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8|回复: 0

印度新兴市场成绩单亮眼,引全球瞩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8 00: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b87e8e4-bca0-4de0-8af3-b8cf329cf8a9.jpg

  2006年的印度首都新德里之旅,给高盛集团前高管吉姆·奥尼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道路只有两个车道,路上面跑着汽车,摩托车,人力车,还有动物,短短30公里却花费了他两个半小时。“太疯狂了,”他感叹称。

  现在,奥尼尔是英国政府的高官。2月份,他再次来到新德里。这一次,平坦宽敞的新高速,将开车时常缩短至不足1小时。更好的是,酒店专车提供免费Wi-Fi。变化中的新德里让奥尼尔刮目相看。“印度的变化非常大,”他说。

  现任印度总理莫迪坚称,印度有能力创造翻天覆地的改变。他承诺要把印度打造成拥有“最小政府,最大管理”的全球强国。他还承诺让城市现代化,改善制造业,以及到2020年创造1亿个新就业岗位。投资则看好这位“亲商业”的印度领导人。去年,印度股市和债市的资金流入总额达到420亿美元,为创纪录水平。

  里昂证券驻香港首席策略师克里斯托弗·伍德,是莫迪的“相信者”。印度股票在里昂证券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资产投资组合中所占份额,已经增长三倍,从2013年10月的6%升至今年5月中旬的20%。“在未来5至10年内,印度是亚洲地区最有前途的国家。”他说,“莫迪是全球最重视商业,亲投资的政治领导人”。

  印度国内生产毛额(GDP)去年已经超越中国大陆,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大型经济体,而国际货币基金(IMF)4月公布最新的‘经济展望报告’中更指出,印度今年GDP增速预估将从去年的7.3%进一步提高到7.5%,硬是比中国GDP多出1个百分点,稳居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印度央行4月5日宣布降息一码,将附买回利率由6.75%下调至6.50%,来到2011年3月以来新低经济学。有专家认为,这次的降息符合预期,不但可以促进民间投资,并有助于政府的改革措施。

  2016年6月1日,印度公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7.9%的季度增速比中国一季度增速高1.2个百分点,成为2016年全球新兴市场的最大亮点。

  2014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疲弱,特别是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甚至陷入衰退的同时,印度经济却表现良好。2015-2016财年,印度经济同比增长7.6%,比2014-2015财年高0.4个百分点,实现连续四年经济增速持续加快。若按自然年度统计,2015年四个季度,印度实际GDP增速分别为7.5%、7.6%、7.7% 和7.3%,全年实际GDP增速为7.3%,远高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本世纪以来首次高于我国。

530d7304-ab8a-4276-b367-03efca9d0b5f.jpg

  在经济保持稳定向好趋势时,印度国内通胀水平也明显缓和,由2011-2013年间的10%左右波动逐步降低至2015年的5.4%。目前,诸多国际机构看好印度经济发展前景。IMF预测2016和2017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均为7.5%,高于中国的6%和6.3%。2015年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16年和2017年印度GDP增速或将加快至7.8%和8.0%,上升势头明显。

  2014年5月莫迪当选总理以来,基于其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的成功执政经验,全面实施“莫迪新政”,着力解决行政效率低下、土地征收困难、市场分割严重等长期制约印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将发展制造业和扩大投资作为印度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莫迪新政”主要包括以下五大层面:一是推行“印度制造”战略,计划将制造业占印度GDP的比重从目前的15%提升至25%,并为每年进入印度劳动力市场的逾1200万年轻人创造就业;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吸引外资,作为推动“印度制造”支持战略;三是加大开放力度,鼓励外国投资,充分发挥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不断改善的产业政策等优势,加强政策和税收体制的一致性和清晰度,积极吸引外国投资;四是提升政府效率,打击腐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严惩基层腐败,鼓励女性公务员上岗;五是大打经济外交牌,助力国内政策,莫迪不论出访哪个国家,都致力于宣介“印度制造”、游说外国投资者。

  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印度经济和社会呈现出二元结构特征,在普通民众教育水平很低的同时,也培养出一批受教育水平较高、英语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高端人才。依托这一独特优势,虽然尚处工业化前期阶段,但其在软件、医药、金融等高端产业领域实现了超前发展,成为软件出口最高的新兴国家和全球第一大高端仿制药制剂生产国。软件、医药等行业全球需求相对稳定,为印度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2011-2015年,虽然全球经济增速、贸易增速均明显放缓,但印度软件服务贸易顺差仍保持了年均5%左右的平稳增长,和金融危机前走势基本一致。

  2014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下行周期,印度商品贸易逆差明显下降,2014年、2015年分别拉动GDP增长2.5和0.1个百分点。由于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减弱,印度央行基准利率已降至四年半以来的最低点6.75%,对投资的促进作用也有所显现。

  据2015年7月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2022年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意味着印度将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劳动力,同时印度一直位居全球劳动力成本最低国家的前列,印度作为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将将不可撼动。印度人口构成较为年轻,约33%人口低于14岁,只有5%在65岁以上,每年有大量劳动力进入市场,使印度发展从中受益。

  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有助于拉动私人消费增长。目前,印度经济主要由私人消费拉动,2014-2015财年,消费占GDP的比重约为67.9%,其中私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7%,政府消费支出约占GDP的10.9%,投资占GDP的比重约为30%。未来,私人消费仍是经济主要动力。此外,印度储蓄率较高,约占GDP的30%左右,印度储蓄率在179个国家中排名第22位。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充足的资金来源,是高投资率的保障。

  与经济发展需求相比,印度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明显滞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仅占GDP规模的4%,远低于中国的9%左右的水平。印度公路、桥梁、空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部分地区缺乏稳定的电力和清洁的水供给。这也反映出印度基础设施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一旦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启动,互联互通将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综上所述,目前印度人均GDP仅为1700美元左右,尚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未来工业化发展空间巨大。从要素禀赋上看,印度具有大量35岁以下的青年劳动力,且具备相对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信息、医药、核能等部分领域技术实力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印度完全具备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随着印度政府继续加大工业走廊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加快承接跨国直接投资,未来短期内,印度制造业增加值和固定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有望进一步加强,支撑GDP维持7.5%以上的较高增速。

  印度将要素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面临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劳动力转化为产业工人既受传统种姓思想残余的阻碍,也受到现行高标准的《劳工法》制约; 土地私有制度加大了政府建设大规模产业园区发展制造业的成本; 各邦增值税率差距巨大导致市场分割十分严重。“莫迪新政”力图解决这些体制机制障碍,必然会严重触及印度国内既得利益集团利益,面临阻力巨大。若印度政府能够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印度很有可能实现经济腾飞,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反之,若印度改革进展缓慢甚至停滞,“莫迪新政”最终成为“新瓶装旧酒”,经济增长的良好局面很可能再次“昙花一现”,甚至再次发生剧烈经济波动甚至社会震荡,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也将大大延缓。

  由于“印度制造”和“中国制造”存在竞争关系,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挑战。印度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及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未来三年将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印度正积极发展制造业并通过推进改革改善营商环境,虽面临重重障碍,但有助提振投资者信心。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和制造业的崛起,印度不仅可在纺织、医药、加工食品等传统领域,还可在钢铁、汽车、手机等领域与中国竞争。印度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也会增多,与中国在获得能源上的竞争或有所加剧。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将受益印度的高速增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印度是南亚第一大经济体,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将创造大量的能源、钢铁、化工、机械、轻工等投资需求,与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空间巨大。其次,印度基础设施状况较差,为中国的基础设施企业进入印度提供了绝佳的战略机遇。基建是“中国制造”的强项,莫迪多次表示欢迎中国加大对印投资,称印将调整政策、改善环境,让中国企业“便利、舒适”地在印开展商务活动。

  此外,中国制造业正经历转型升级,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有助于企业“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同时有助于减少中印贸易逆差,扩大在印市场份额。最后,随着印度经济的稳定增长,印度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也将不断提升,有利于中印两国加强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货币政策协调、建立新老多边开发银行的合作机制、敦促发达国家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等重大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合作,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新秩序作出贡献。

  根据上海证券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6 0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