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北京发布。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质检总局委托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开展本次品牌价值评价。评价方法依据ISO10668、《品牌评价 品牌价值评价要求》(GB/T 29187-2012)、《品牌评价多周期超额收益测算法》(GB/T 29188-2012)以及品牌评价相关行业应用指南等有关标准。
经评价,海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遥遥领先,拿下了含金量最高的自主创新品牌第一名。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拥有多少知名品牌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2015年,我国进入“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的品牌达31个。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中,中国占据四席。全年的商标注册申请量达287.6万件,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品牌的竞争力、美誉度与日俱增。
弄潮儿向涛头立。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从产品大国迈向品牌大国,敢于突破、勇于赶超的中国企业正瞄准中高端,踏出品牌崛起的铿锵步伐。
“如果没有华为,西伯利亚的居民就收不到信号,乞力马扎罗火山的登山客就无法找人求救。”让国外媒体不吝溢美之词的华为,正刷新着全世界对于中国品牌的认知。2015年,华为的全球品牌知名度从65%提升至76%、中国品牌知名度提升至97%。
近年来,一批中国品牌扬帆出海、誉满全球,正成为国际市场上耀眼的“中国名片”。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建造,再到中国创造,中国品牌的空间广度不断拓展。
非洲最长的现代铁路、津巴布韦最大的安居工程、赞比亚百姓的饮水工程、加勒比地区最好的医院,到处都有中国铁建的身影;卡塔尔世界杯场馆、巴西奥运会主场馆、美国佛罗里达州际公路等建设现场,“有施工机械的地方,就有中国徐工的产品”;印度手机市场,金立、联想等中国品牌已与三星、印度本土品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印度市场畅销品牌排行榜的头十名中,中国手机占据了一半。
从苦练内功、自我提升到厚积薄发、遍地开花,中国品牌的成长速度令人称奇。
回首10年前,高铁技术主要还掌握在德国、日本、法国企业手中,如今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骄傲。中国企业在海外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土耳其安伊高铁,让欧洲人也坐上了中国高铁。除了“高大上”的高铁项目,啤酒这样“亲民”的消费品也在国际市场上悄然走红。2014年,青岛啤酒在拉美市场实现50%以上的增长,西欧、北美市场销量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14年12月在韩国力压美国啤酒品牌,首次在进口啤酒中位列第一。
从单纯的产品输出转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品牌输出并重,中国品牌的影响深度也正不断提升。
“与全世界做生意!”进入2016年,中国家电业的国际化征程风生水起,海尔收购美国GE家电业务,美的电器收购日本东芝白电、入主德国库卡。过去,国内家电企业竞相傍上“洋品牌”,如今,中国品牌“逆袭”成了品牌的输出方。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项目多达486个,涉及67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六大行业,实际交易金额617亿美元。
从产品大国迈向品牌大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对过硬质量的不懈追求,靠的是核心技术的持续创新,靠的是瞄准中高端的目光与勇气。
过去,座椅品鉴官曾是德国大众汽车高品质的象征之一;现在,如此的“苛求”已被吉利汽车借鉴复制:座椅设计推倒重来了4次,耗时一年半,上市前才通过。为了关门声听起来更具品质感,锁舌形状、密封条结构多轮设计;为了雨滴打在车顶上的声音听上去更悦耳,车顶内衬板等改了又改……一次次试错,一次次改进,让产品质量更趋完美,也让用户体验更加极致。
持之以恒、严谨细致、自我加压、专心专注的“工匠精神”正成为国人打造品牌精品的“新常态”。中国企业精益求精、以质取胜,全方位提高品牌质量,中国制造的品质更佳、品牌更响亮。
“单靠买技术,品牌立不起来。要打造出中国品牌,关键是企业一定要有自主创新能力,一定要走原创的道路。”正如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所言,一家企业的创新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能走多远。
近年来,中国企业创新热情高涨,品牌含金量不断提升。京东方推出全球首款82英寸10K超高清显示屏,使中国企业已成为全球液晶显示行业超高清技术的引领者。沈阳新松公司研发的重载双移动机器人系统全球首创,在移动机器人细分领域做到全球最大,还使得瑞典沃尔沃公司放弃机器人行业老大ABB,选择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据统计,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4000亿元,77%来自企业,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中国企业正撕去“仿造者”标签,向“引领者”迈进。
好品牌是培育出来的,也是竞争出来的。近年来,中国品牌勇于开拓、扬帆远航,到全球市场上与国际大牌同台竞技,找差距、补短板、谋超越。
“要与狼共舞,首先自己要成为狼!”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走出去“与高手下棋”,在欧美市场锤炼,使海尔品牌外聚名气、内提品质。海尔现已在发达国家初步树立了中高端形象,在欧洲市场的冰箱单价从2004年的99欧元,提高到平均价格500欧元,最高达到2999欧元。据世界权威机构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用电器2014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0.2%,第六次蝉联全球第一。
创品牌不易,迈向中高端更是挑战重重。可喜的是,今天中国企业正面临难得的好机会。
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为中国品牌挺进中高端提供新的平台。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企业走出去已成常态。企业对国际市场竞争态势、消费者习惯、前沿创新的了解在加深,有利于企业从一开始就站上一个更高的平台,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特别是“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使中国企业能够与沿线国家分享更多的发展机遇。在产品大步走出国门的同时,将带动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舞台。
“‘一带一路’为所有中国企业扩大对外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塑造中国高端品牌形象。”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
经济转入新常态,呼唤更多优质品牌,为中国品牌全面崛起创造机遇。
“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强调创新创造,更加强调效益质量,正是优质品牌大展伸手的时候。”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研究员左世全说。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国家行动计划实施,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助力优秀品牌脱颖而出。
新常态下,消费需求发生深刻变化,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强化对品牌的认同。近两年,每年国人出境扫货的花费都超过1亿元,给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以强力助推。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说:“企业要抓住提档升级这个关键,夯实产品品质,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对接消费升级。”
中国品牌挺进中高端,国家的好政策如春风扑面。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为品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国家工商总局负责人透露:2015年,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27379件,案值3.7亿元。“山寨、冒牌生产越来越难,正规的品牌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打造知名品牌,红豆集团董事钱文华踌躇满志……
“互联网+”风生水起,使企业能够顺势而上塑品牌、创名牌。过去做品牌、创名牌往往要在企业具备一定资金积累、形成一定市场储备后,因为品牌的塑造需要大量投入。如今,移动互联网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品牌打造路径,缩减中间环节、带动价值创新,中小企业、新创企业也完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在中高端市场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国家主席把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外国领导人、总理出访大力推荐“中国南车”……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中国品牌是最大的激励。“这样的机遇,我们不能错过!”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当前,我国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比较突出。
如何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更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快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
1.巨大反差的警示:品牌战略不能等
6月26日,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的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飞鸽”自行车的一家门店。在那里,他掂了掂碳纤维车身自行车的重量,接着又跨上车亲自体验性能。
李克强总理为什么要亲自为一家中国的自行车企业作“广告”?此中大有深意。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车民族品牌,“飞鸽”曾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等多位外国元首;曾年产300多万辆,被国家权威部门评估的品牌价值高达5.4亿元……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老字号“飞鸽”也曾遭遇寒冬,在低谷期徘徊。应对当前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体验式的消费特点,必须进行“品质革命”。经过战略转型,开发最新款智能自行车,“飞鸽”重新高飞。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就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目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如果把中国排名第一的所有工业品都罗列出来,那将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一大串名单。但如果列举制造业的世界知名品牌,中国又有多少呢?
尽管华为的手机、海尔的冰箱、联想的电脑、老干妈的辣酱等品牌产品在中国市场领先,而且还走进了世界各国,但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相差甚远。
当前,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红利消失,环境成本加大,越南、印度等国家低成本的优势更加明显。同时,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提出“工业4.0”“再工业化”“英国2050战略”等方略。我国制造业处在前后夹击的处境,面临严峻的挑战。没有高端、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将难以为继。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呼唤中国品牌升级。中国需要更多的“飞鸽”高飞,需要更多的知名品牌成为百年老店。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意见》强调,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2.寻找解决之道:工匠精神应成“中国智造”核心
有着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却陷入产能过剩的困扰;消费者对海外商品趋之若鹜,中国品牌产品却苦于没有销量……
这些矛盾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制造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中国品牌打造优秀基因的紧迫现实。
“飞鸽自行车驰名中外,靠的是全厂几代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始终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好每一道工艺。”曾任飞鸽自行车厂生产负责人的沙云树说。
今年的全国两会,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从个体追求到国家意志,培育工匠精神的路才刚刚开始。以产品质量为例,中国制造业每年直接的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上万亿元。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强指出,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新常态,过去发展所依托的种种优势正逐步失去,面对重重压力,重提工匠精神确有现实针对性。
由于工作关系,陈强教授去德国、日本的次数比较多,发现那里所有的开关和插座都横平竖直,关于安装、监理、验收等都有相应的程序和标准。可见,除了硬性的制度约束外,认真做事的职业素质是工匠精神的题中之义。
德国是全球第三大出口国,但其人均出口额高达17000美元,居全球第一。超过99%的德国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不求做大,而是努力在细分领域中做到极致,成为最强。可以不夸张地说,德国的工匠精神已经渗透到整个产业系统、社会体系,甚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持之以恒是工匠精神最为动人之处。
“企业只有依靠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席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方面与国际一流产品和品牌存在差距。在当今时代,企业必须秉承工匠精神,提升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追求,精雕细刻出高品质的产品。”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新的生产理念,更是中国制造业破局的突破方向。给火箭焊“心脏”的发动机焊接第一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特级技师高凤林指出,工匠精神显然不是工人独有的精神,它应该是全民族的精神,也是“中国智造”的核心。
3.“圆珠”困境:破解希望在创新
中国的钢铁产能已经过剩,可为什么却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
这个困境凸显我国企业核心技术的缺失。没有核心技术不可能真正成为行业的引领者,更不可能成为著名品牌的创造者。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在不久前中国石化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两个100万”的颁奖环节获得长时间如雷的掌声。
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师军、胜利油田采油工程首席专家王增林分别获得税后100万元奖金。
细看两个人的简历,都是30年全身心致力于自己的科研领域,为企业的科技创新立下汗马功劳,他们都是工匠精神的实践者。张师军通过30年致力高分子新材料研发工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化分散技术,为中国纳米化分散技术的应用及聚烯烃多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重奖传递出重要信号,中国制造要靠“中国智造”来突破。
《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提出,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围绕优化政策法规环境、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实施品牌基础建设工程、供给结构升级工程、需求结构升级工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有关专家指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之以恒,攻坚克难——
一要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策法规环境;二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做大做强品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三要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积极支持自主品牌发展,扩大自主品牌消费,为品牌建设和产业升级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
根据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