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湛江海关积极推动建立的“三地七方”合作机制有力推进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2015年以来,湛江港已累计新增10条新航线,通往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孟加拉6个国家,覆盖8大枢纽港口。
“三地七方”以促进新航线为切入点,包括粤西、广西、海南三地的湛江、南宁、海口三个海关,以及湛江港、北部湾港、海南港航、国投裕廊洋浦港等四个港口企业。“‘三地七方’联动后,一艘可装载300个20尺集装箱的进出口船舶,每航次可节省航运时间约30个小时,缩短航线距离约100海里,整船出口集装箱可节约运输成本近10万元。”湛江海关负责人邱刚毅告诉记者。
据悉,环北部湾海关区域合作模式推行之后,湛江、南宁、海口去往东南亚的航线在当地上下货,时间上可节省2~3天,而且每走一个集装箱的成本也减少了300美元到400美元。
地处北部湾地区的海口、湛江、南宁三地,是我国面向东盟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2014年12月,三地海关与关区港口企业“三地七方”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015年3月18日,海口海关、湛江海关、南宁海关,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国投裕廊洋浦港口有限公司、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召开今年首次深化合作协调会,就不断提升合作水平、共促环北部湾地区经济一体化等事项做出部署。
海口、湛江、南宁三地位处北部湾地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中南、西南地区出海的必经之道,也是我国面向东盟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在“三地七方”的合力推进下,环北部湾区域进出口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在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三地七方”共同探索出4种海关监管新模式,受到外贸企业的欢迎。一是推动环北部湾港口建立集装箱驳船新航线,引导企业在环北部湾港口间开展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实现“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的作业方式,提高三地外贸运输资源的使用效益;二是推动企业相互延伸现有各港航线贯通,打造运输新航线,促进船舶在环北部湾港口间相互挂靠,把原来各港船舶单独与外港“点对点挂靠”,转成汇聚海南港航、洋浦港、湛江港、北部湾港相连与外港“多点挂靠”,实现首尾衔接、中间串联、汇聚成线;三是开展同一船舶同一港口可装可卸监管新模式,船舶在同一港口卸下进口货物的同时,可加载出口货物,或者加减载转关的集装箱货物。原来需挂靠两次港口才能完成的装卸作业改成一次即可完成,增强船舶运输能力,节约企业物流成本;四是推出“水运中转”外贸集装箱货物监管新模式,充分利用开拓的新航线,使船舶在环北部湾港口间航行时顺路搭载转关的集装箱货物,实现功能整合叠加、相互衔接和优化增效。
据初步估算,上述三地关港联动后,一艘可装载300个20尺集装箱的进出口船舶,航行“香港-湛江-海口-北部湾-香港”航线,一次挂港即可实现有装有卸,每航次可节省航运时间约30小时,缩短里程约100海里,集装箱整船出口可节约成本近10万元。
专家表示,“三地七方”的紧密合作,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探索出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监管理念、模式和手段,构建出高效便捷的通关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港口企业强强合作、优势互补,在多式联运、优化布局及保税加工、现代物流、金融投资等领域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三地海关监管部门经过共同研究,形成《湛江海关南宁海关海口海关“共同培育外贸新航线,创新海关监管机制”联动监管工作方案》,明确相关监管工作规范,协调推进新航线业务开展。
目前湛江、海口两关区的部分航运企业已提出开展内外贸同船运输新航线的需求,新航线为:水东—湛江—海口—海安—湛江,计划每周5个航班,相关企业正在积极补领相关许可证件。同时,湛江港集团公司与海南港航集团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开展“水运中转”业务,航线为:湛江—海口—海安—湛江,计划每周1个航班,海关将积极支持新航线的开通。此外,湛江港集团积极与海南港航集团、北部湾港集团洽谈,拟开展“防城—海口—湛江—香港—东南亚”进口、出口货物同时承运航线,计划每周1个航班。
湛江港作为中国南方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的主要流通中心,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李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地七方”的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延伸、资源共享,加快了货运流通速度,也降低了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对外贸企业的进出口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据统计,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月大宗原料、石油吞吐量完成481万吨,同比增长12%,集装箱完成6.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3%。
海口海关关长吕伟红表示,在外贸承受较大压力的背景下,“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水运中转”等新型监管模式的落地实施,将有助于发挥环北部湾地区口岸优势、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与转型升级,服务区域发展大局。
据统计,海南省口岸外贸进出口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14.3%,创历史新高。
海口、湛江、南宁三地位于北部湾地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中南、西南地区出海的必经之道,也是我国面向东盟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以海南省为例,近年来该省对32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达到453.9亿元,增长28.3%,快于该省平均增速23.9%,占全省外贸总值的46.6%。东盟也取代中国香港成为海南最大的出口市场。
中国投裕廊洋浦港口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王金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地七方”合作后该港口进一步拓展东南亚航线,完善原本“香港—胡志明—洋浦”的航线,加挂湛江港口。
除此之外,“南鸿929”装载27个集装箱石蜡,从茂名港转运湛江换乘大船出口到越南、菲律宾、缅甸等国家,实现了茂名港与湛江港国际班轮航线的衔接和联通,这标志着茂名港正式融入环北部湾“三地七方”合作机制,也意味着环北部湾“三地七方”逐步壮大,拓展至“多地多方”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港口间的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湛江海关关员介绍说,在总署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指引下,湛江海关也同步实现了关区内一体化。从茂名港转湛江港的出口货物,通关可按“关区内一体化”作业模式,出口货物通过内贸船舶运输至湛江港口,由湛江港录入运抵报告,发送舱单电子数据,“一体化实施之后,茂名企业不需要来湛江报关,可直接在本地水东口岸办理报关手续,货物放行后直接在湛江港换乘大船出口国外;而茂名地区出口到东南亚的货物也无需通过香港或深圳中转,可直接到湛江中转,路程和时间均大大减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是区域通关一体化的直接受益者,其负责人李经理介绍说,一体化后企业出口成本大幅降低,“主要是减少了物流和异地报关成本,初步估算每个集装箱的费用可节省300多元,公司一年要做1000多个集装箱,累积起来一年可省下几十万元。”
茂名港融入环北部湾“三地七方”合作机制后,将实现与湛江等相邻港口的互联互通,降低茂名企业出口成本,有效落实海关支持粤西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助推茂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茂名外贸健康发展。
根据 国际商报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