条长1.07米,前雌后雄,各36鳞。经过两次测量,专家惊奇地发现,当长江水漫到鱼眼睛的高度时,这条水平线与现代水文站的水尺所标识的零点刻度相一致。我们不知道古人是如何测量出这条线的,但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的水文观测技术非常地成熟和先进。”他说。

  20年前,涪陵地区因三峡工程而要整体搬迁,白鹤梁也将毫无悬念地被滚滚江水永远吞没。当时,为了保护白鹤梁这一珍贵历史遗迹,国内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保护方案,这其中既有提议将白鹤梁搬离原址重修的,也有建议原地保护的。搬迁与否、如何保护,成了摆在专家面前最棘手的一道难题。胡黎明说,白鹤梁题刻是在长江水域的环境下产生的,它在与水的结合下才衍生出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所以对于白鹤梁的保护,最佳方案还是“原址保护”。大方向提出后,前前后后经历将近七年时间,专家在否定了“双层壳式”、“蜂巢拱顶壳式”、“高围堰式”等六种方案后,最终找到了最佳方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葛修润提出的“无压容器”方案,并于2003年开工建设,于2009年正式建成。

  葛修润的方案投入少、造价低,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完整地把白鹤梁呈现在游客面前,展示它最真实的一面。胡黎明介绍,葛修润的方案是在白鹤粱原址修建一个充水的透明壳体,白鹤梁处在壳的内部,其所浸泡的水是经过过滤处理的无杂质清水,清水既可以抵消壳体外江水的压力,避免泥沙对遗址的侵蚀,又方便游客看清水下题刻,一举多得。

  在参观完历史长廊之后,就要进入白鹤梁最核心的参观部分——水下遗址了。在二楼的尽头,有一条长长的电梯,通往长江水下40米处的“题刻区”。下电梯过几道舱门,便可进入参观廊道。廊道的一侧有一排圆圆的玻璃舷窗,透过玻璃仔细看,白鹤梁上面的各种题刻便真实地展现在眼前,水中的石鱼、清代书法家孙海题的“白鹤梁”,以及黄庭坚、秦九韶、李宽等文人雅士、达官显贵的题刻都能够一一寻见。而在窗口的旁边,还设有几个显示屏,可以通过上下左右键来看清水下的题刻。江水碧绿、廊道幽暗,整个参观过程既好玩又刺激有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感觉。

  胡黎明说,他研究白鹤梁研究了20多年,对白鹤梁的感情十分深厚,无法用一两句话来形容。对白鹤梁来说,水下博物馆是最好的保护之所,虽然这个过程历经艰难险阻,但这也正好说明,我们在尊重历史文化上面下的工夫、所做的努力没有白费。

  历史大背景下,白鹤梁像三峡库区的百姓一样,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需要作出改变。即便它不能像过去的1200年那样存在着,但换个角度,也依然要继续绽放生命的光彩。

  来源:第一旅游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3-29 00: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