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中,有一幅“张骞出使西域”佛教史迹画。据说霍去病讨伐匈奴,获得一尊丈余高的“金人像”,汉武帝将其安放在甘泉宫燃香供奉,但苦于不知道名号,遂派遣张骞到西域询问,才得知这是天竺(印度)的佛像。
“莫高”之名在中文里有“举世无双”之意,但任何名字都无法完全捕捉它的美与震撼力。在开凿于崖壁上的近800个洞窟中,492个饰有精美壁画,所覆盖墙面的总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约是西斯廷教堂的40倍。洞窟内部还装点着至少2000身塑像,有些代表着其诞生时代的最高艺术水平。在上世纪初、寻宝者从沙漠各处接踵而来之前,一个长期封存的耳洞里还保藏着数万件古代文书。
甘肃瓜州的锁阳古城在唐代甚为繁盛,今日,其城垣遗址和阿育王寺的残塔因与玄奘的渊源而声名远扬。锁阳城是玄奘出玉门关前最后停驻的大唐市镇,他在这里收徒买马,做好偷渡国界的准备,之后便踏向凶险的大漠。
无论取道路途较长的北部路线还是较为难走的南线,当年的旅者都会在敦煌交汇。商队来到这里时,满载着遥远异域的奇异货物。但他们最重要的商品乃是思想——有艺术的,也有宗教的。难怪莫高窟里的画师在将这些思想施诸笔墨的时候,让壁画融合了从色调到形而上学的丰富外国元素。
习惯上认为,佛教艺术的发展是自西向东的渐次传播过程,但不能忽视的是,自佛教中土化以来,特别是汉末魏晋之后,由于作为统治阶层的皇家贵族笃信佛教,在平城、洛阳等政治中心大力开窟建寺,在此过程中逐渐脱离了早期外来艺术的苑囿,形成独特的民族化、中原化造像风格,并反哺今甘肃所在区域。
此后,平城“露天大佛”的雄姿,洛阳潇洒的“秀骨清像”,长安崇尚的丰腴之美、大佛之壮,宛若东风般频频吹向陇东、陇南直至河西走廊地区,甚至影响了西域的佛教艺术,而江左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也通过巴蜀给甘肃带来了南朝基因。异域与京师,粗犷与清秀,东方与西方,在甘肃这片狭长的净土上永久流传,无止无息。
出自天水麦积山石窟第78窟壁画残片上的火头明王像则仍显示出某些西域文化的影响。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地段,民族种族多元,艺术来源丰富,在佛教东传的进程中,成为沟通东方与西方、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的桥梁。
尽管经过历代重妆,敦煌莫高窟332窟造像丰满、法相庄严的盛唐之风仍清晰可辨。莫高窟创建于公元4世纪,自北凉、北魏直至西夏、元十个朝代,千年间营建不绝,是中国现存洞窟最多、内容最丰富、艺术极为精湛的佛教石窟群。
金塔寺石窟位于肃南县祁连山北麓、大都麻河西岸的崖壁之上,历经1600多年的历史沧桑,如今仅存东、西两窟,均为中心塔柱式石窟。东窟中心柱四面分三层开龛造像。
在有限的空间内错落有致、姿态各异,立体雕塑的手法使其形象更具动感,尤以古朴稚拙的飞天形象最为丰富。
佛像面部清秀,双目微垂,宽大袈裟的裙裾层层叠叠,如花瓣般绽放在台基前。麦积山石窟古属秦州,是东西南北交通的重要交汇点,既得凉州传来的西部之风,又受中原文化的直接影响,北魏时期的早期造像就深受云冈石窟模式的影响。
拉梢寺石窟位于武山县响河沟峡谷之中,古人在高约50米的崖面之上,以泥塑浮雕技法营造出一幅巨型说法图景,大佛结跏趺坐于由浮雕莲花、雄狮、卧鹿与立象组成的佛座之上,面相方圆,表现出北周造像特有的粗犷、豪放与质朴,奇特的动物形象则显示出中亚文化的影响,可惜因宋人在其上开龛造像,佛座部分遭到破坏。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城南中路乡灯山村,俗名“大佛寺”。第13窟东壁正中的倚坐大佛高达23米,两侧弟子、菩萨、天王像也有16米高,皆为石胎泥塑造像,唐风犹存。黄羊河水库蓄水后,大佛窟下部曾在淹没区内,水位最高时大佛腹部以下浸入水中,后于1992年经围堰筑坝得到保护。
麦积山石窟造像和壁画题材和技法都极为丰富且具有独创性。第4窟的伎乐飞天,脸面手足均为薄肉浮塑,衣裙璎珞则施彩绘,亦真亦幻。
文殊山石窟位于今肃南县文殊山中,其中千佛洞壁画当为开窟之始的原作,伎乐飞天翱翔于天宫栏墙之上,其下绘千佛,形象古朴、色彩浓艳厚重,多采用西域晕染技法,与新疆克孜尔石窟中早期飞天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浓厚的西域风格。
莫高窟就是丝绸之路的一颗时间胶囊。”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该机构负责莫高窟的研究、保护和旅游事业。
樊锦诗说,丝绸之路上的遗迹大都被沙漠吞噬,或被后来更替的皇朝摧毁了。莫高窟却大部分完好保存至今,万花筒般的壁画仍捕捉着东方与西方初遇时的风貌。“它的历史重要性怎么抬高都不过分,”她说,“由于敦煌的地理位置处在行走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我们几乎可以从每一面洞壁上看到中外元素的融合。”
今天,东方与西方再次在敦煌会合了,这次是为了协力保护莫高窟,因为它也许正面对着诞生1600年以来的最大威胁。洞窟里的壁画一直都很脆弱,极薄的颜料肌理暴露在岩石与空气之间的侵蚀斗争中。过去几年里,它们遭受的是自然力量与旅游人潮的双重攻击。为了保全丝绸之路的艺术杰作并控制游客的不良影响,樊锦诗向来自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多支专家团寻求支持。这是一次跨国文化合作,与莫高窟的古时辉煌遥相呼应,并有可能成为它存续的保障。
建于10世纪的洞窟中搭起了高高的脚手架,这项工程是为了帮助洞内古物抵挡具有侵蚀性的沙砾、盐分、黄土——以及游客嘴里呼出的湿气。
莫高窟的出现缘起于一次金光奇景。公元366年的一天傍晚,行游的僧人乐看见一面山崖上光芒四射,现出一千尊神佛的宝相来。他受到感召,便在山崖下的岩壁中凿出一个小室,在里面修行。其他修行者紧随其后。最初凿出来的洞穴比棺材大不了多少,过了不久,一些僧院团体开始开凿较大的洞窟,把内部装饰上佛陀的形象,成为公开的虔诚之举。这些早期建设令莫高窟有了“千佛洞”的别称。
莫高窟所在崖壁的顶上,工人们在沙丘表面铺下网格状排列的干草,以对抗无休无止发动攻击的敌人:风沙。将来,这条4公里长的人造防御带最终会被一道由沙漠植物组成的“铁壁”替代,但多亏它在过去把风沙的侵蚀减低了60%,才确保莫高窟没有像丝绸之路的其他遗址一样被沙漠吞噬。
尽管只能在混有稻草的河泥墙皮上作画,敦煌的艺术家们却历时千百年,在这朴陋的“画布”上记录着中国艺术的演进——还有佛教转化成一种中国信仰的历程。
目眦欲裂、身披甲胄的护法天神把一个异域形相的小鬼踩在脚下,展露出佛教世界较为凶暴的一面。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莫高窟当代“护法”们,为了保护洞窟同样不遗余力。院长樊锦诗说:“莫高窟虽在中国,但它属于全世界。”
莫高窟艺术创造的一个高峰期是7、8世纪,当时的中国既开放又强大。丝绸之路正日渐兴旺,佛教开枝散叶,而敦煌对皇都表示效忠。
唐代的洞窟画师展现出一种完全自信的中国风格,铺满整面墙壁的佛教故事场景细致入微,画面虽全凭想象完成,色彩、动态、写实手法的运用却使得它们栩栩如生。中原的皇朝后来转向内守,到14世纪的明朝时终于把世界锁在了国门之外。丝绸之路上的其它遗迹大都被沙漠吞噬,或被后来更替的皇朝摧毁了。莫高窟却大部分完好地保存至今,万花筒般的壁画仍捕捉着东方与西方初遇时的风貌。它的历史重要性怎么抬高都不过分。
旅游指南
特色饮食 驴肉黄面、杏皮水、敦煌酿皮子、敦煌臊子面、羊肉粉汤、敦煌浆水面
当地特产 李广杏、夜光杯、鸣山大枣、敦煌地毯
交通指南 乘坐8路车,票价8元,车程30分钟。夏季发车时间08:00- 18:00;冬季发车时间08:30-17:30,每30分钟有一趟车。始发站敦煌饭店,在鸣山南路与西域路交汇处;也可在沙洲市场东门(丝路宾馆)乘坐。
从敦煌市区去莫高窟,可以打车前往,面的单程大约35元,轿车稍贵些。
市内有300多辆人力车,十分方便。
注意事项 1. 作为著名景区,每逢黄金周期间,这里游客数量会增加不少,请尽量错峰前往。
2. 去之前,最好读读关于莫高窟的书,或者去莫高窟的官网,否则很难看明白石窟雕像和壁画的玄妙。
3. 莫高窟里是不允许自己用手电筒照明的,就连手机灯也不能开,讲解员所用的电筒都是特制的冷光灯,不然会对壁画有影响。为了保护文物,请不要偷偷拍照!相机闪光灯会对壁画有非常大的破坏。
4. 阴雨天或者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时,洞窟是不开放的。
根据国家地理中文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