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届新领军者年会(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27日在天津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新动能将撑起未来中国经济新天地。
自2007年以来,达沃斯设立“中国专场”,每年在大连和天津两个城市交替举行。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本届达沃斯以“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为主题。来自90多个国家的1700多位各界“新领军者”汇聚一堂,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保持在合理区间,的确来之不易。”第四次以总理身份出席论坛的李克强在开幕式上介绍说,今年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6.7%,进入二季度以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针对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疑虑,李克强坦言,在调整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短期难免有起伏波动。但他强调,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今年完全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转型升级是全球各经济体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国亦如此。李克强说,面对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假以时日,异军突起的新动能必将撑起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天地。
目前,世界经济仍未走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其复苏前景愈显暗淡。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与会嘉宾将围绕反思创新、重塑增长、重设体系三大议题,找寻世界经济增长道路。此外,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中国“智造”等话题也备受关注。
在全球创新热潮下,本届达沃斯还将探讨物联网、3D打印、区块链技术等新兴科技如何作用于经济与社会。参会者可以亲身体验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机器人等各类前沿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领域中的应用,感受科技创新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在29日的“‘一带一路’,多方共赢”主题分论坛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表示,“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既紧密相连但又并不完全一样,它们在短期内的目的是提高地区和全球经济的互联及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广泛长远的目标则是让这个星球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宜居。金立群说,亚投行现在有56个创始国,未来总成员国数会超过90个。不过,亚投行项目的融资条件必须满足“金融可持续性”、“环境友好性”以及“社会广泛接受”这三个最基本的要求。
金立群表示,“一带一路”是既有陆地也有海上的策略,亚投行目前已有的57个创始国中,全部参加了“一带一路”,其中有56个国家还是创始国,大多数国家在两个战略当中都是有利益的。
金立群透露,还有其他的30多个国家要加入亚投行,今年下半年有20个国家要加入进来,他们会成为亚投行新的成员,那时候基本上会有90个成员,覆盖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亚投行理事会主席、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近期举办的亚投行首届年会上表示,亚投行未来应该突出业务重点,专注亚洲基建的互联互通;拓宽融资渠道,带动更多资金进入基建领域;与现有机构错位发展,打造自身特点。
关于亚投行对融资项目的要求,金立群认为,所有项目必须是在经营上具有可持续性的、环保的、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接受的,这是三个最基本的要求。此外,金立群特别提到,“我们肯定会支持‘一带一路’”。
据记者了解,亚投行董事会已批准了首批贷款项目。涉及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能源、交通和城市发展等领域,贷款总额为5.09亿美元。其中有三个项目是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联合融资。
金立群同时表示,亚投行将尽量顾及地区、国家的平衡,将通过十年,或者二三十年的努力大幅度提高欧亚的连接性,提高亚洲与拉美国家、非洲国家的连接性,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金立群进一步指出,亚投行同样支持那些并不一定被“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地区性、全球性的合作将会让所有人受益,“我们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想法,都是在一个共同的地球村里面。”
美国欧亚集团董事长伊恩·布雷默表示,“一带一路”不仅得到了中国非常强的政治支持,而且现在还有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金融支持,这些都有利于填补沿线地区的发展空白。“资金不能很好地整合并且投入到合适的地方,就不能够形成一个合力。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如果想要一些基础设施工程进行融资就非常困难,很多国家已经快被抛出经济发展快速的版图了,而事实上这些地区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走廊。‘一带一路’背景下,相关沿线国家慢慢会变成一个消费国,并成为非常好的经济增长点。”伊恩·布雷默说。
对于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的动机和意义,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举例说,如果把全球比作一个班集体,以前中国是一个考试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现在经过努力成绩不错。但是班里还有一些目前成绩不太好但却积极向上的同学们,“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出点力、帮点忙。既然是帮助首先要了解对方需要什么,是数学不好还是英语较差,因此在中国相对过剩的产能反而可能正是人家需要的。
李稻葵表示,事实上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远超短期经济因素。“愿景有两个层次。一是希望通过中国的发展带动相关地区的基础建设,能够达到互联互通,产品和服务可以走出去,大家能够畅通无阻。二是未来相关地区能够与中国形成一个比较松散、比较有效的经济共同体,大家经常在一起协调关税、金融等政策,这可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最高境界。”李稻葵分析。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秉军结合企业自身赴埃及投资经贸合作区的经验指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很多经济体特别渴望能够得到领先国家的帮助支持,因为它们自身也存在着产业调整,也在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张秉军说,因此,“一带一路”不仅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对沿线的各国也是一个机遇,只要大家能够实事求是地从市场经济角度出发来选好项目,结果应该是多方共赢的。
哈萨克斯坦欧亚资源集团总裁索博卡表示,“我们正和中国签署一些协议,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像港口、铁路概念等,这(‘一带一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程,我们已经签署了各种各样的投资协议,并且我们已经得到了投资。”
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愿景,李稻葵表示,“第一个层次就是希望通过中国的发展带动相关地区的基础建设的投资,能够达到互联互通。我们的产品、服务走出去,大家能够畅通无阻。”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曾对记者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许多富余的优质先进产能,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国际领先。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很多亚洲、非洲、中欧国家对装备制造业有相当大的需求,中国装备有“走出去”的条件。
阿富汗财政部区域发展计划顾问娜比拉·莫拉蒂在论坛期间亦表示,阿富汗和中国是多年来的友好邻邦,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阿富汗地处南亚、中亚和西亚交会处,毗邻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以及伊朗等石油输出大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阿富汗十分愿意成为中国连通中亚和西亚的桥梁纽带。“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中,我们也十分乐于扮演传输者的角色,将从天津港登陆的货物运输到西亚、中亚地区,再把这些地方的石油、天然气输送回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密切往来合作,实现两国互利共赢发展”。娜比拉·莫拉蒂说。
今年是夏季达沃斯论坛进入中国的第10年。期间,这一论坛为中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对外交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中国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学界代表和意见领袖用国际社会易于接受的语言讲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故事。夏季达沃斯论坛也是一个世界聚焦中国的重要平台,国际社会从这里感知中国经济的脉动,感知中国的改革开放,感知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所言,关注世界经济,目光不仅在西方,还要在东方,尤其是中国,在这里能够充分感受世界经济的脉搏。10年间,中外与会嘉宾在此碰撞出思想火花,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企业管理者,都通过脑力激荡受益良多。
10年间,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10年间,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中国正朝着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奋斗,并愿意将发展成果与世界共享。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更是中国经济成长壮大的法宝。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全球同住一个“地球村”,没人能变成离群的“鲁滨逊”。从1978年的对外开放,到2001年中国入世,再到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经济成长于对外开放,壮大于对外开放,开放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获益匪浅。“中国永远做一个开放的大国”“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将坚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保持外资政策稳定,优化和规范营商环境,继续吸引优秀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重点在投资准入、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开放。继与瑞士、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达成自贸协定后,中国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取得成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启动亚太自贸协定谈判,同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完善自贸区整体布局,与美国、欧盟的双边投资协定也在谈判中。
每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中国领导人都向与会者阐释坚定推进改革的决心。中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国要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不断深化结构性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如今,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难度前所未有。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也未有穷期。中国发展的巨大潜能蕴藏在改革和开放之中。
创新发展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变革的时代。放眼全球,当今产业分工格局、贸易格局、经济力量对比和全球治理结构正经历着重大调整,未来世界经济秩序正酝酿着重大变化。变革呼唤创新,创新推动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力争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各国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来寻找出路。克劳斯·施瓦布认为,创新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今后“发达”和“欠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传统界限将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用“创新丰富”和“创新贫乏”来区分。创新已成为突破发展与进步“瓶颈”的一把“钥匙”。从经济增长方式到发展理念,从企业管理到制度,从企业领袖观念到行为方式,从消除社会贫困到保护全球环境,都需要加大创新力度。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次破茧成蝶,靠的都是创新。中国的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当前,中国正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人民勤劳而智慧。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大本钱,如果把每一个人的创造潜力激活,体力加脑力,制造加创造,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开发出先进技术乃至颠覆性技术,必将催生新供给、释放新需求,中国发展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多价值。令人欣喜的是,创业创新的热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不断带来新的活力。目前,中国平均每天有1万个创业公司成立,创造了大量的发展机遇,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中国的创新发展还体现在对外投资合作方式上,中国引导高铁、核电、航空、电信等优势行业“走出去”,对接国际市场需求,在国际竞争中接受检验,发展壮大。
合作共赢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中国主张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愿将自己的发展成果与各国共享,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过去10年中,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给世界带来了好处,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日益走向全球。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中国主张同舟共济,以实际行动支持欧洲摆脱欧债危机,帮助发展中国家抵御金融风险。“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国际产能合作,中国推出这些重大举措都致力于各国经济的合作共赢,是世界经济的重大利好。
作为一个10万亿美元级庞大体量的经济体,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不仅造福本国人民,同时也惠及世界。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30%。世界经济论坛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世界经济的强心剂,中国提供了巨大的、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中国的对外投资流量超过1000亿美元,累计总量已突破1万亿美元,每年进口超过2万亿美元的商品,出境旅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这些都是中国与世界分享的发展机会。
国际社会总体看好中国经济、信任中国企业,愿意与中国这个拥有重大潜力的合作伙伴密切交往。就国际产能合作而言,中国具备门类较齐全的产能,且价廉物美,符合广大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亚非拉各国期待与中国的发展战略对接。中国愿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与有关方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帮助对方恢复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政府税收,这有利于各国加快经济结构改革和调整,完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新动力。
十载达沃斯,世界在此更加了解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理解中国继续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创新发展释放的潜力,不断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根据 新京报 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