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7|回复: 0

中国资本仍处于“走出去”的战略机遇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3 22: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oQ6-fyhskrp8990478.jpg

  三胞集团正式完成了对美国生物医药公司Dendreon100%股权的收购交割。多个医疗体制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对记者表示,细胞免疫治疗是目前生物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其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应用正在全球热潮兴起。上海康扬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艾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代表了未来”。

  “从患者身上抽取血液样本,通过Dendreon公司的医药生物工程平台系统,进行提取和激活,再注射入患者体内进行治疗”,三胞集团副总裁王彤焱解释,Provenge第一次系统地从临床上验证了免疫系统可以有效地遏制肿瘤。

  据悉,自2010年在美国上市以来,已有超过2万名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了Provenge治疗,大多数病人能够延长12个月以上,具备了靶向性、免疫记忆性、高效率及不良反应少且轻等多重优势,其安全性与临床疗效进一步得到充分认证。

  收购完成后,Provenge成为了中国企业在美国收购的唯一生物类原研药,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的唯一的细胞免疫治疗药物。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获得了Provenge细胞免疫治疗药物的完整知识产权,也收获了Dendreon生物公司顶尖的人才团队、世界先进水准的细胞免疫药物研发平台、生产平台、临床应用平台、物流配送平台等。

  2016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出了《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第一次明确了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药物属性,结束了多年来细胞免疫治疗是技术还是药品的争议;2017年5月11日,CFDA连发了三份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改革的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加快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支持新药临床应用,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和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目前最新的消息是,CFDA于6月19日宣布正式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这意味着中国将逐步转化和实施国际最高技术标准和指南,将推动国际创新药品早日进入中国市场。

  路强认为,并购之后,中国收获了被称为细胞药物核心的质量管控标准与质量保证体系,为其它细胞免疫药物如CAR-T、TCR-T的质管和监管提供模板与参照,也为中国主管部门完善和优化细胞免疫治疗药物审评体系提供了借鉴。从FDA对新药的评审标准看,即使已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新药,最终成功获批上市的概率也不超过10%,而Provenge研发团队耗时16年,经过了3个III期临床试验,最终通过了FDA的审批。

  王彤焱表示,Provenge的完整知识产权和生产应用技术易主中国企业,符合中国和江苏对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要求,“目前正在考虑布局中国市场,总体上会围绕医院建立医疗生物工程中心,从物流看,不能太远”。三胞集团总裁杨怀珍透露,Provenge在中国的技术转移、注册申请等工作已经积极展开,并与相关主管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得到了主管部门的积极回应。

  2016年10月6号,据德国媒体报道,内地芯片厂商三安光电拟收购德国照明企业欧司朗。报道指出,三安光电可能提出为每股欧司朗股票支付大约70欧元。然而时隔两个月后画风突变。12月14日,据彭博报道,三安光电和GSR Go Scale放弃了收购欧司朗多数股权的计划。

  2016年5月,中国福建宏芯基金表示有意收购,经营困难并陷于亏损的德国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爱思强(Axitron),并于7月底正式发布要约文件,收购金额约6.7亿欧元(7.15亿美元)。9月8日,德国经济部批准该收购案。据宏芯基金公告,其对爱思强的收购要约已于10月21日结束,并已付清爱思强约65%股份。然而,到了10月24日,德国政府又突然宣布撤销批准,重启评估程序。

  2016年1月25日,勤上光电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天津知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上海知信勤上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拟通过上海知信勤上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投资GSC Target SPV,L.P,进而间接对飞利浦流明进行投资。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GSC Target SPV,L.P.收购飞利浦流明存在无法通过政府审批的实质性障碍,因此,GSC Target SPV,L.P.与交易对方经协商,将不再进行飞利浦流明的并购事宜。

  上述案例只是海外并购失败案例的九牛一毛,其失败原因五花八门预示着海外并购这条道路坎坷难行。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海外并购成为全球经济放缓后唯一还在大肆扩张的经济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如火如荼的趋势下,海外并购并之路并非一路平坦。调查显示,近年中国海外并购案例中,80%的企业都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海外并购背后存在非理性投资。近几年海外并购规模较大,浑水摸鱼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调结果显示,火热海外并购背后的非理性投资,甚至是假借海外并购实则转移资产的情况。随着人民币此前接连贬值导致资本外流压力加大,外管局加强对外投资的监管,对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约束性。

  其二,海外并购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决策审批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行。一方面,我国外投资法律体系尚未完善,国内市场也缺乏相应的咨询、担保等中介机构和融资手段,使得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交易成本大大增加,中国企业因此失去了很多难得的对外投资机会。

  其三,海外并购风险大。海外并购除了要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目标企业进入行业的成长性和竞争的激烈程度之外,还要考虑到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而国内企业全方位考虑再定夺的原因是,在并购期间可能存在产业风险、融资风险、定价风险、资产评估风险等。

  其四,各国的文化差异明显。由于各国的政策信仰和文化差异明显,海外并购需要注意文化差异以及沟通需要技巧。软银中国资本管理合伙人宋安澜曾表示:他的团队曾经谈过一个项目,“各方面都对,谈的时候,本来要谈四天,但是对方第一天就说回去吧。”因沟通差异导致对方不舒服,宋安澜建议,一定要寻求当地最专业人士的帮助。

  必须要说的是,中国企业“出海”并购火热之际,也恰是我国资本外流严重之时,外汇储备从峰值的近4万亿美元一度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统计显示,2015年中资公司海外并购规模1005亿美元,2016年更是达到2266亿美元。凭借大规模投资进入全球市场的行为也在引发越来越大的担忧。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总量仅1.5%左右,表明中国资本仍处于“走出去”的战略机遇期。中国资本“走出去”的道路还很漫长,潜力无限,可是海外投资风险却成为了海外并购当前的拦路虎,各大企业如何更好的“走出去”是一大难题。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此题可解,以夏普海外并购为例。

  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国际品牌进而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并非孤例。吉利汽车啃下沃尔沃之后,通过对沃尔沃研发、品牌等资源的整合,目前已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自从去年富士康入主夏普之后,夏普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近期,夏普电视公布了其618战报。在618家电品牌促销主场,夏普全渠道累计销售额创下超10亿的佳绩,黑电全渠道累计销售额4.3亿,位列京东天猫大尺寸第一、国美黑电第一。夏普得此佳绩与其未来规划密不可分。

  据悉,富士康收购夏普后的规划,一方面,加强企业管理。打造大陆设厂、本地化供货、全球化移植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响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调配原料、品牌、技术的固有优势,对接全球消费,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

  事实上,夏普在国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基础。很多消费者提起夏普,都会称赞它的屏幕技术和产品质量。而富士康,在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工艺、成本管控及整个垂直供应链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完全可以帮助夏普克服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障碍。

  目标决定方向,方向决定结果。企业在进行投资并购的时候,方向的选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投资并购发展战略为打开市场局面做好方向指引,翰锐确定了“全球布局性、国家战略性、产业协同性”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成为助力民企、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一流主力投资并购机构的战略构想,选定在金融、投行、科技、产业等多元领域为投资并购方向,尤其看重具有战略业务协同的企业,进而实现并购。

  熟知产业链上的资本积累,从中选出适合的标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要考量整个团队,还应判断领导者的价值观与企业的匹配度,最终确认标的是否与企业业务协同促进。翰锐集团成立海南投资并购协会、北京翰瓴骑士俱乐部,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打通政界、商界、资本之间的通道,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对接,最终实现资本与产业的联动,通过与基金机构的合作,借助外力,提升投融资的能力。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进行投资并购终究是要各级、各国政府的监管。面对新的资本市场,只有充分了解监管政策,及时有效地与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做到信息披露合法合规,决策程序合法合规,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才能市场良性发展。

  随着中国企业出击海外并购的案例不断增多,“以胆取胜”是远远不够的,对收购进程中遇到的法律、金融、审计甚至政治、文化因素应予以审慎考虑。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并购的过程中,在以胆取胜的基础上,更应以眼取胜,以才取胜,以此作为最大资本,笑傲市场,决胜未来。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2 07: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