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总理第二十一次定期会晤在圣彼得堡圆满结束。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姜毅认为,定期会晤机制下设多个委员会,是落实执行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机构,给其他政府部门开展对口合作提供平台,有利于两国政府部门更加顺畅地展开合作。
此次定期会晤举行的地点圣彼得堡也颇有讲究。2013年梅德韦杰夫访华时,曾到访李克强的家乡安徽省。而圣彼得堡是梅德韦杰夫的家乡,李克强2014年访俄时,与梅德韦杰夫达成2016年“圣彼得堡之约”。此次抵达圣彼得堡的当晚,李克强就在梅德韦杰夫的陪同下参观了世界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家乡外交”俨然成为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中的一大亮点。
姜毅认为,“家乡外交”形式更加灵活,两位总理可以更充分交流,也有利于会晤期间达成共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则指出,两国总理在会议桌外的互动也能起到很好的“广告效应”,通过高层交往向两国人民介绍彼此的文化,有利于两国人文交流的进一步深入。
会晤后,两国发布了中俄总理第二十一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公报显示,此次会晤期间,两国总理在经贸、能源、地方、人文、环保以及国际合作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的具体合作共识则有数十项之多。中俄务实合作一如既往地高水平运行。
“中俄总理每次会晤都会有具体成果出炉。”苏晓晖说,这说明定期会晤绝不是“两位总理见个面而已”,这一机制在拓展和落实双方合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近年来,中俄双方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相互配合支持,两国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大国关系典范,进入相互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伙伴的新阶段。
全方位的务实合作为推进中俄关系行稳致远提供强大动力。近年来,中俄在经贸、金融、能源、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成果丰实,引人瞩目。本次会晤期间,双方总理共同见证了两国政府和企业间经贸、投资、金融、民用核能、高科技、国界联检、教育、文化等领域20余项合作文件的签署,在推动中小企业扩大合作、环保合作等领域达成多项共识。
俄远东地区专家学者认为,中俄在远东开发领域开展合作潜力巨大。俄罗斯远东国立渔业技术大学经济学副教授纳切夫金娜对记者表示,中俄两国可以在远东开发领域共建一个长期的、互惠的合作机制。
石油、天然气开发是中俄在远东地区开展合作的优先领域。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一线)投入商业运营,该管道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沿岸”石油管道的支线,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今年8月,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在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地区开工建设。
天然气合作方面,2014年5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天然气购销合同。根据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
俄罗斯是世界粮食大国。俄远东地区耕地资源约占远东地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主要出产大豆、小麦等作物。俄罗斯远东发展部与中国相关企业2015年在首届东方经济论坛期间签署成立“俄罗斯远东农工产业发展基金”,以扩大俄远东地区与中国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合作。2016年第二届东方经济论坛期间,该基金已同相关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立猪肉加工企业和大豆、小麦深加工企业。
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长加卢什卡表示,该基金的成立可以扩大远东地区与中国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合作。俄远东地区粮食生产资源丰富,通过这一合作,俄远东地区可在税收、农业深加工、港口发展和出口方面获得收益,中方则可在粮食安全、农业产能输出、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方面获得收益。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困扰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俄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对扩大中俄经贸联系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目前,中俄两国正加快推进中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俄滨海边疆区也在积极开发建设从纳霍德卡港通往中国黑龙江省的“滨海1号”和从扎鲁比诺港通往中国吉林省的“滨海2号”两条交通走廊。这两条交通走廊可以将亚洲和欧洲连接起来,方便亚洲和欧洲之间货物和人员往来,对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俄罗斯远东开发步伐加快,很多中国个人和企业也表现出投资俄远东地区的巨大热情。中国银行俄罗斯滨海分行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该行中方负责人华强对记者表示,两年来,在该行开设账户的中国个人和企业新增1000多户,来自中国的投资明显增多。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深度对接,为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启新的“机遇之窗”。2015年5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标志着中俄关系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今年5月,最高欧亚经济理事会会议通过决议,启动与中方正式谈判,进一步夯实战略对接的合作内涵。
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对接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重要内容。眼下,中俄共建的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进展顺利,部分路段时速可望达到400公里。俄方认为,这仅是中俄两国基础设施大规模合作的开始。本次会晤期间,双方决定继续推动交通、跨境基础设施、物流等领域项目合作,推动落实《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
中俄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成功,将充分释放中俄经济互补性强的巨大潜力,不仅有助于俄罗斯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转型,还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拓展空间,进而促进亚欧大陆整体合作与发展。
机制化的人文交流为推动中俄关系走深走实厚植民意基础。近年来,双方人文交流亮点纷呈,不仅成功举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等活动,还互设文化中心,在对方国家分别开设孔子学院和俄语中心,组织外交官、记者、学生等互访,互办艺术节、电影周、媒体论坛等,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在同梅德韦杰夫共见记者时表示,中俄务实合作不仅要在能源、大项目合作等传统领域取得突破,还要挖掘中小企业合作的巨大潜力,助力创新合作,带动就业增长。
苏晓晖告诉记者,中俄在政治领域的合作非常深入,但在经济领域仍有很大合作空间。她认为,李克强此次圣彼得堡之旅,将推动中俄合作在既有的高水平下,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合作范围,为两国合作“增量提质”。
陈玉荣说,中俄高层频繁往来,合作成果丰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高位运行,树立了大国关系的典范。毫无疑问,正如此前外界所预期的那样,李克强此行再次为深化中俄两国务实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中俄山水相连,毗邻而居。秉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信念,双方将携手前行,推动中俄务实合作再上新台阶,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新华社、中新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