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2|回复: 0

越来越多的中企将投资足球的主攻目标由国内转向国际市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0 02: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b100a8d78bebe4a6.jpg

 国际足联与海信集团联合在京宣布,海信成为2018年FIFA世界杯官方赞助商。在此之前,万达、阿里巴巴已分别成为国际足联合作伙伴、世俱杯官方冠名商。再加上山东临工、青岛啤酒先后赞助亚冠联赛,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将投资足球的主攻目标由国内转向国际市场。思路的转变与国内足球市场资源特别是精品赛事资源供不应求的现实有关,同时也给当下国内职业足球投资者们提供了某种借鉴,帮助他们理性反思一下,动辄投入上亿元签下一名本土球员,是不是值得。

  随着国际上各个领域交互与融合的加剧,中资企业对足球领域的商业介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明显加强。就在海信牵手国际足联之前一年,万达集团进入国际足联官方合作伙伴阵营,成为国际足联顶级的赞助合作企业。而再往前,中资企业与国际足球组织的合作已经小具规模。比如阿里巴巴2015年底就曾与国际足联就连续8年冠名世俱杯签订了一份总价达1.2亿美元的赞助大单。再往前,山东临工、青岛啤酒相继成为亚冠联赛的赞助商。因为在2014至2016三个赛季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青岛啤酒去年底还曾与亚足联就继续冠名亚冠到2020赛季续约。另据了解,随着合同到期,耐克从今年1月开始终止了对亚足联各序列赛事及裁判的赞助。而目前已有不止一家来自中国的运动品牌企业有意接盘。从经营内容来看,到国际市场上投资足球的中资企业门类各异,但它们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所以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入国际足球市场。

  3月20日,央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论坛上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表态,指发现一些非理性和异常投资行为,并罕见地点名了对足球俱乐部的收购。潘功胜强调,某些国内企业原本资产负债率就较高,仍然举债到海外并购,本身就是有严重的问题。

  据悉,全资收购英冠狼队的复星、收购马德里竞技20%股份的万达,最近的资产负债率都在75%以上,收购国际米兰的苏宁近一年也曾高达70%,只是后来逐渐回落到50%左右,但仍然是比较高的负债率。2016年8月收购法乙俱乐部欧塞尔的北京奥瑞金,资产负债率同期也从50%左右飙升到70%。

  据Wind资讯统计,2015年、2016年期间,内地企业在海外收购的足球队数量已达12只。仅这12起收购,涉及资金就超过96.9亿元。

  3月23日晚长沙一战,中国队时隔七年再胜韩国队。中超新赛季开赛之前,足协紧急将中超“3+1”外援政策改为“3外援”,取消了亚洲外援的特权。

  外援新政下,两名在中超踢球的韩国主力中卫洪正好和张贤秀失去上场机会,状态难免下降。天时地利之下,国足拿下世预赛的第一场胜利。

  这也许是个巧合,但中国足球紧急叫停大手笔的“买买买”,转向国内青训的思路却是毋庸置疑。先是各部门先后批评海外俱乐部收购,再是体育总局、中国足协分别批评天价外援现象,一时间,中国资本的土豪海外并购大有偃旗息鼓之势。

  就在足协推出外援新政的第二天,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召开发布会,宣布公开恒大足校数据库,对外展示近年来的青训成果。

  以大手笔著称的国企巨头鲁能俱乐部也一改风格,在冬季转会窗没有更换一名外援,反而转出大批内援,为年轻球员腾出上场机会,可见俱乐部响应政策的决心。

  据消息称,张呈栋、王永珀、赵明剑和杨旭等冬窗转会的国脚实际转会费都在1亿元以上,但各俱乐部公开的转会费要么不足8000万元,要么干脆秘而不宣,以往高调的“标王争夺战”变成了低调的“闷声大发财”,中国足球俱乐部的行事风格,几乎一夜之间急转弯。

  此前不到两年内投资至少12家欧洲足球俱乐部,大量当打之年的国际一线球星天价登陆中超,中国足球迅速在海外树立了“土豪”形象,联系到国足糟糕的战绩,难免得到不少负面评价。此时踩刹车,除了考虑国家形象之外,还有更深层的考虑。

  在潘功胜的发言之后,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知名时政自媒体“侠客岛”以河北为例分析称,某家俱乐部一年就能花掉河北省接近八成的外汇额度。

  侠客岛所称“某家俱乐部”,指的是中超新锐“土豪”华夏幸福俱乐部。资料显示,升入中超以来,华夏幸福先后从欧洲引进了卡库塔、姆比亚、居吕姆、拉维奇等大牌球员,以及国际一线教练佩莱格里尼。

  公开数据汇总显示,以上球员的总转会费和年薪支出分别为几千万欧元,在国内足球市场,球员的实际转会费和年薪支出普遍与公开数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其实际占用河北省外汇总额度无法查询。

  足球这门生意是从2014年开始超常规火爆起来的。

  彼时,国务院公布的“46号文件”提出了一个体育产业,目标是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闻风而动,当年10月便宣布以4500万欧元(约3.2亿元人民币)收购西班牙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的股份,这位中国首富成为了西班牙老牌足球队的新股东。

  2015年,国家层面又审议出台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并落地《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自此各路中国资本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就一发不可收拾,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从欧洲到大洋洲,从五大联赛到次级联赛,从顶级豪门到降级球队,足球市场上遍布着中国企业的足迹。

  然而,能够通过成功运营足球俱乐部而获得盈利的欧洲俱乐部却是凤毛麟角。王健林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万达不会收购足球俱乐部,因为太烧钱而且无法盈利。从2015年开始,约有40多亿美元中国资本通过收购大潮流向了欧洲足球俱乐部。明知道买足球俱乐部是一桩稳赔不赚的生意,中国资本为何还要撒钱投资?

  独立国际足球顾问周岩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大多数投资海外足球产业的中国企业,都把投资当作一次打通“通道”的机会。除了辅助中国足球发展,更多考虑的是金融因素和海外投资布局。

  除了已知的被收购的十几家俱乐部之外,还有正处在谈判期的莱茵体育收购南安普顿、人和集团收购中超赫尔城、李勇鸿带领的中国财团收购意大利足球豪门AC米兰等。据透露,意大利乌迪内斯、罗马、都灵等俱乐部,甚至严管外资的德甲柏林赫塔、云达不莱梅等俱乐部,都收到过中国资本的询价和深度接触。

  有业内人士将这一波收购俱乐部热潮的中国公司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即一种是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价题材;类似于铂涛集团收购尼斯进行业务补充;类似于苏宁的张近东把俱乐部作为一个跳板进军国际市场;类似于合力万盛收购海牙单纯是为了跟进大市场。

  从五大联赛运营的情况来看,法甲和意甲在走下坡路,国际米兰和AC米兰都身背几亿欧元的债务。所以很多收购看上去匪夷所思,跟足球没多大关系。

  但是通过仲量联行研究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者已向欧洲多家足球俱乐部投资的数十亿美元,正为双方带来巨大的回报。随着中国投资者增加在欧洲各大足球俱乐部的股份,他们在欧洲的房地产投资额也同期大幅攀升。通过投资足球俱乐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仲量联行资本市场驻英国中国业务负责人庞树东指出,房地产投资者与足球俱乐部之间的“联姻”,已吸引和推动了在当地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而这些领域正是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核心业务领域。体育有助于打破商业壁垒,促进城市和地区之间的联系。

  “当年,万达收购马德里竞技的同时正在和西班牙政府洽谈一个规模超30亿欧元的项目,而且马德里竞技俱乐部在马德里市中心拥有自己产权的专用足球场和5个训练基地,这笔入股帮助了万达在西班牙的房地产投资。复星在海外本身就有很多投资,收购狼队不但有丰厚的转播权分红还为复星快乐时尚板块填补了体育产业拼图。而苏宁与国际米兰的结合,一个跳板帮助苏宁打开了国际市场。”周岩说。

  某知情人士称,大家看到的表面现象是由足球带动的投资正为双方带来巨大的回报。但实际上中国企业投资海外俱乐部是一组强大的资本运作过程,将“巨资”通过外汇管制运到国外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且很多企业都没有说明资金的来源。

  据了解,投资俱乐部的资金大多是在通道中利用融资方式先在国内发售各种金融产品,募集一定金额后再通过各种渠道换成欧元转到国外。

  然而,欧洲一些老牌足球俱乐部长期存在着财政问题,水涨船高的球员工资挤压掉了盈利,在亏钱的基础上,中国房企很难玩出“赚钱”的生意。

  “他们就是在赌,每年都会不断烧钱。不论球员转会还是俱乐部收购,足球领域的“国际交流”往往数额巨大且流程模糊。以球员为例,一笔对外宣布1000万欧元转会到国内的交易,往往成本只有500万欧元甚至更低,这当中就有明显的资金运作空间。”曾经接触过体育经纪的市场人士称。

  周岩说,足球唯一赚钱的就是转会,这是足球生意的原则。但也让球员和球迷比较尴尬。

  意大利“波佐家族”从事的就是这样一门生意。“波佐家族”指的是意大利人詹保罗·波佐和他的儿子吉诺·波佐。

  1986 年,老波佐收购了意甲乌迪内斯俱乐部,并以此为据点发展出了一个庞大的足球王国。他们从南美寻找优秀的年轻球员,低价买入,送到欧洲五大联赛踢球,一旦表现出色,就会被豪门以更高的价格买走,波佐家族就是从这当中获利的。

  易界网创始人冯林表示,由于中国人愿意出一个比较高的溢价,再加上海外俱乐部对于中国市场也有需求,90% 的海外俱乐部只要出钱都可以买到。俱乐部本身从赚钱的角度来看,最终还是要依靠倒卖这个途径。

  在外资投行看来,在收购海外俱乐部的中国资本中出现了“空手套白狼”的现象。一些中国企业家认为他们能够通过组建基金,或者融资收购一家表现不佳但拥有强大球迷基础的欧洲俱乐部,帮助他们扭转局面,最终通过将他们注入中国上市公司从而获取更高的估值,因此而套利。或者在成功拿下俱乐部之后,做个“二道贩子”再转手于人,从中获利。

  曾经有国外业内人士评论称,“当欧洲所有顶级足球俱乐部将目光转向中国时,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巨大的美元符号。”

  按照业内分析,中国资本收购海外俱乐部的盈利模式主要体现在通过加杠杆的金融工具收购海外俱乐部,以小博大,用少量资产拥有大额的海外俱乐部,如果未来能够撬动A股上市公司收购海外俱乐部资产,便可以从中赚取差价;通过海外俱乐部拓宽中资海外市场,未来中资在海外修建酒店、庄园等基础设施时,可以更好地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透过收购俱乐部的操作,直接将人民币换成欧元放在国外,完成资产转移,即潘功胜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所批评的做法。

  去年轰动一时的中国财团收购意大利足球豪门AC米兰一事,在宣布10个月之后,不仅仍未完成股权交割,甚至可能搁浅。一旦告吹,前期已支付的2.5亿欧元定金将无法收回。莱茵体育收购南安普顿俱乐部同样是前途未卜。

  这一系列背后是中国资本海外并购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风云变幻。先是央行、外汇管理局等金融监管部门高层连续批评中国公司收购海外俱乐部行为,紧接着体育总局、中国足协分别批评天价外援现象,这或引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在海外足球俱乐部中出现中国资本给世人的“土豪形象”。

  对于中资企业频频转向国际足球市场,有业内人士认为,其中不乏相关企业“情非得已”的原因。以目前国内职业联赛中超、中甲两级赛事为例,各俱乐部能够安身立命,都得益于投资企业强力资本的支撑。在国内足球环境经过治理明显好转的情况下,除极个别财力有限的企业外,绝大多数俱乐部投资者都不会主动放弃足球品牌的运营。而那些眼见足球势头良好闻风而动的企业就不得不通过其他渠道介入足球。冠名或赞助职业联赛成为比较普遍的介入方式。不过一个现实问题是,经过近年来职业联赛稳定的发展,联赛商务资源,特别是线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已经趋于饱和。北青报记者从中超公司了解到,目前中超联赛赛场LED广告呈现资源近乎售罄。目前除主冠名商中国平安外,作为联赛二级、三级合作方的官方合作伙伴、官方供应商已经分别有6家、4家之多。此外,就连多年前“无人问津”的中甲联赛也在2015赛季找到了58同城这个冠名合作伙伴。其单季冠名价格也都达到了几千万元。“既然国内足球商业资源特别是精品赛事资源被广泛开发了,那么企业想投资足球,到海外市场尝试一下,也就不足为奇了。”某业内人士说。

  总体来说,中资收购海外俱乐部有以下几种盈利模式:

  通过加杠杆的金融工具收购海外俱乐部,以小博大,用少量资产拥有大额的海外俱乐部,如果未来能够撬动A股上市公司收购海外俱乐部资产,便可以从中赚取差价;

  通过海外俱乐部拓宽中资海外市场,未来中资在海外修建酒店、庄园等基础设施时,可以更好地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

  透过收购俱乐部的操作,直接将人民币换成欧元放在国外,完成资产转移,即潘功胜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所批评的。

  据BBC爆料,复兴国际对狼队的收购交易金额在4500万镑左右。

  不少收购或有意收购海外俱乐部的中国老板承认,收购的目的的确不纯粹是足球和“情怀”,更多考虑的是金融因素和海外布局。

  正是如此,中资热衷于收购海外资产,除了已知的十几家俱乐部之外,还有人和集团收购中超赫尔城、莱茵体育收购南安普顿等未完成案例。

  实际上,意大利乌迪内斯、罗马、都灵等俱乐部,甚至严管外资的德甲柏林赫塔、云达不莱梅等俱乐部,都收到过中国资本的询价和深度接触。不论球员转会还是俱乐部收购,足球领域的“国际交流”往往数额巨大且流程模糊。一名处理过多名世界球星转会的足球经纪人向时代君透露,以球员为例,一笔对外宣布1000万欧元转会到国内的交易,往往成本只有500万欧元甚至更低,这当中就有明显的资金运作空间。

  “比如一家俱乐部,想把1000万欧元的资金合法转移到海外,一般的操作方法是,找到一名价值2000万欧元的球员,然后以3500万欧元收购,除去给各级经纪人500万欧元中介费之外,剩余的1000万欧元差价就可以运作到海外”,据圈内人爆料。

  除了球员,俱乐部收购和海外赛事的版权收购,均可以类似模式操作。近年由于经济下行等原因,欧洲俱乐部、版权、球员等体育资产价值持续下行,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体育资产价格更是持续下跌。

  反观国内,市场对体育产业的估值一再炒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愿意以较高溢价收购成熟的体育资产,在国内体育公司普遍发展刚刚起步、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海外成熟的俱乐部、版权资产就显得尤为可贵。

  去年底开始,多个部门已就海外并购表态。

  外管局和商务部警告称,可能会否决企业收购主营业务以外资产的海外收购行为,同时要求500万美元及以上的转移出境业务须获得特别的批准。

  央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境内企业人民币境外放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境内放款人从事境外放款业务的需满足包括成立时间、股权关系、经营规模、资金来源、利率、项目真实性与合规性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从境外放款途径加强外汇监管。

  外汇管理局称,将配合境外投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打击虚假对外投资行为,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健康有序发展。

  此后企业跨境投资进一步收紧。去年年底,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这一表态印证了市场对于跨境并购政策收紧的预期。

  市场认为,此举并非要叫停海外投资,而是加强规范监管,对一些项目(如“一带一路”相关的)会继续支持,而对其他一些(如以监管套利为目的的)则可能会加强审核。

  日趋严谨的外汇政策之下,中国资本“先通过融资,花别人钱买俱乐部,养大了再加价卖给上市公司”的思路已无空间。

  没能成功收购的企业从懊悔变为庆幸,而一些已收购成功的资本,则必须开始思考未来新路。在体育体制自上而下推动改革之际,刚刚开放的中国体育产业和尚属起步期的中国足球产业提供了市场空间。

  包括收购国际米兰的苏宁集团和收购法乙欧塞尔的奥瑞金集团,已经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基地、开展青训的计划,前者在江苏以青训名义拿下土地,后者也已开启全国范围内的选址工作。

  此外,在欧洲拥有足球俱乐部的中资,也在逐步把眼光放回了国内,拥有西甲格兰纳达俱乐部的双刃剑体育,其背后资方当代明诚已成功入主中超重庆力帆俱乐部。中资在海外的足球布局,逐渐开始反哺中国足球的发展。

  “以前以足球为名义的金融行为走不通了,那就换条路继续走,”曾协助多家中资收购海外俱乐部的欧洲华人律师表示,“以前是金融资产游戏,现在做球员经纪,中资在国内寻找优秀的足球苗子,送到自己的海外俱乐部锻炼几年后再卖回国内,照样可以赚取利润,这对中国足球的发展也是好事。”

  长期从事青训工作的前国脚高明表示,至少到2023年以前,中国的职业球员都还是稀缺的,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球员在可见的未来,都会维持着较高的身价,这也是介入到足球产业的中国资本的绝佳机会。以前依靠金融资产升值的投资逻辑,改为以球员经纪为核心的投资逻辑。

  从这个角度讲,严谨的外汇政策,或许为中国足球带来更长期也更正面的效果。

  越来越多中资企业投资国际足球市场,并非意味着国内足球市场可开发资源殆尽。但对所有商家来说,投资的终极目的无非还是盈利,因此投资方向需要冷静把握。比如已经连续赞助亚足联长达10年的耐克之所以在约满后放弃继续赞助AFC,很大程度上源于亚足联开出的合作条件不能被他们接受,用时下比较时髦的话就是“性价比不高”。这让人不由联想到万达、阿里巴巴、海信等中资企业大咖们时下对国际足球路线的热衷。按照海信方面的说法,他们赞助明年世界杯的花费近1亿美元。乍一听,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对比一下当下国内职业足坛的消费水平,也许会有不同的认知。在2017赛季国际足坛冬季转会市场上,上港巴西外援奥斯卡以6600万欧元的高价成为“标王”,而在国内职业足坛,类似的大手笔引援并不在少数,就连本土球员张呈栋的转会身价都达到了1亿元人民币以上。而对于不差钱儿的中超土豪们来说,单季为俱乐部付出的投入可能突破10亿元,这样看来,以1亿美元的价格换得世界杯赞助商的权益,性价比还是能够保证的。

  有关数据显示,央视欧洲杯51场比赛电视视频直播涉及的海信广告露出内容,折合总金额达5.7亿元。保守估计的话,海信赞助世界杯,仅转播信号露出所折合的广告价值就很可能突破10亿元大关。相比于中超、中甲,世俱杯、欧洲杯、世界杯赛场广告板给赞助企业带来的宣介效果,不知要优质多少倍。这笔账算明白了,企业老板们接下来就需要静等收益。

  根据北京青年报、中国房地产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4 2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