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信贷产品策略部门负责人Matt King近日发表研报指出,全球流动性资金池虹吸效应加速了2016年的股市抛售。
Matt King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个股下跌主要不是对国内流动性状况所作出的反应,而是在体现全球货币政策的情况。即使欧洲和日本的央行在实行货币宽松,但新兴市场央行却在收紧流动性,导致净购买大幅下降。
尽管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之间的直接联系是很小的,但在很多情况下,所有股票市场都受到央行刺激政策的影响。这就使得全球股市在全球流动性变得不那么充裕的时候反而互相联系起来。
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之间发生紧密联系可能就是证据之一。华尔街见闻提及,自去年8月11日人民币贬值以来,标普500指数和上证综指的相关性便陡然增加,且越来越高,两者的一年期周涨跌相关性在2016年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在这之前的五年中,标普500和上证综指几乎没有相关性。
Matt King的说法听起来很耳熟?没错,德意志银行欧洲外汇市场及跨市场策略部门负责人George Saravelos曾在去年9月就提出,在8月人民币出现相对小幅的贬值之后,全球股市崩溃了。新兴经济体央行特别是中国央行抛售外汇储备的行为是市场动荡背后的主要驱动力。
怎么理解这一点呢?在大宗商品市场“血流成河”之际,发展中国家央行试图以抛售外储来支持本币汇率。理论上,这种举动给美国国债收益率带来上行压力,因为央行们会选择抛售美债。这有效地收紧了全球流动性,并施压风险资产。
之前的疑问“量化紧缩是否影响了发达国家市场”被证实了,至少从历史经验来看,相关性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IMF副总裁朱民在达沃斯论坛上也对这一问题表达了担心。他警告称,投资者和理财基金都集中到了一起。资产市场的相关性到了危险的程度,任何情绪变化的效应都会被放大。“关键问题是流动性可能大幅下降。这让所有人感到恐慌。如果每个人都同时采取行动,我们就会完全失去流动性。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迅速采取行动。”
“全球央行的流动性和市场变动之间的高度关联引发了一些棘手的问题,”Matt King在研报中写道,如果资金持续流出新兴市场,那就不仅仅会给他们的市场带来进一步下行压力,而且,发达国家央行届时也可能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市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