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体育的体制改革进程,无论竞技体育层面抑或全民健身层面,在“十三五”规划的前两年,均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力度,作为国家战略,中国竞技体育“勇攀高峰”的精神一直为社会各界所认同,并激励各界人士在各自岗位上拼搏奋进。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约共建中国(浙江)国家游泳队,首次迈出了国家和地方共建国家队的重要一步。
实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体育事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国家队组建模式,激发项目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推广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对于快速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做好奥运备战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中国(浙江)国家游泳队实行领导小组负责制,组建若干由主教练(含外籍教练)负责,训、科、医结构完善、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训练团队,采取年度考核,实行动态调整,实现扁平化管理。国家体育总局赋予中国(浙江)国家游泳队各训练团队的主教练选人用人的主导权,以“省市选派、自主聘用”的方式实现团队构建,为教练员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
这是中国竞技体育历史上一次值得记载的尝试——在此之前,地方支援中央,中央反哺地方的例子在国家队建设中其实并不少见,但以双方签署正式合作协议的形式、以创新的管理模式和考核体系来规范“国家地方队”,却是中国竞技体育的首创和首次尝试。
况且这绝不是简单的“共建”。
第一,这是国家队组建与训练模式加固内涵、扩大外延的重大创新,一旦效果显著,多支运动项目国家队均可借鉴。
第二,这是新时期“举国体制”由“竞技小圈子”向“社会大圈子”转型的重要标志。中国竞技体育以“奥运争光”为龙头,但在体育产业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需要依托多方力量实现发展,“举国体制”不再是狭隘的“调动顶级资源保障精英选手”,而是促进资源共享、让优秀运动员与训练资源相互融合更加顺畅的新模式。
第三,这是新形势下体育改革观念升级的重点举措。体育改革与社会各领域改革一样,既要“抓大”又要“放小”,国家队“下沉”不仅是一项改革措施,还意味着中国体育的管理者们开始探索一条更加理性化的改革道路。
近年来,中国竞技体育总体发展成就赢得举世称赞,国家队在国际大赛上凯歌不断,在中国体育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向世界释放出进步信号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开拓创新查漏补缺,亦是中国体育人责任感的真实体现。
中国体育的改革不因循守旧、不庸政懒政、不畏困难、不怕干扰,不断探索前行。必须明确的是,“改革”本身并不是中国体育发展所要寻求的最终目标,以竞技体育优秀成绩带动中国体育整体发展、实现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全民族强有力的素质依托,才是中国体育深化改革的最终目标。
从这个角度看,国家体育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浙江)国家游泳队,正是国家体育总局希望实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创新国家队组建模式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竞技体育优势的积极探索。
这一导向性的探索方案在深思熟虑后完成布局,意义有三。
一是体现了改革创新、积极求变的决心。开门办体育,是中国体育深化体制改革的原则之一——体育不再是封闭局限的业内“小圈子”,而是调动与融合社会资源的“大圈子”,国家队需要借助社会有识之士的心、智、力搭建的阶梯,才能不断攀升,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运动人才,也才能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二是体现了选择合作伙伴的严谨态度。浙江游泳队是中国游泳的最优质资源。今年8月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中国游泳队取得3金3银4铜,其中3金1银2铜为“浙江制造”,9月天津全运会,浙江游泳队获得游泳全部35枚金牌中的19枚。这些足以证明,“浙江经验”值得复制和推广,以浙江游泳为龙头组建“国家地方队”值得尝试。事实上,中国垒球协会、中国冰球协会已经先后与首钢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借助企业力量共建国家队。相信经过挑选的、具有优质资源的社会力量可以助力国家队全面升级。
三是体现了迎难而上的无畏精神。中国体育的改革,以中国国情为基础,没有现成可以借鉴的模式。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以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正是勇于修正旧有体制的弊端,尝试在已有体制的基础上努力挖潜。
任何改革均非一日之功,改革初期的困惑、尝试甚至错误必不可少,但正确的改革方向一旦树立,就要给改革的新举措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实践检验效果。急功近利下结论、不辨是非谈结果,都是对中国体育不负责任的态度。试错的过程同样是学习的过程。优秀运动员在一次失利中体会到的收获,是最为难能可贵的经验教训。因此,国家体育总局与浙江省政府共建游泳队的模式,值得所有体育人、值得全社会思考与关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