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6|回复: 0

洋食品扎堆上黑榜 违规用添加剂问题凸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8 20: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洋食品扎堆上黑榜 违规用添加剂问题凸显

洋食品扎堆上黑榜 违规用添加剂问题凸显


  近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饮料、马来西亚糖果、澳洲杀菌乳等产品登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黑榜。

  长久以来,国际知名品牌食品都仿佛自带“优质”、“安全”光环,被不少消费者偏爱。然而,近年来国际知名食品企业也接二连三被曝出安全隐患,让人们不禁深思,“进口食品”还是品质和安全的代名词吗?

  违规使用添加剂是老大难问题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共公布了227批次不合格进口食品,主要来自加拿大、德国、荷兰、巴西、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近60批次食品存在未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进行添加的情况。

  其中,美国可口可乐公司9批次饮料产品、匈牙利微笑牌多口味铜锣烧等均因不规范添加苯甲酸而登上质量黑榜。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可口可乐产品近期第二次因超限量使用苯甲酸而上质量黑榜。由此防腐剂苯甲酸在饮料中的超限量使用问题,再次引发人们关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我国食品标准针对非酒精饮料添加苯甲酸的含量有明确规定,每千克产品中不得超过0.2克苯甲酸。本次美国可口可乐公司9批次饮料产品添加防腐剂苯甲酸的含量,均超过中国食品标准规定的上限。

  近年来食品抽检中,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频现。有专家指出,这是导致食品添加剂信任危机的重要原因,也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老大难问题。

  饮料中添加苯甲酸安全仍存疑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允许在相应食品中使用苯甲酸作为防腐剂,但是鉴于防腐剂苯甲酸的毒性大于山梨酸,因此近年来国际上有用山梨酸代替苯甲酸的趋势。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山梨酸是一种更为安全的防腐保鲜剂,比较好的酱油、饮料等产品中都用山梨酸作防腐剂。

  “在儿童食品中对苯甲酸的使用尤为谨慎,一些西方国家已经禁止在儿童食品中使用苯甲酸。”朱毅解释,食品添加剂苯甲酸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防腐剂,在一定条件下能对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不过,若长期大量食用苯甲酸超标食品,可能有损人体健康。

  事实上,业界对软饮料中使用苯甲酸钠安全性的担忧并未完全消除。朱毅补充说明,“多年前一位英国科学家就指出,苯甲酸钠和维生素C混合后可能产生少量高毒性物质苯。基于此,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也曾表达过不再使用苯甲酸作为防腐剂的想法。”

  那么,如今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何还在饮料中超量添加苯甲酸?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企业可能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相较于山梨酸,苯甲酸的成本很低,很多食品生产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更愿意使用成本较低的苯甲酸;第二,为了降低饮料中钠含量。目前饮料产品包装上至要求标注钠的具体含量,而无需标注苯甲酸的具体含量。而消费者又对钠的摄入比较敏感,因此有些企业通过增大苯甲酸用量,以避免产品中钠离子含量过高。

  进口食品也应遵守中国食品标准

  怎样选择安全、放心的食品?这是消费者每天都会面对的选择题。食品安全备受瞩目的今天,放心与安全成为人们选择食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即便多花点钱也无所谓。在这种消费观念影响下,售价较贵的国际知名食品品牌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朱毅表示,“进口食品在消费者一直拥有较好的口碑。但是,进口食品也并不是安全的同义词。”进口食品扎堆出现超限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消费也日趋理性。

  对于食品企业而言,产品安全永远占据第一位,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食品企业都应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食品专家指出,“诸如可口可乐这类大型食品企业,在发力中国市场的同时,更应把法律法规放在首位,遵守中国的食品标准。进口食品不能以为仅仅遵守本国食品标准便可忽视出口地区的食品标准,否则再好的营销策略和口碑都经不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冲击。”(阳叶萍)

  来源:北京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15 1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