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是一个追求高质无上限的行业,在人们相关需求不断提高的时候,本应作为公共医疗资金托底的医疗保险基金,难免压力过大。
近日来,不少自媒体账号发布的关于“多地医院年底严控医疗费、停用部分耗材”的帖文引发关注。有网民认为此举源于年底的“突击政策”,还有网民认为控费是因为“医保基金见底”。对此,人民日报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表示控费政策没有“一刀切”;所谓“年底突击控费”只是个别医院所为,非普遍现象。
个别医院之所以出现控费的传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保支付体系与这些医院日益增长的医疗花费之间失衡,从而产生矛盾。
我国医保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统筹,这一部分目前已经没有太多增长潜力。可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推出的新医疗手段,不可避免地拉高了医疗价格。加之老年群体增多,就诊人群不断扩大,医疗花费必然随之增多,这些对医保资金提出了严峻挑战。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医务人员的工资成本也在逐年提高,而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有限。工资提高主要依靠医院创收,而目前一些医院的收入体系与患者的医疗消耗呈正相关:患者花费越多,医院获益越大。这其实让医保承担了这些医院运营的重要经费来源,支付压力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医保作为专项资金,确实存在一个量入为出的问题,面对出口不断加大,入口却相对固定,年底个别医院出台控费措施,不难理解。
如上所说,由于医院的经营离不开医保的支付,这种利益的纠葛,确实催生出一些不合理花费。从这个角度说,医保控费确实存在一定的空间。
但医疗的具体过程,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过度和适当之间,很难找到公认的标准。很多治疗都存在好几个方案。原则上说,一些最新的、昂贵的方案,在综合效果上,肯定优于一些基本的廉价的方案。只要医保支持,选择更优方案没有错。而且,医疗又是一个追求高质无上限的行业,在人们相关需求不断提高的时候,本应作为公共医疗资金托底的医保基金,难免压力过大。
所以,做好最基本的保障,保证更多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才是医保支付的大方向。当然,这需要更为灵活的商业医保,为更高质的医疗服务提供更可靠的资金保障。
来源: 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