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7|回复: 0

一带一路陕俄合作 陕俄民间:精彩“双城”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6 20: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627075151795.png


  除却两国两省政府间的交流,陕俄民间的交流更加广泛和多样。俄罗斯留学生安娜会说陕西话“嫽咋咧”,还爱上了西安的肉夹馍。娜塔莎来西安六年了,学习了传统中医巨著《黄帝内经》和《伤寒论》。而陕西小伙子王晖则带着一身功夫去了莫斯科,在那里收获了一帮“粉丝”……

  “感觉咋向?”“好着里么?”……这些陕西方言从一个俄罗斯姑娘嘴里出来是什么感觉,在陕西中医学院,这还真成了一种常见的景象,说话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娜塔莎的留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正是这把钥匙启动了世界各国有志之士的寻宝之旅,而娜塔莎正是这无数有志之士当中的一员。

  今年24岁的娜塔莎来到陕西已经六年了。她是一名俄罗斯人,出生在哈萨克斯坦。她的爷爷辈在上世纪中叶左右,响应当时的国家——苏联的号召,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迁徙到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她的母亲是幼儿园老师,父亲在国家“中(国)哈(萨克斯坦)的西气东输项目”中主管日常电力供给。

  在哈萨克斯坦完成基础教育之后,娜塔莎放弃了国内的大学名额,选择了出国。这个决定得到她家人的支持。2010年,18岁的她来到西安,开始与古城结缘。

  起初,她在西安一所国际学校就读,在学习汉语的同时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两年后,她顺利通过了汉语水平5级考试。根据个人兴趣,娜塔莎填写了陕西中医学院,并被该院的针灸系录取。

  毋庸置疑,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中医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教材上无所不在的古汉语和文言文——即便是中国学生学习起来也会较为吃力。因此,娜塔莎的学习相对于其他人来说会略有压力,但这并不能减少她在学习上的热情。遇上陕西语音重的老师上课,她一定会在课后将没有听清楚的话找老师问清楚;遇上古文和繁体字就去找老师或同学,一定要弄懂古文的意思。

  在她看来,中医当中最难学的还数《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她对于中医的热情。正是在中医学院学习的这段时光,让娜塔莎开始真正了解和学习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她对中医的兴趣日渐浓厚。

  今年开学后,娜塔莎开始在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实习。在这里,她满头的金发和独特的长相总能引来患者们好奇的目光。每次跟着实习老师就诊,她都会跟在后边,并不时地与患者交流,询问病情。

  事实上,娜塔莎在学校期间的职务还有一样,那就是学院留学生会主席。学院对她与其他留学生一样,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条件。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理想的专业学习,使她深深地热爱她的学校、老师、同学。

  如今,在她的引导下,她的家人也逐渐爱上了中国。2012年后,她的妹妹和弟弟也分别来到西安学习中国文化。“大学毕业留在中国,找一个中国老公,在中国安家……”问到她未来的计划,娜塔莎如是回答。

  留学生安娜:爱西安,更爱西安人

  “我的家在俄罗斯联邦的布里亚特共和国,距离蒙古国600公里,距离中国内蒙古1400公里。有点远是吗,可我觉得比莫斯科到中国近多啦!”

  初次见到安娜,一口流利的汉语、还有轻松爽朗的笑声,让人感觉她就像是隔壁家的女孩,一下子就有了亲切感。

  安娜,是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现在正在读预科班。15岁的时候第一次和家人到中国旅游,也开始了和中国的不解之缘。

  “当时第一次去故宫和长城,我感觉它们太神秘了,我想了解它们,想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一回到俄罗斯,我就给父母说我想学汉语,他们很支持我,在俄罗斯读本科时我就选了中国文学专业,开始学习汉语。”安娜说。

  读大三的时候,安娜就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到西安石油大学作为交换生学习了五个月,报考研究生时,她又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这次她再次选择了西安。

  为什么选择西安呢?安娜说:“我在俄罗斯学习中国文学的时候,了解到了很多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对这些非常感兴趣。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文化遗迹很多,我更喜欢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学习。”

  安娜学了五年汉语,到现在已经可以熟练地用汉语进行对话写作了。去年,安娜参加学校举办的留学生汉语朗读比赛,获得了二等奖。“这一定要感谢我西安的老师和同学。”安娜笑着说。

  “我在俄罗斯学习汉语的时候总是感觉很难,老师说我是在用俄语的思维学汉语肯定会吃力,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安娜说,“来到中国这快一年的时间,我感觉自己的进步非常大,我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汉语的意思。老师给我教汉语的规范,我的中国同学会和我交流一些网络上的话呀,开玩笑的话呀,这种学习的环境很好,我觉得汉语越来越有意思了,哈哈……”又是一阵清脆的笑声。

  在安娜的眼里,西安人热情而友好,经常会有人在大街上好奇地多看她这个外国人两眼,而她也从开始的害羞到后来的报以一笑。偶尔问个路,有大叔阿姨们会很耐心地给她讲应该怎么走,恨不得自己带她过去。安娜会说陕西话“嫽咋咧”,还爱上了西安的肉夹馍,安娜说,她已经习惯了在西安的生活。

  这个23岁的姑娘也会经常想家,几乎每天都会在微信上和妈妈聊天。但对于以后工作的打算,安娜还是想留在中国。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往来也越来越多,我这个会说汉语、还有经济管理知识的俄罗斯人,肯定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安娜说。

  红拳传人在俄罗斯

  “红拳发源于陕西,是中国汉族武学的重要一脉,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中包含着儒家的修德、墨家的侠义、道家的和谐、佛家的慈怀。”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会长邵智勇介绍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在陕西及周边省份民间传播、影响极广,而且已经开始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内、扬名海外。”

  几经辗转,记者联系到了身在俄罗斯莫斯科开办传统武术俱乐部,主要传授陕西红拳的宝鸡拳师王晖。“2002年,我来到莫斯科国立大学就读新闻系,因为从小练功养成了晨练的习惯,所以每天早晨都会在宿舍附近的山上打几趟拳,起初只是有几个人围观、跟着学,随着‘山上有人教中国功夫’名声的不断传播,我收到了校方的邀请去给在校教师传授中国拳术。没多久,莫斯科当地一家知名的传统武术俱乐部向我发出了合作意愿,希望我能开班教授中国拳。自此,红拳正式进入了莫斯科广大民众的视线。”王晖说,“众所周知,俄罗斯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像跆拳道、散打、摔跤、自由搏击这些比较流行的武术技法,俄罗斯的男女老少基本都会耍两下。也是基于这样的社会氛围,红拳在俄推广过程的顺利,以及群众对中国功夫的欢迎和热情程度是我始料未及的。”

  从初到异乡以武修身,到受邀开班,入驻俄罗斯传统武术俱乐部,受聘入驻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专职教授红拳,15年间,王晖硬生生靠着一双拳头在俄罗斯的土地插上了陕西红拳的一面旗帜。而随着他带领学生以红拳为主要拳种参加俄罗斯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各大武术交流、比赛,铺天盖地的各国媒体报道也让中国红拳这个拳种在东欧、中亚地区的认知度越来越高。

  “现在由我自己经营的传统武术俱乐部经过几年的发展,学员的年龄层已经扩大到3——80岁不等,学员构成也覆盖了银行家、医生、律师、公务员、退休人员、运动员等各种社会角色,俱乐部的授课地点也从一个扩大到十个。”2015年,中国非遗红拳推广交流中心在莫斯科正式挂牌成立,王晖被授牌为红拳传承人。谈起十多年在俄推广中国传统武术的经历,王晖说:“中心的成立对我和我的混血团队来讲是很大的肯定,我们不再是单一的武术交流中心,同时也肩负起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俱乐部现在每个月都会推出一个关于中国,关于陕西的文化主题活动,除了学员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当地市民积极参与其中。我们的活动改变了不少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印象,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陕西。跳出电影、电视,他们更愿意亲眼、亲身的走近中国、了解中国。就我知道已经有不少的俄罗斯人在参加过我们的文化推广活动后选择去中国旅游。”

  据了解,自2011年开始,王晖每年都会带队回国参加武术交流和相关赛事,带俄罗斯学员回红拳的发源地陕西认祖归宗。“除了拳术上的交流,我们更多的是在走近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的好山好水,学写汉字,体验茶道,了解中医等等。这些活动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回国以后我和朋友们找来看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书籍和电影,我喜欢中国。”曾参加赴中国红拳交流的俄罗斯学员娜达莎说。

根据  网易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3 1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