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创客营、草根创新、众创空间……一年来,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不再一时兴起,实实在在转化成上海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亮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给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上海,带来不竭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进行时,众创空间里最热闹。不同于北京的“中关村”,深圳的“草根潮”,上海的“众创空间”独树一帜“嵌入式”。走进张江,不见动辄万平米的“创新大街”,但是一条地铁线串珍珠般,串起的众创空间总面积却不输他人。深入每一个众创空间发现,它们都不约而同“镶嵌”在龙头企业或者外企研发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周边。
近日,从科技部传来喜讯,根据《科技部关于公布第二批众创空间的通知》(国科火发[2016]46号)文件公布的信息,华创俱乐部、苏河汇、腾讯众创空间(上海)等20家上海市众创空间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并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至此,上海市共有55家单位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及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市科委依托市场力量,打造开放便捷的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有创新创业服务组织450余家,90%的孵化器为社会力量办。其中创业孵化苗圃71家,孵化器149家、新型孵化器62家、新型创业服务组织209家,依托市场建设了一批支持草根创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服务载体,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创客加”为例,它不同于传统创新创业服务器,而是通过建设线上虚拟和线下实体相结合的新型创客基地,提供低成本、低门槛的线上线下创业公共服务。更有吸引力的是,“创客加”凭借平台优势为大企业提供创新外包服务,然后以订单的形式发包给入驻众创空间的创业者,帮助创业者实实在在赚得“第一桶金”。
目前,“创客加”已建立了7个众创基地,每个基地面积约1000至2000平米,已经建成基地的出租率超过90%。到今年底,其创客空间还将拖增至20个,总面积将达到4万平米。
在硅谷,每年新诞生企业13000家左右,淘汰企业10000家左右,面对巨大的创业“死亡谷”,创新者依然趋之若鹜。因为,“硅谷”创业实在太便利了,只需一个好点子,即使“两眼一抹黑”,各种资源也能找上门。而且,来硅谷的创业人不仅是外地人,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外国人。
为了给创业者创造硅谷式的创新创业环境,上海正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别是,杨浦区等一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成功获批,450多家众创空间呈现主体多元化、模式多样化发展,综合服务能级持续提升,上海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被充分激发。
为了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筑造创新人才高地,“科创22条”颁布以来,市组织部、人社局、市公安局等开展了大量工作,积极推动人才政策落地实施。目前,多层次创新型人才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人才培养、流动和评价机制日益完善。特别是,针对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等5类人才,强化了市场评价导向,根据人才业绩和贡献,分别给予居住证积分、居转户和直接落户政策优惠。
根据新民晚报、上海市科委网站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