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玮看望萧妈妈 (网络截图)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八级特大地震灾害。原成都军区陆航团飞行员李月在抗震救灾中殉难,其战友冯玮这些年替他尽孝,让他的生命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
认亲做“儿子”
李月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中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不幸失事,壮烈牺牲。李月一九八○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是家中的独子,一九九五年招飞入伍,是空军第四十一期飞行学员,毕业于陆军航空兵学院,曾驾机执行过多项重大任务,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
据澎湃新闻报道,冯玮和李月一样,是同年招飞入伍,也是空军第四十一期飞行学员,不过两人素昧平生,也彼此互不认识,但是在那天之后,冯玮和李月的家人由此结缘。
时间要回到二○一○年的五月十二日,那是汶川地震两周年的纪念日。冯玮看到采访李月母亲萧天春女士的一段视频,当中她抹着眼泪说,这两年她过得很不幸福。
冯玮连夜给萧妈妈写了认亲信,信中写道,“我和李月都是做儿子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离不开妈妈,虽然我们彼此并不认识,但他走了,我还在,如果您愿意,我愿意代替李月为您尽孝,如果您不嫌弃,我想叫您一声妈妈。”
五天后,冯玮接到一个来自成都的电话,“玮玮,我是萧妈妈。”电话那头萧妈妈泣不成声。
认亲之后,他们相约只要在冯玮不飞的时候,他就给妈妈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二○一○年九月,冯玮和新婚妻子在领结婚证的第二天就飞到成都去看萧妈妈,那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萧妈妈。
往后的日子始终聚少离多,冯玮总在执行任务。但每当到一个新地方出差,他都会精心挑选几样适合的特产给萧妈妈和自己的妈妈寄回去,通过小小的包裹和休息时的电话,他希望她们能感受到,他一直牵挂着她们。
冀记军人英勇
有不少人问冯玮为甚么会这样做?是因为同情吗?还是仅仅因为战友的情谊?冯玮说:“我不知道,我只想用这种方式让萧妈妈感觉到李月这一位天之骄子,他并没有走远,他的生命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他还在飞翔,这片蓝天上还有他的身影。我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我们的孩子们,能记住我们的英勇,记住他们在危难关头时的抉择,而我们军人将恪守着我们最宝贵的品格——忠诚。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忠诚于同志!”
汶川抗震小英雄救急扶危
十年前,汶川地震中,十六岁的贾孝龙救助了三名同学与一名老师,当年被评为“抗震救灾小英雄”。如今,已经二十六岁的他,早已不再是当初青涩的模样,九年军旅生涯,让他看上去更加挺拔、干练。
参与四千场救灾
据封面新闻报道,今年,是贾孝龙入伍的第九年,军装是他九年来不变的装束,训练穿,出勤穿,休息时仍然穿,刚入伍那两年,为了准备夜间紧急集合,连睡觉都穿。当初的贾孝龙,本可以有更多选择,甚至他已经和四川的泸州警校定下了约定,只要年龄够了,就可以立即进入警校,但最终他在二○○九年时,选择应徵入伍。
对于军装,贾孝龙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汶川地震的第二天,贾孝龙从医院治伤归来。他家所在的都江堰市,也是受灾极为严重的几个地区之一,走在街上,四周全是穿着迷彩服的军人,尽管脸色苍白,但依然四处奔忙救人。贾孝龙说,看到这些人,他当初并不理解他们为甚么这么拼命,但很佩服。
二○○九到二○一六年期间,贾孝龙在北京市海淀区消防支队双榆树中队服役七年,前后四千多场抢险救灾,多次荣立三等功,七年的抢险生涯,贾孝龙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二○一六年北京北太平庄街道的煤气爆炸,是他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当时正值北太平庄进行老旧小区雨污水管道改造施工作业,工程队不慎挖断了燃气管道造成泄漏,随后发生爆炸,引起连锁反应,直接点燃了一栋楼。
接到警讯后,贾孝龙所在的海淀区消防支队双榆树中队迅速赶到现场,听到里面还有受困群众后,贾孝龙第一个冲进了火场。尽管穿着战斗服,但四周的温度仍然让贾孝龙觉得“自己快要被烤化了”。事后回想起来,贾孝龙也害怕。
战友间偶尔开玩笑时,贾孝龙也会说,“我以后都在后面管供水,你们上。”
但到了出警时,他总是会冲在最前面,“忍不住,知道有人在里面,就想着冲进去,来不及害怕。”
兵王跻身六大队
二○一六年九月,贾孝龙以保送的形式被部队安排到了位于昆明的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今年六月,他将从这里重新出发,再赴一线。
在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里,贾孝龙所属的六大队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与其他学员不同,六大队的人进入学校,不靠成绩,靠功勋。用六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刘臻的话来说,能来六大队的,都是兵王。
在刘臻看来,贾孝龙为人勤奋、质朴,拥有中国军人一贯的优秀品质。
震后再生育家庭诞逾三千婴
二○○九年二月十四日,鲜济旺呱呱坠地,成为“五 · 一二”汶川大地震后再生育家庭诞生的第一个宝宝。那一年,母亲羊霞四十岁,父亲鲜子文四十六岁。在汶川地震中,他们本该参加高考的十八岁的女儿不幸离世。截至二○一五年底,汶川地震再生育家庭已出生婴儿三千五百四十二个。
儿子取名感念帮助
据封面新闻报道,羊霞的家原本在崇州市锦江乡白马村,二○一二年为了儿子鲜济旺的读书问题,她和丈夫花了十七万在崇州市区一条热闹的街道上,买了一套两居室的“学区房”。
她说,住在这个小区,九岁的儿子可以就读崇州最好的实验小学和中学。“现在我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我们对他没有任何期许,只要他健康长大。”
如果不是那场地震,小济旺的姐姐现在该大学毕业了,有一份喜欢的工作。羊霞说,女儿鲜娟那时读高三,是学校的团支部书记兼学习委员,这孩子懂事,“从来不用多浪费我一句话。而且还特别独立,最喜欢考古,虽然这是一个我们农村听都没有听说的东西,但我想她的主意一定不错。在学校一周五十元的生活费,她还要扣几块出来给妈妈买东西。平时可能是一斤糖,几个点心,到了母亲节还给妈妈买件衣服袜子甚么的,二○○八年五月的母亲节,她就给我买了一双鞋。”
地震后的惨状不堪回首,失去女儿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绝望。羊霞整日以泪洗面,原本在酒厂打工的丈夫,震后好长时间都不愿上班,用他自己的话说,“孩子都没了,辛辛苦苦挣钱给谁用?”
在崇州市计生局的再生育服务档案柜里,是一摞摞厚厚的跟踪服务档案,羊霞一户的档案就有九十六页之多。二○○九年二月十四日,鲜济旺哇哇降临。羊霞抱着儿子,给他取名叫鲜济旺,“济”是计生的谐音,羊霞认为要不是计划生育服务站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哪里有旺旺。
带来精神康复痊癒
据中新社报道,二○○八年七月,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启动“地震灾区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以帮助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再生育一个健康孩子。随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等四川省内数十所医疗机构的三十二名专家,联合组成服务专家指导组。
“灾区再生育妇女妊娠流产率高、高龄孕产妇较多、部分妇女可能不能自然怀孕。”专家组组长、原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毛萌说,二○○九年以来,专家组针对这些问题,深入灾区展开“一对一”技术服务。
截至二○一五年底,再生育家庭已出生婴儿三千五百四十二个。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刘瀚旻说:“这十年来,每一个孩子的出生,给再生育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生命,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康复和痊癒。”
【华发网根据新浪、网易、澎湃新闻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