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97|回复: 0

以人为本:中国的“洪水神话”为何与众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4 00: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大洪水”为题材和背景的洪水神话,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神话类型之一。从现存文献资料来看,洪水神话出现在人类几乎所有最古老的文献中,中国、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玛雅等文明都有跟洪水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圣经·创世纪》中的“诺亚方舟”和我国鲧禹治水的传说。马克·埃萨克在《世界各地洪水故事》中记载,世界上有181个国家和民族流传着洪水神话,全世界已知的洪水传说有500多个。

8e99fd5dcd7eb02_size46_w640_h398.jpg

洪水神话,图源网络


洪水神话的普遍性证明各民族在与自然的搏斗中有着探索自然、思考自身、改进自身的相同价值观。同时,通过对各类洪水神话具体故事情节的对比研究,我们又可以发现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念。这为探求不同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提供了一个实际的依据。

世界各地都流传洪水神话

1872年,大英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乔治·史密斯从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泥板上,识读出了一个与《圣经·创世纪》中“诺亚方舟”非常相似的洪水故事。在此之前,人们已经知道一些民族和地区有洪水神话流传,但只是简单地将其看作“诺亚方舟”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的变体。

这次重大发现之后,人们开始怀着巨大的兴趣,带着明确的目的在世界各地广泛搜求、记录数量多得难以统计的洪水神话文本。不过,西方学者对世界各地的洪水神话虽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中国洪水神话的研究很少。1898年,法国人保尔·维尔记述了一篇中国彝族的洪水神话。这是目前所知西方学者对中国少数民族洪水神话的最早记录。英国学者詹姆斯·乔治·弗雷泽对有记载的政府报告、传教士的口头描述进行了广泛搜集,并于1918年出版了《旧约中的民间传说》。其中,记录了三卷洪水故事文本。但是,书中对中国洪水故事的记载则是一片空白。1988年,阿兰·邓迪斯将国际上100多年的研究成果汇编成论文集《洪水神话》,不仅收入了对希伯来、巴比伦、印度、希腊等地古代洪水神话的经典研究,而且还有对美洲、非洲、澳大利亚、东南亚、中亚等地区口传洪水神话研究的新成果。在这部被称为洪水神话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中,中国洪水神话依然缺席。

中国人自己的洪水神话研究起步较晚。有学者在概括总结洪水神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20世纪洪水神话研究大致经历了20年代的萌芽期、30年代末至40年代的初步繁荣期、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萧条期、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的复苏期、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繁荣期”。20世纪20年代,在梁启超尝试从典籍中寻找洪水记录之后,中国学者才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洪水神话研究。1937年,芮逸夫在《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一文中,记载了他在湘西考察得到的有关苗族的洪水故事,由中心内容“现代人类是由洪水遗民兄妹二人配偶遗传下来的子孙”,进而论证得出“伏羲女娲为南方或东方民族”。1942年,闻一多在《神话与诗·伏羲考》中详细征引近代西南苗、瑶、彝等民族的洪水神话资料,采集了近50则关于洪水泛滥、再造人类的故事和民俗资料。

总的来看,中国是一个洪水神话极为丰富的国家。作为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我们曾饱受洪水之患,并且至今也不时受到洪水的威胁。因此,从远古时期就有大量关于洪水的神话和传说,而且直到今天还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以口耳相承的活形态广泛流传。有学者指出,洪水神话是一种复合型的神话,由原型洪水神话、水生人神话、葫芦生人神话、兄妹婚神话等融合而成。鲧禹治水就是典型的原型洪水神话。

除了家喻户晓的鲧禹治水故事外,中国洪水神话还有几种不同的亚型:神谕奇兆亚型、雷公报仇亚型、寻天女亚型和兄妹开荒亚型等。各种不同亚型的洪水神话,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性格,在体现鲜明民族性之时,又记录着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例如,这些洪水神话的结尾有一个常见的母题,即许多民族出自同一个始祖,都是洪水后那对男女所生,或从同一个大葫芦中出来的。

国际上主要有四大故事圈

洪水神话文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和各个民族。在国际上,洪水神话文本大致包括地中海洪水故事圈、印度洪水故事圈、东南亚洪水故事圈、美洲印地安洪水故事圈等。

地中海洪水故事圈是人们最早发现、研究最多的一个部分。地中海洪水故事圈以希伯来、希腊、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等洪水故事为主,通常也被称为西方洪水神话。在西方研究洪水神话的著作中,通常的学术用语是“世界毁灭和末世神话”。典型的西方洪水神话由洪水灭绝人类与人类再生两部分内容组成。例如,在“诺亚方舟”中,人类的作恶多端和不虔诚,惹怒了造物主耶和华。耶和华要毁灭世界,于是发动一场滔天洪水,毁灭了地球上的一切,只留下诺亚一家子,夫妻结合繁衍人类。又如,在希腊洪水神话中,国王吕卡翁惹怒宙斯,宙斯降大雨于世界,淹掉地面上的一切。洪水过后只剩下丢卡利翁和他的妻子,夫妻二人通过扔石头重新创造了人类。总之,西方洪水故事的基本逻辑为“人的罪恶——洪水惩罚——人类再生”。

印度的洪水神话产生于公元前10世纪前后,最早见于《百道梵书》。目前所知古印度的洪水故事,一是以摩奴创世为主题的古文献,二是一些非印度教部落的口头传说。摩奴创世的故事大意是说:摩奴救了一条鱼并将它养大,在洪水来临时,大鱼将摩奴拉到北山。摩奴登陆后与女子一起繁衍出子孙后代。有观点认为,印度洪水神话不是独立发生的,而是西亚洪水故事原型在印度文化中生成的产物。这种文化传播并非照搬,印度文化中固有的核心内容——果报主题对原型作出了重要改造。这一主题直接被后来的佛教思想所继承,并通过佛教传入中国和东亚、东南亚。

洪水故事广泛存在于东南亚各个国家中。人们在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越南和泰国等国,都发现了不少“异文”。菲律宾伊富高人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年发生大旱灾,人们挖掘河床底下,寻找河的精魂,结果惹怒河神发起洪水,所有人都被淹死了,只剩下一对兄妹幸存。20世纪30年代,芮逸夫提出了“东南亚文化区”的概念,所谓“东南亚文化区”是由铜鼓、芦笙、洪水神话这三个文化元素为标志构成的。

在西半球,洪水故事同样大量存在。西方人类学家仔细调查研究了土著印第安人保存完好的原始文化形态,发现南北美洲土著也有大量的洪水故事。除此之外,世界其他大洲也有许多洪水故事发现。有学者研究发现,一地区的部分故事亚型竟然与中国西南部一些民族的亚型极为相似。例如,大洋洲新几内亚瓦曼斯人的一个洪水故事大意为:有一天,一条大鱼游进了港湾。有位大善人嘱咐自己的孩子不要捕食这条鱼,并劝其他人不要吃这鱼。但大伙不听,将鱼分吃了。善人忙将各种动物赶到树上,并与家人一起爬上了椰子树。洪水退了后,善人一家从树上下来重建家园。这个故事与中国古籍所载古巢县人吃巨鱼,引发地下水使城陷为湖的晋代故事如出一辙。

“洪水”与“再生”紧密联系

事实上,在东南亚神话、日本神话等东方洪水神话中,处处可见中国文化的身影。

自远古开始,中华民族便与东南亚许多民族结下了亲密的族缘关系。通过民族迁徙、文化交流和宗教传播等三个主要途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以及后世形成的宗教神话传说、民间神话传说,对东南亚的神话传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共同拥有的“兄妹婚型”洪水神话,不仅母题和故事情节完全相同,甚至在“葫芦崇拜”这样的细节上也惊人的相似。可见,中国洪水神话与东南亚洪水神话有着源远流长的“血缘”关系。

据傅光宇所著《云南民族文学与东南亚》介绍,云南与东南亚山水相连,存在着一条洪水神话的“云南—东南亚”链。东南亚国家的一些神话甚至直接把其北部山区和云南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描述,体现了同源异流、要素移植、多元汇融、共同创造的文化现象。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早在远古时代就互相往来。日本文化一直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它的洪水神话故事与中国相似的内容非常多。有迹象表明,中国洪水神话是日本洪水神话的源流。例如,有学者对日本的国家诞生神话进行分析,同时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侗族的洪水神话进行调查和要素分析,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惊人的相似性。

“大禹治水”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洪水神话,最早出自吴越,后传至中原。大禹被视为“地王”受到百姓祭祀,俗称“禹祭”。日本也有相似的神话,其中的主人公被称作“土神之母”,俗称“泥祭”。有学者对比研究“禹祭”和“泥祭”时指出,“泥祭”脱胎于“禹祭”,“土母治水”源于“大禹治水”。

其实,中国洪水神话与西方洪水神话也有共同点。特别是,“洪水灭世”和“人类再生”是一个永恒主题。当然,不同民族的传说在情节和具体内容上也各具特色。在巴比伦、希伯来、希腊和印度洪水神话中,人们用来躲避洪水的是人工制造的船只;在中国几个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洪水神话类型里,避水工具是葫芦、牛皮等自然物,或是神的保护(石龟、石狮)。

为什么洪水神话与再生神话紧密联系在一起?道理很简单:洪水灭世后,人类何去何从很自然地成了首要问题。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指出,洪水神话的详细称谓应是“洪水造人故事”。这里的“造人”是人类再生、再造之意。从这个角度来看,洪水神话回答了人从何而来的问题,是人类对自身和社会关系的一个重新认识。

折射中西文化的三个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中西方洪水神话也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性。梁启超从比较神话学的角度出发,把中国古籍上有关洪水的记载与《圣经·创世纪》、印度、希腊、北欧、南太平洋群岛的洪水神话加以比较,指出中国洪水神话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如没有上帝惩罚的宗教观念,且女娲、共工和鲧禹皆不屈服于自然,表现了“常欲以入力抗制自然”的理想。

具体来看,中西方洪水神话中的文化差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治”与“避”的民族心理差异。

范文澜说:“许多古老民族都说远古曾有一次洪水,是不可抵抗的大天灾;独在黄炎族神话里说是洪水被禹治得地平天成了。这种克服自然、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是禹治洪水神话的真实意义。”

进一步来看,单从人类面对洪水灾害的文化心理划分,洪水神话可分为两类:以“治”为核心的治水型洪水神话与以“避”为核心的逃生型洪水神话。面对大洪水灭世的灾难,国外的洪水神话基本上是采取躲避逃生、保全性命的观点。而中国的洪水神话采取了“治”的态度,始终强调治水主题。

在持“避”观点的诸多神话中,洪水起因主要是神要惩罚人类。在基本情节上,希伯来神话和苏美尔、巴比伦神话非常接近,只是发起洪水的主神和得救者的名字有所不同。如果说上述地区洪水发起原因相似是因为地域接近而有互相影响的可能,那美洲太平洋西北岸印第安人惹怒天神、大洋洲拉亚特亚岛的渔夫触怒海神而导致洪水降临的神话,则更好地说明了人类触怒天神、天神降罪这一洪水发生原因的普遍性。

中国的洪水神话虽零散不连贯,但诸多记载并不特别强调洪水是神的惩罚,也没有交代洪水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毁灭人类或者为了考验人类。在我们的上古传说中,洪水只是一种自然灾害,与神力无关,至少人类没有原罪。

在西方洪水神话中,人们面对洪水通常只能消极地等待神明救助。在神祇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对神的惩罚毫无招架和反抗能力,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面对洪水也不是积极地抗争,而只能依靠神谕来躲避灾难。

中国洪水神话主要阐述的是人类要对自然灾害采取“治”的方法。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采用疏导的办法,虽历尽艰辛,却几过家门而不入,历时十几年终于治水成功。

中国洪水神话突出反映了主动抗争精神,从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战胜灾难而无所畏惧的精神气概。

二是“神本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差异。

在西方洪水神话中,生存下来的人都是得到神庇佑的“善人”。但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来看,希伯来神话中的诺亚对神唯命是从,对神给人类制造的灾难没有丝毫异议,且积极为神的行为辩护。在“诺亚方舟”中,人与神之间是契约关系,人要绝对服从神的安排、按神的意志办事。

中国人面对洪水的态度,是独特的“治理”态度。在灾祸发生后,女娲、伏羲以及天帝派出的各路神仙都下凡协助大禹治水。这一点和西方洪水神话的性质是完全不相同的。中华民族早就形成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宇宙观,强调宇宙是万物生命运动的载体,宇宙中的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交融,和谐相处,故人神一致、天人合一。所以,中国的洪水神话在面对大灾难时常会出现人神协力共治水患的场景。

天帝当然也惩罚过“窃息壤”的鲧,但究其原因不是禁止用息壤来治理水患,而是在于“窃”。鲧死后,生出禹。天帝又命令禹带着息壤下凡布散,治理九州洪水。从内容上看,中国洪水神话中的天帝是“君以民为本”这一观点的神话式反映。

诸神竭尽全力和世人共治水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长城精神”,强调的是集体作用。虽然禹功绩很大,但没有诸多神祇和百姓的帮助恐怕是难以完成治水大业的。

三是“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的差异。

中国地处东亚,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降水量和气温值都适合农业的发展。由北到南的黄河水系、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肥沃土地上的先民提供水源,让他们总体可以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而在这种以农耕为主的传统文明中,人类习惯于凭借自身的能力改造自然生态环境。

西方文明源头之一的古希腊位于爱琴海沿岸,三面环海,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炎热的气候和贫瘠的土地不利于农业发展。由于海上交通便利,他们养成了崇尚流动、冒险和创新的思维。西方文明的另一个源头希伯来,则是典型的游牧文明。他们最初的生活领域是两河流域,靠近河流,水灾较多。“诺亚方舟”的神话继承了苏美尔——巴比伦的洪水神话。它的背景就是两河流域反复出现的洪涝灾害。

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劣和社会动荡的关系,信仰上帝成为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的精神支柱。上帝拯救了诺亚一家,使得“义人”存活,这给犹太人以极大的心理安慰和精神力量。让他们相信,只要皈依上帝,就能获得幸福。这深刻地表现了西方的伦理道德观念。

总之,西方洪水神话主要是建立在神本主义之上的,中国洪水神话更多建立在人本主义之上;前者着重强调神性的强大,后者更为看重人性的伟大。在中国神话中,神亲力亲为帮助人类抵御灾害,体现了人神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中国神话中的神不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可能犯错的,犹如共工一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注的对象始终是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来源:凤凰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1 06: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