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6|回复: 0

规范财富管理市场并非遏制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7 23: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规范财富管理市场并非遏制创新

规范财富管理市场并非遏制创新


  一些新型财富管理公司,在产品规范、公司治理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规范,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工商、证监等部门联合出手,暂停注册互联网金融公司,打击非法私募基金,绝非扼杀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为广大金融从业者和创新者营造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

  近期,财富管理市场有两则消息值得关注:一是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第3批共4家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二是深圳、宁波、上海等地暂停或部分停止注册互联网金融公司,北京更是暂停投资类企业登记注册。今后一段时间内,带着“投资”“财富管理”“融资租赁”“非融资性担保”“投资咨询”“投资顾问”等字样的企业或项目将很难在这些地区再现。

  对上述两则消息,有人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关门谢客”的做法过于严苛,可能扼杀行业发展的积极性和金融创新。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因为,要分析有关部门的举措是否明智,应从相关公司的发展健康度、规范度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程度等视角统筹探究。

  传统意义上的财富管理市场,一般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券商资管计划、保险公司的人身保险产品、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财产信托计划、基金公司的证券投资基金等,这些产品由于背靠传统金融机构,受到相对明晰和规范的业务条线监管。尽管历史上也曾出现过问题,但总体发展相对可控。以投资者熟悉的公募基金为例,无论是资产管理方、资金托管方还是市场营销方,都有明确的分工。为避免基金公司违规从事资金池、其他担保类业务或者利用非公开信息获利,监管层早就设计了资金托管到银行的架构,并对营销行为、信息披露进行了严格监管。

  与之相比,部分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的所谓新型财富管理市场则不同。除了有相对规范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多数P2P网贷平台和部分打着“高净值客户理财”旗号的伪私募基金等财富管理公司并不规范,甚至已经违规多时。这两类财富管理主体的所谓产品,往往给普通投资者留下超高收益、超强营销力、口头承诺刚性兑付以及神秘的资产管理能力的印象,带有很强的欺骗性。

  在没有第三方资金托管情况下,部分债权人根本无从知晓自己的资金是转给债务人,还是被P2P网贷平台用作资金池业务。有的P2P平台更是违规从事股票配资、向出借人担保、从事放贷业务和自融业务。而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根本没有备案注册私募产品的情况下,公然到市面上违规销售冠以“原始股”、股权众筹、高收益债等名头的所谓私募基金产品,这些产品在本质上要么是传统金融机构淘汰的垃圾债权,要么就是为了搞到钱捏造的“空壳产品”。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野蛮扩张的所谓新型财富管理公司,并没有对支持实体经济做出多大贡献,更多的平台以“跑路”等形式为大众所知晓。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005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4054只,其中,至今已有3批共20家私募被公示为失联,已有14家被确认为失联。

  不难看出,有相当一部分所谓新型财富管理公司,在产品规范、公司治理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根本无从谈及规范,更不用说与大多数传统财富管理机构一样实现稳健发展。在盲目扩张后,这些畸形的财富管理公司带来的风险必须加以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地工商、证监等部门联合出手,暂停注册互联网金融公司,打击非法私募基金,绝非扼杀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为广大金融从业者和创新者营造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
来源: 经济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6 15: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