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给东芝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由于旗下美国核电业务西屋电气破产,东芝需要在明年3月份之前筹集7500亿日元(约合67亿美元),以避免自身股票在东京证券交易所被摘牌而停止交易。据外媒报道,为求自保,夹缝中求生的东芝将在下周一决定从海外投资者募集50亿美元,从而在即使出售旗下重要业务延迟的情况下确保不被摘牌。
瘦身续命
上周二,海信轰轰烈烈地收购了东芝旗下的电视业务。两家公司在东京联合宣布,海信将收购东芝映像方案解决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95%的股权。本次股权转让金额暂计为129亿日元,交易完成后,海信将把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系列核心业务收入囊中,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
这并不是东芝第一次“瘦身续命”。自从2015年向日本消费电子另一巨头索尼以167亿日元的价格“贱卖”图像传感器业务,东芝就开始了坎坷的“卖身”之路。自此,东芝先后出售了印尼家电工厂、医疗设备部门、房地产等部门。引人注意的是2016年,美的以537亿日元收购了东芝家电80.1%的股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40年东芝品牌使用权、专利技术和全球市场渠道。彼时逐渐剥离了电视、白色家电等业务的东芝,转向专注于能源、半导体和基础设施三大领域。
然而,即使出售了如此多的业务,还是不足以解决东芝的财务问题。为了堵塞资产负债表上的巨大漏洞,东芝于今年9月同意将旗下的核心业务部门——东芝内存(Toshiba Memory),以18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由基金公司贝恩资本为首的财团。不过,该项交易受到了来自相关国家政府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审查。这意味着,东芝关于此笔交易在截至明年3月份的本财年末之前完成、从而防止被摘牌的愿景,遭遇到了全球性的威胁。
为力挽狂澜,绝境中的东芝董事会将在下周一批准融资计划,即通过向海外投资者集团提供股票的方式筹集6000亿日元(约合53亿美元)。据悉,东芝将同意接受预付款项的损失,从而使该公司的资产回到高于债务的水平,以确保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不被摘牌。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试图联系东芝,但未得到该公司回复。
深陷漩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东芝的惨淡经营并非突如其来。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东芝的成绩单越来越差。而东芝这由盛转衰的7年,恰好是该公司财务造假的7年。
2015年2月,日本金融监管机构发出警告,表示东芝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违规问题,财务造假丑闻从此爆发。4月3日东芝成了包括公司内外专家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对部分基础设施工程进行会计调查,结果发现电力系统社等部门存在基础设施工程成本被过分低估,工程损失未及时计入等会计问题。
同年5月初,东芝表示需要将2009-2013财年的利润下调548亿日元,取消2014财年盈利预期发布。受此拖累,东芝在东京交易市场中一日内股价大跌17%,市值蒸发了28亿美元。
然而,这548亿日元并不是东芝财务造假事件的结束,而是开始。随着调查进一步深入,委员会发现东芝财务造假规模之大令人诧异:造假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时间跨度长达7年之久,跨越老中青三代社长,财报注水金额高达19亿美元。从2008年至2014年底,东芝虚报了2248亿日元(约人民币120亿元)的税前利润,超过了这7年间税前利润的三成。
2016年3月,东芝又发现了涉及通讯业务的财务造假问题,虚增利润为58亿日元。同年11月,东芝又发布声明称,子公司东芝EI控制系统公司营业部的涉事员工自2003年起开始伪造订货单和验收单等票据,虚报超过实际合同金额的销售收入,截至2016年9月底,累计虚报销售收入5.2亿日元。
东芝财务造假的背后既是东芝经营业绩的下降和高层对业绩数字的一味追求,更蕴藏了下属不敢违背上司意志的公司氛围等平常不容易察觉、却影响深远的潜在因素。
事情还要追溯到2008年。当时,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市场对东芝自动化应用和半导体产品的需求降低,东芝的业绩出现急剧下滑,并出现业绩亏损。也正是这一年,东芝开始了财务造假。
据对东芝财务造假进行调查的第三方委员会报告,2008年7月的季度报告会及8月的社长每月例会中,针对PC的2008年上期年的营业利润预测,时任社长西田厚聪以“Challenge”为名,要求另加50亿美元,并通过会计处理手段增加表面利润。
2009年5月,即东芝2008年财报发布后不久,西田厚聪便将社长职位转交给了佐佐木。尽管在技术出身的佐佐木的努力下,东芝财务逐渐得到改善,但是佐佐木并没有终止前任社长西田厚聪财务造假的不当行为。2009年至2013年,即佐佐木担任社长期间,正是东芝财务造假金额最大的几年,其中在2011年、2012年虚报的税前利润分别达到312亿日元和858亿日元。
2013年佐佐木卸任,副社长田中久雄接任。他在任期间,并未能如外界所期待的那样重振东芝的家电、PC业务,而是做出了与前两任社长同样的选择——财务造假。据第三方委员会调查,在田中久雄涉及的多个订单中,均没有批准本应工程损失准备金;或只批准部分金额,以及推迟计入损失。
直到2015年,长达7年之久的造假在东芝内部人员举报下东窗事发。2015财年,东芝营业利润亏损达7087亿日元。
梦碎核电
实际上,财务造假还不足以击垮老牌巨头东芝,真正将东芝拖下水的是它的“核电梦”。2006年,东芝与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达成协议,决定以三倍溢价的54亿美元收购BNFL所属的核电设备企业——美国西屋公司。
这笔交易起初的价格仅为18亿美元,然而在后两次竞标中,由于受到三菱重工和日立的威胁,东芝公司直接大包大揽,报价54亿美元,顺利拿下了西屋公司,也迎来了溃败的开始。
彼时,不仅日本政府大力支持核电业,全世界范围内都在轰轰烈烈地建设核电站。2009年,东芝已经拿到了中国4基、美国8基的核电站的建设预定。
令人震惊的是,2011年3月,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露。发生泄露的福岛核电站为东芝建造,至此也彻底震碎了东芝的核电梦。此次事件后,全球范围内核电站业务发展速度减缓,东芝已经拿到的美国8基待建核电中,有4基中止,剩下的8但全部推迟了建设进度,而其他国家也陆续停止了建造核电站的计划。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实际上,2009年以后,东芝的核电部门仅获得了印度核电站的几个订单。这也就意味着,东芝在核电领域潜在客户极少,目前订单无法获利,深陷无底洞。
此外,东芝还在2016年3月签署过一份对西屋将近8000亿日元的债务保证。如果西屋不能对客户履行支付义务,东芝将作为西屋的母公司代替支付。
东芝就这样被逼上了绝路。本想通过芯片业务的高利润缓一缓,却因为2015年的失误,东芝又一次陷入绝境。2015年,东芝收购了另一家美国CB&I公司的核电业务子公司,而后期因为建设成本等问题,西屋和CB&I就费用分摊产生严重分歧,甚至达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为解决分歧,东芝通过西屋电气以0美元的价格并购了已经负债累累的CB&I核电业务子公司。
并购后,西屋电气负债总额不降反升,并在今年3月向纽约联邦政府破产法院提出破产保护。不过,对此东芝公司表示,西屋电气申请破产是东芝顺利实施经营重建的第一步,有利于防止海外核电业务给企业经营带来的进一步风险。
前途未卜
按照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东芝必须在2018年3月底结束连续两年资不抵债的局面,否则将会被强制退市。
为了防止出现如此狼狈局面,东芝从去年开始决心“壮士断腕”,出售核心业务——芯片。为了获得中国的广阔市场,这笔交易不得不通过中国反垄断部门的调查,而审查时间最少为6个月。如果无视中国强行认购,将有可能面临在中国禁售的情况。这对东芝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此前据日媒消息,东芝因为担心出售芯片业务赶不上期限,会考虑把业务低迷的个人电脑和电视等业务出售。上周二,东芝亲自坐实电视业务出售的消息。
据市场预测,与电视业务相似的电脑业务恐怕将是下一个东芝出售的目标。2017年东芝上半年财报显示,该公司PC业务销售人同比下降16%,仍处于亏损状态。据日经报道,东芝公司正谈判将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中国台湾的华硕电脑公司,同时,联想也对此次交易表现出极大兴趣。两家表现如此积极,显示是与东芝刚刚将电视业务出售给海信有关。
不过,这一消息于17日被东芝辟谣。市场预测,PC业务确实已经“待嫁”,而东芝目前的反应,只不过是作为“母家”,想要再三权衡。
近年来,东芝通过与美的等中国公司的不断合作,慢慢重返中国市场。东芝品牌家电2015年以前一直由东芝在中国销售,后因业绩持续低迷而退出中国市场。作为白色家电结构改革的一环,东芝2015年与中国创维集团缔结了合作关系,计划在白色家电的生产和销售方面推进合作。但随着白色家电部门2016年进入美的旗下,今后打算解除与创维的合作关系。此外,此次与海信的收购完成后,东芝电视将给海信每年增加大约300万台的销售增量,这也将有益于东芝开拓中国市场。
尽管如此,在出售了心脏业务芯片之后,昔日巨头东芝已经残缺不全。更加凄惨的是,现在的东芝能够被出售的业务也已经所剩无几。“贱卖”真的是最好的自保之计吗?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 实习记者 张泽炎
来源:北京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