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义乌市市长林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真划了一下重点,车俊书记提到的这‘十大举措’,每条都和义乌有关系。”林毅说,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义乌要发挥好“龙头”作用,以此撬动浙中的发展、浙江的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林毅表示,接下来义乌必须立足国际化,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建设贸易强国、打造开放强省的进程中当好先锋,重点围绕“一区一都一港一通道一班列”,干好开放的“四梁八柱”。
义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新开通义乌至伦敦、布拉格货运班列,获批中欧班列运邮试点,与全球最大集装箱班轮公司马士基航运联手开通海铁周班专列……“一带一路”为义乌市场转型提升提供了重大机遇。据义乌海关统计,2017年,义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17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5%,占义乌总体出口份额的50.9%。其中80%以上的产品,皆是针对沿线国家设计研发的新产品。义乌小商品已然得益于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带来的红利。
三年前,李克强总理用“义乌上河图”来比喻“买全球卖全球”、外商云集、热闹非凡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如今,在这幅“义乌上河图”中,义乌市场经营户正以创新的经营理念,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推动义乌小商品供给升级。
“创艺厨具”的市场观———“研究市场需求,瞄准市场定位,把20元的产品卖到200元甚至2000元”
这是一把看起来很普通的咖啡勺,经过设计师的创新设计后,它的外观、价值被彻底改变,深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者的喜爱。
“好的产品要接市场地气,产品的外观设计要符合当地的特色,消费的人群要定位清晰。”“创艺厨具”总经理刘萍娟告诉记者,不久前,她应沙特阿拉伯客户邀请,前往当地进行考察,了解客户需求,搜集当地的文化特色、民俗风情、建筑风格,寻找设计灵感。
回到国内,刘萍娟根据当地建筑风格,设计了一款花纹木柄锅,沙特阿拉伯客户看到样品后,当场就下了订单,价格是同类产品的10倍。
“企业要提升供给质量淘汰落后产品,转而通过创新升级生产工艺、研发设计新产品,把20元的产品卖到200元甚至2000元。”刘萍娟说,每当发现一个具有较高经济活力的市场后,“创艺厨具”都会深入当地展开市场调研,并快速设计出对应的产品,构建起该市场的产品体系。她表示,针对产品的营销,拓市场、保份额就是一场“战役”,而不断更新换代的优质新产品就是“武器”。
“奥祥文具”的研发观———“每年将销售收入的70%投入到600余款新品研发中,靠创新‘闯’出一片新天地”
一支笔能变出什么花样来吸引消费者眼球?
义乌制笔大户“奥祥文具”凭借每年将销售收入的70%投入研发600余款新品,升级生产工艺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在文具行业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下,硬是靠创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别看一支小小的中性笔,背后的配件、外观设计、附加功能每一个部分的推陈出新,都考验着公司的研发实力、转型决心。”“奥祥文具”总经理虞红亮说,比如其中一款磨磨乐触屏中性笔是针对印尼市场研发设计的新品,当地经销商可从中获取10%的利润,每年在印尼市场销量为300万支,已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一组产品数据对比中,或许可以看出“奥祥文具”提升供给质量的转型升级路径:2017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中性笔占总销售量的20%,比2016年上升了75%。
“不断推出新产品是企业实力的表现,也是客户认可企业最重要的参照标准。”虞红亮感慨,每一款新产品推出的背后,既是研发团队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的展现,又代表着企业产品结构的快速优化。
“悦来客栈”的消费观———“针对市场趋势和消费心理,发现‘痛点’、研究‘痛点’、解决‘痛点’,循环推进,推陈出新”
户外用品已经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怎样研发出直击消费者“痛点”的新产品?5年前,“悦来客栈”负责人朱悦来带着这个问题,设计了一款便携式旅行包,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
每一款新产品都是“合力”的产物。最初,朱悦来通过搜集采购商、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后发现,“便携性”一直是消费者强调最多的一点,但市面上销售的旅行包大多不能折叠,强行折叠会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获取这一消费“痛点”后,朱悦来立即与设计师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设计便携式旅行包的款式和功能,消费者反映的“痛点”问题被逐一解决,该便携式背包一经推出,每月销量达2万个,主要销往印度、菲律宾等国家。
“迎合市场发展趋势和大众消费心理,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是品牌立身的唯一原则。”朱悦来认为,从不断与消费者互动发现“痛点”,到设计研发对应新产品,再到持续投入改良创新,这种循环推进式的新产品研发过程,正是“悦来客栈”内外贸连续增长的秘诀。
如果要给义乌贴一个标签,毫无疑问,相信大多数人脱口而出的就是“小商品之都”。而如今的义乌正致力于在这个标签前面加上一个词:世界。
如何从小商品之都迈向世界小商品之都?一个重要通道就是“一带一路”。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外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外交的一大积极举措,对内而言为义乌等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也对义乌等城市构建内畅外联交通布局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作为“新丝路”的新起点,义乌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结合义乌实际,以“义新欧”中欧班列为连结点,以跨境贸易为新增长点,以“万国之都”为新特色,加快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建设。
一带一路元素之1:义新欧班列
“我身边这些堆积如山的、印有中欧班列标识、并装载着来自于义乌甚至是浙江省各地区日用小商品的集装箱,即将在今天晚些时候搭乘中欧班列抵达西班牙马德里……”5月13日,一档《中欧班列——义乌商人重要的物流工具》直播节目刷屏了义乌人的朋友圈,让世人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义乌以及中欧班列(义乌)的身上。
这列将中国货物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带回国的中欧班列(义乌)就是一带一路的生动体现。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提到了义乌以及中欧班列(义乌),将它再一次推介给来参加论坛的各国代表。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不仅仅是因为这趟班列传统的载货功能,更是因为它成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连结的纽带,实现了贸易的互通有无,更实现了高性价比贸易的互通有无,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经贸合作带来了更多样化的可能。
从2014年11月18日首列义乌-马德里中欧班列开行至今,三年时间,义乌已开通中亚五国、德黑兰(伊朗)、车里雅宾斯克(俄罗斯)、扎里沙里夫(阿富汗)、里加(拉脱维亚)、明斯克(白俄罗斯)、伦敦(英国)等8条线路,成为全国开通中欧班列运行线路最多的城市。目前中欧班列(义乌)已实现每周去程2趟、回程1趟的常态化开行。截至4月29日,中欧班列(义乌)欧洲方向已累计开行142列,其中去程129列,回程13列。
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既不靠海、又不沿江的内陆城市义乌拥有了自己“走出去”的通道,这个通道让义乌有了更快步伐“走出去”的主动权,也让义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更加紧密。目前,义乌已经与8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保持官方交流往来,与西班牙巴塞罗那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24座城市结成“姐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2016年,义乌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229.46亿元,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贸易1145.47亿元。义乌全市出口前十国家中除美国、阿尔及利亚外其余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今年1到2月,义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59.5亿元,同比增长6.2%,占出口总额的51.9%。
一带一路元素之2:进口商品展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论坛提出从2018年起要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而早在几年前,义乌就已经在深耕这块“试验田”。2012年,义乌创办进口展,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了。
2015年,义乌调整方向,提出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经贸为主轴,以日用消费品为重点,致力于打造中国进口日用消费品展会第一品牌。当年6月4日至7日,2015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主题为“推进互联互通,共享中国机会”。展会参展企业达到1500家,其中80%的企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会期间更设置了“一带一路”国家馆。
在2015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为期四天的展会期间,达成意向代理协议逾万项,总成交额11.79亿元,参观和采购商累计达17.6万人。
2016年,义乌继续朝这个方向奋进。5月13日至16日,2016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举办。这届进口商品博览会提出了“汇聚全球精品,引领中国消费”的主题。与上届相比无论是在参展国家数量、参展企业规模还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据数据显示,这届展会共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60家参展商参展,设国际标准展位2113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共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马来西亚、印度等39个国家和地区企业集体亮相。与此同时,展会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展会期间意向总成交额12.51亿元。展会与市场联动效应明显,会后有763家参展企业、1817种品牌落户义乌各大市场,进而销往全国各地。
从几届进口展参展情况上来看,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参展国家和地区愈发青睐义乌,愈发愿意到义乌来推介。义新欧成为了义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微信”,让义乌以及这些国家贸易合作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一带一路元素之3:1.5万外籍友人
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各色各样的人在街上自由地交谈、聊天、微笑,而周边并没有人驻足。市民丝毫不惊讶于周围有这么多的外国友人,有时外国友人在他们身边经过,甚至是坐在他们边上和他们聊天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一幕发生在浙江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
义乌作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年入境境外人士约43万人次,常住外国人1.5万人。如何让这批人留下来,让这批人更好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鸡鸣山社区素来有“小联合国”之称,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926名境外常住人员,其中有一半左右的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书记何文君表示,鸡鸣山社区由于人员组成结构复杂,在管理和沟通上存在一定困难,社区采用政府购买社工专业服务的方式引入同悦社工,在鸡鸣山社区推行“国际性融合社区”建设试点,通过专业服务、语言培训、生活服务、跨文化交流、商务交流为外商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服务,从而协助境外人员更好融入义乌。
目前鸡鸣山社区已经成为义乌管理外籍人士的一个“样本”,未来义乌将通过更多样化的管理与更包容的心态,让“一带一路”不仅在贸易上开出花,更在文化交融上结出果。
根据 中新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