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月27日报道,负责印度卫星研究和发射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已经在本土以及毛里求斯、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地建立了地面观测站,而这个建于越南的地面站将是印度建立的距离中国最近的卫星监测设施。这位印度官员表示:“很明显,覆盖范围将包括越南感兴趣的中国部分地区。”
观察家们认为,印度和越南的这个项目可能会刺激中国,但对于印度和越南这两个国家来说,却是一次双赢的合作。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海洋安全专家科林·许表示:“(这项合作)可以填补越南的重大空白,同时也拓展了印度的触角。”
实际上,面对中国在印度洋区域越来越频繁的军事活动,以及中国势力在印度周边国家对印度施行的包围态势,印度一直希望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太平洋地区,具体地说,是扩展到南中国海地区,从而对中国形成一种反包围的局面。而越南正是印度在这一区域的首选伙伴。
从“东望”到“东进”
报道称,一直到冷战结束之前,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并不热络,更多侧重于在周边国家中建立主导地位。冷战结束后,印度在90年代初期推出了“东望”战略,希望借助与东南亚和东亚国家在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历史联系,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并提高战略和安全合作。
“东望”战略也包含了与中国改善关系的部分。从1993年起,印度开始与中国领导人建立经常性高级别会谈的机制,以求加强彼此之间的贸易,并增强两国政府之间的信任。2006年,中印两国开放了自边境战争以来一直关闭的边贸口岸,被视为中印关系改善的里程碑。不过,尽管双方的经贸往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边境冲突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加上中国长期支持巴基斯坦,中印两国的关系始终没能实现彻底的改变。
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中印两国正成为直接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在东南亚抢得先机,与东盟中的多数国家建立了比较坚固的外交关系和经贸关系。中国在南亚后发制人,使印度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战略威胁。2014年,印度总理穆迪上台后,将“东望”战略升级到“东进”战略,希望加深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并在东南亚地区的国际事务中,充当更主动的角色。
越南成为印度“东进”的重要支柱
由于中国已经在东南亚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印度的“东进”战略自然而然得从那些和中国关系疏远的国家入手。而越南一直希望有另外的大国干预其与中国的南中国海纠纷。于是,越南成为印度“东进”寻找战略伙伴的首选。
报道称,实际上,印度将“东望”战略提升到“东进”战略,正是印度外交部长斯瓦拉吉在2014年8月访问越南时提出的。1个月后,印度总统慕克吉(访问越南,双方发表了《越南与印度联合公报》,印度向越南提供了1亿美元的信用额度,用于购买印度制造的军舰。中国对此反应强烈,就在印越合同签署的同一天,2014年9月15日,中国潜艇停靠在了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
同年11月,在越南总理阮晋勇对印度进行回访时,印度总理穆迪重申:“我们与越南的防卫合作是我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之一。”他表示,印度仍将致力于帮助越南军队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些帮助不仅包括向越南提供武器装备,还包括帮助越南海军培训潜艇官兵等。不久后,印度将提供越南的信用额度提升到8亿美元,并希望越南以此购买印度制造的短程巡航导弹。
与此同时,印度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地在南中国海争端中表明态度,不仅承认中越在南中国海的争议海岛归越南所有,并支持越南将南中国海争议送交国际法庭冲裁。印度空军的一名退役军官阿贾·勒乐直言不讳地表示:“你(印度)要与越南保持全方位的接触,原因很明显,那就是(针对)中国。”
反制中国与捞取实惠
印度的“东进”行动并不仅限于越南,印度与新加坡、菲律宾等国也都举行过联合军事演习。此外,印度也加强了与缅甸的关系,在缅甸皎漂等孟加拉湾的沿岸城市,印度参与投资了一些公路和港口的建设,而那里正是中国西南油气管道的起点。不过,这些国家都没有越南与印度的关系走得这么近。
报道称,印度在与越南加强军事合作的同时,也希望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实惠。印越双边贸易已经从2006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接近70亿美元。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从越南获得的海上油田开采权已经从3块油田增加到了11块,而这些油田所在水域正是中越南海争议地区。中国曾多次公开警告,称印度将会为在南海争议地区的石油开发付出代价,而印度则以宣称越南拥有这些海域的主权相回应。
不过,有分析家认为,印度与越南的双边合作很难真正抗衡中国,充其量不过是印度对中国在印度洋扩张不满而作出的一种姿态。印度的国力尚未达到远涉南中国海的水平,就目前来说,印度对中国的反制还要依靠加强其同美国或日本的关系。实际上,印度、越南和日本正在考虑升级三方的经济和安全合作,观察家们认为,这三方的合作升级或许将真正改变东亚地区的博弈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