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园区“老书记”的社区“服务经”
虽然拥有“社区书记”这一头衔,但张兴元仍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苏州工业园区东湖林语社区活动室里,做起了免费的“磨刀工”。在“磨刀”这件小事面前,他不只是一个娴熟的“技术工”,更像是一个可亲的“邻居”。
“我今年已经68岁,做到年底就正式退休了。”说到退休,张兴元的语气听上去很平静。而实际上,对于退休以后的规划,他的心里早已经有了一把“如意算盘”。
去年7月,张兴元在园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完成了社会组织——“建屋桥服务中心”的注册。退休后,“建屋桥”将成为他的全新根据地。“原有的‘能工巧匠义工队’会在‘建屋桥’延续服务,而通过我多年来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了解,‘建屋桥’还将开展流动人口出租户管理服务和老人陪护服务。”
十六年,初心不改
服务社区、为居民办实事,这是多年来张兴元不变的初心。早在四十年前,张兴元就深入农村一线工作,从基层做起,在一步步的摸索实践和脚踏实地的无私奉献中,逐渐成长为深受居民爱戴的社区“一把手”。
2000年以来,张兴元成为服务园区的“一线”社工。他先后在新加花园、春之韵、玲珑湾、欧典花园、东湖大郡、东湖林语等6个社区担任书记一职。在职期间,他一手打造了玲珑湾“日间照料中心”、欧典花园“能工巧匠义工队”,东湖大郡“我的巴学园”等社区服务品牌。
“我是一个思想和性格都很简单的人。能够为社区做好事、为百姓做实事,在我看来就是快乐的事。”在张兴元的社区工作“成绩单”上,“能工巧匠义工队”的成立让他尤其有种自豪感。“我自己本身是木工出身,具有专业特长。结合这一兴趣和居民需求,我又聚集了一些在水、电等方面具有专业特长的居民,组建了一支能随时为居民提供水电维修、木工制作、修补、磨刀、配钥匙等服务的义工队。”
身退心不退,这或许是张兴元对自己“退休”的理解。“虽然不继续在社区工作,但我仍然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以社会组织的形式,继续为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麻烦小事。‘建屋桥服务中心’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中最终成立的。”
服务要“迎合”需求
在张兴元看来,“服务”二字是“建屋桥服务中心”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已经具有一定口碑和影响力的‘能工巧匠义工队’会继续保留在‘建屋桥’。在这之外,‘建屋桥’还会延伸出流动人口出租户管理、老人陪护等其他居民需求量较高的服务。”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让张兴元在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上拥有比一般人更深的洞见。
“譬如‘建屋桥’未来开展流动人口出租户管理,就是希望通过规范出租,实现社区流动人口的规范化。”与普通的房屋中介公司不同,“建屋桥”以服务为出发点,实现业主与租户之间的无缝对接,并对租户进行一定的了解,以确保出租安全。“未来,‘建屋桥’的这一服务还可以对接并配合社区管理,真正实现社区流动人口规范化,减少治安案件,促进社区的稳定。”
“奉献”即“快乐”
与张兴元有着7年交情的王洪斌是住在第五元素的一名新苏州。他与张兴元初识于一次东山郊游中,当时,亲眼目睹社区书记与居民打得火热的王洪斌一下子就对张兴元产生了好奇。“是好奇心让我去了解他。而在后来深入的了解中,我很快被他近乎极致和完美的服务精神所打动。”
在王洪斌的形容里,张兴元是“一头勤恳的老黄牛”——有担当、不畏艰难、乐于奉献。除了工作的尽职尽责,张兴元最值得被称道的优点就是“服务精神”。“他时刻把‘为居民服务’作为宗旨,将‘让居民满意’作为最高追求;居民的快乐也是他的快乐,居民的认可则是对他的最高奖赏。”谈及这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社区书记,王洪斌有着说不尽的赞美之词。
天性使然也好,服务延续也罢,在张兴元看来,退休并不意味着服务的结束,而是另一个崭新的开始。“社会组织的生命源之一就是它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希望充分利用自己多年来累积的社区工作经验,挖掘出居民日常生活的细小需求,再充分利用‘建屋桥’社会组织的服务性,给居民提供更多的帮助。”
来源:中国文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