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06|回复: 0

贝聿铭的“桃花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1 02: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6貝聿銘的「桃花源」.jpg

  图:苏州博物馆别具中国园林的文化内涵\作者供图

  西方哲人造“乌托邦”,中国古人筑“桃花源”,心之向往的梦。香港常被戏称为“石屎森林”、“弹丸之地”,但它也完美诠释了“中西荟萃”、“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精神。港式饮食是一方面,城市景观更甚,走在中上环一带,就像穿越时空,一边是中银大厦、滙丰银行般现代摩天大厦,一边是百年“大馆”的前中区警署建筑群,转角还可能遇到文武庙,让人惊喜。这犹如繁华闹市中的精神栖息之地。

  前一阵在“恶补”《国家宝藏》,意外地被苏州博物馆圈粉,应该说是被贝聿铭设计的苏博新馆惊艳,一眼就被吸引了,於是决定到苏州一探。

  百岁的贝聿铭在建筑史上的成就毋须赘言,“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立兹克奖得主。香山饭店,北京西北郊的森林野趣世界;中银大厦,维多利亚港的天际线夺目地标;玻璃金字塔,罗浮宫院内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

  “中国风”一直深受国际社会热捧,却鲜有人能解构那些文化符号背後的故事。贝聿铭是其中佼佼者,他的建筑美学糅合中西古今文化精神,浑然一体,不流於形式。其封山之作留给了故乡,苏州。

  在苏博走着,看着那些令人欢喜的植物和建筑,心想走在路上的怎麽是我这种匆匆游客呢?未见仙风道骨之士,也应是清矍鹤发的老者,清清爽爽的少年书生。馆内处处可见中国园林的风骨,建筑的结构、草木的布置、门窗外的景致安排,每个细节皆是匠心之作。博物馆的建筑环绕在中庭湖泊四周,隽永婉约,让人回味无穷。园中极富盛名的山石布景,白墙黑瓦格外夺目,既有盆景般的精致,又得山水相应的意趣,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竟还有些枯山水的禅意。这也是让贝聿铭最为煞费苦心的。他以“宋四家”之一米芾的一幅山水作品为蓝本,“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将巨石劈切成片,通过燃烧,制造出阴影,做出立体的效果,进而调整每一块石头的位置,使石片颜色由深入浅、高低错落地排砌於墙前,形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的山水画。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

  馆内走廊的屋顶有点像苏州传统的坡顶,几乎都是三角或菱形对称,镂空设计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地上光影斑驳,顿生恬静的舒适感。来回穿梭时,通透的玻璃窗层层叠叠,点缀着夏天的藤系植物,望向窗外,看到依依翠竹和中庭花园,使人不由慢下了脚步,享受片刻宁静。除了建筑,苏州博物馆的藏品布置也透出江南之韵,更有一件镇馆之宝──五代秘色莲花瓷碗,温润晶莹,捩翠融青,细腻的瓷器将中国的传统审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生天地,忽如远行。桃花源记,大美不言。

  【来源:大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3-28 07: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