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从来不缺乏诗意。且不说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风光,抑或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盛景,即便是一条小巷,也诗意得让人妒忌。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一首《雨巷》,让这座城市里的任何一条小巷都有了丁香花味道的浪漫与惆怅。 多少个求学在外的日子,每每回味起杭州的韵味,除了湖光山色,脑海中还会浮现出一条条悠长悠长的小巷,走笔于白墙黑瓦的群落中。
作为南宋古都,杭州最原汁原味的南宋生活在中山路上,也就是那条“御街”。石板路自然往南延伸,两边欧式建筑大方典雅。人工开凿的水渠,流水或急或缓,有了这一点缀,街就有了灵气。走累了,坐在水池边歇歇脚,拨弄拨弄水里的小花小草,看着进出商店的老老少少,哪里还会有这么一条闲适雅致的商业街呢?
南宋遗迹星星点点、名人足迹不一而足。有人说,一座好的城市,是要经得起游客的寻常打量的。那么,走进小巷,以普通人的眼光感知这个城市,以寻常人的视角来触摸温度,你才能品出杭州浓浓的文化气息和休闲味道。
春花烂漫,春雨多情,千年前,陆游一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道出了报国无门的无奈,而他的故居就坐落在市中心孩儿巷。
杭州人对孩儿巷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它靠近浙江省儿童保健医院,家中有孩子的,总免不了去那儿一两趟。巷子里有很多卖儿童衣服玩具的小店,在一排现代建筑中,白墙黛瓦的孩儿巷98号就显得特别了。
传说中陆游曾居住于此,写下听春雨的《临安春雨初霁》。在城市改造中,孩儿巷98号也被冠上“拆”字,但后来居民请来了阮仪三,他说了句:“这分明是宋墙。”于是,房子不拆了,全国文物专家会诊后,给98号定下了“晚清建筑”的结论。如今的98号,是陆游纪念馆和下城文史馆,清代民居,木结构,三开两进,双层回廊。院内有陆游雕像、图画和著作,还有个小花园,花园右侧是一口古井,井上罩着铜罩,望下去井壁绿草萋萋、井水悠悠。
孩儿巷98号说到底是晚清建筑,作为南宋古都,杭州最原汁原味的南宋生活在中山路上,也就是那条“御街”。石板路自然往南延伸,两边欧式建筑,大方典雅。人工开凿的水渠,流水或急或缓,有了这一点缀,街就有了灵气。走累了,坐在水池边歇歇脚,拨弄拨弄水里的小花小草,看着进出商店的老老少少,还有哪里会有这么一条闲适雅致的商业街呢?
街上有风景,更有文化,最值得看的是中山中路112-1
14号,考古专家在这里发现了南宋御街、元大街、明清大街的断面。于是,遗址上铺上了玻璃罩,盖起了南宋御街博物馆,你只要趴在玻璃盖上往下看,就能看到古人走过的道路。
南宋的影响太深远了,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正秋曾经出过《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一书,他说,杭州的小街小巷,三分之一还是南宋留下来的。而这些街巷最集中的就是御街·二十三坊。
吴山脚下,中山南路西侧,十五奎巷、城隍牌楼、四牌楼、白马庙、太庙巷等23条坊巷静静存在了千年,这些坊巷大多得名于南宋时期,坊巷内的很多院落都是清、民国或新中国成立初期建造的。
这些巷子的名字都有些说头,比如十五奎巷,据说就是因为巷子里有间院子,院子里有个石乌龟,巷子也就跟着叫石乌龟巷,可大家觉得不太好听,就改名叫“十五奎巷”。二十三坊如今是杭州城里最有市井味道的地方。走过喧闹的鼓楼,往巷子深处走,老杭州人的生活百态全都在这里出现,这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中学时代,有几个女同学没背过《雨巷》?又有多少男孩子不想逢着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的作者戴望舒就出生在杭州的大塔儿巷。从民国初年至1937年,他们一家住在大塔儿巷11号。1937年,戴望舒离开杭州,迁居上海。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于是乎,大塔儿巷连同周边的皮市巷、小塔儿巷,一起成了人们寻觅雨巷寂寥意境的地方。
在庆春路和解放路之间,车水马龙的繁华闹市,大塔儿巷就隐匿于此。一间间的老房子,斑驳的白墙露出内里的青砖,青石板的路面已被踩得锃亮。道路弯弯曲曲,巷子纵横交错,百米开外人声鼎沸,巷子深处宁静幽然。是这条巷?还是那条巷?心生疑惑。在巷口往里张望,那一刻,忐忑彷徨,一如遇见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是诗人笔下的美女,而杭州有真正的美女故所。1904年,林徽因就出生于吴山脚下的蔡官巷内。林徽因被胡适誉为一代才女,是女建筑家,也是作家,但更被后人记惦的是她和三个男人的故事,建筑大师梁思成,是她志同道合相提相携的拍档佳侣;浪漫诗人徐志摩,视她为“茫茫人海中唯一灵魂之伴侣”;还有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谁也说不清这个看上去弱弱小小的女人身上到底藏有多少能量,去看看蔡官巷,试试能否找到点痕迹。像大塔儿巷一样,蔡官巷也是短短浅浅,北起清波街,南折东通四宜路,路长仅仅两百余米。不远处的吴山、河坊街是热闹喧嚣,而这里独享一方宁静。巷子里的老房子所剩无几,现在大片都是新式住宅小区,走几步就到吴山和西湖,房子又典雅通透,百年前,聪慧漂亮的小女孩,就在这条小巷子里蹦蹦跳跳,分明是块风水宝地。
还有王映霞,她和郁达夫在杭州有一段神仙眷侣的生活,就在雨巷不远处的大学路。一座典型的中式平房别墅,由郁达夫亲自设计。房屋离地半米,台阶,回廊,三间砖房,应该是蛮有情调的小日子,但他们在此也只过了半年,然后天各一方直至最终分道扬镳,让人唏嘘。
就在大学路西边,还有一条有名的小巷,就是小营巷,是毛主席曾经视察过的地方。飞檐翘角、粉墙黛瓦,诉说的又是另一段历史了。
在杭州舞文弄墨的文人实在太多了,白天他们或许到西湖边吟诗作画,晚上则回到小巷,度过寻常岁月。如袭自珍,曾居清泰门附近的马婆巷,己亥杂诗中有“马婆港外立斜阳”的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则住在大瓦巷;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在元宝巷,还有白皮肤黄头发的司徒雷登,在耶稣堂弄度过童年时代,还亲手种下两棵大树,一直挺拔到如今。
还有些小巷,也许没有那么多名人墨迹,但一样古典而悠远。比如运河边的桥西直街和小河直街,曾经住着的都是杭州底层最贫穷最艰苦的那拨人,跟船,做小买卖,在运河水的滋养下,他们的日子一天天挨下去,也成了杭州传奇。
走过拱宸桥,来到桥西直街,原有的住家大都搬了,这里成了很多中医药老字号的新店址。方回春堂、天禄堂,看着高大院墙,闻着沁人药香,呼吸好像就会放缓、变慢。不是节假日的时候,这里也不热闹,走过青石板路,你还能听到自己“笃笃笃”的脚步声,看着运河水,你可以聆听自己脚步的节奏,也可以疏解一下内心的张皇。
往南走一些,是另一片老街区小河直街。雕花木柱、花格窗、木楼梯等老建筑的元素都还在,看着亲切。老街坊的吆喝更是必不可少,串个门,过个身,往里走走,餐饮店很多。最最简单朴素的,就是一碗板凳面,大排面、猪肝面、肉丝面,价格实在,量又足,捧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有一种阔别多年的感觉。
根据新浪旅游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