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1|回复: 0

抱璞含真——和璞(祖京强)绘画作品展将于北京798艺术区举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4 21: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6抱璞含真——和璞(祖京强)绘画作品展将于北京798艺术区举办.jpg
“抱璞含真——和璞(祖京强)绘画作品展”将于2018年6月16-18日在北京798艺术区北京元素画廊展出,并于6月16日下午3时在开幕。此次展览以工笔佛像、荷花和写意芭蕉、荷花、牡丹、枇杷等主要创作题材,共展出和璞(祖京强)先生的作品50余幅。作品表达了艺术家内心对于禅理与自然物象的体悟,“饱含了他来自灵魂深处的虔诚和笃定”,令观者能够藉由艺术的享受追溯到自然的精神本源。
  
  和璞简介
和璞(祖京强)。2010年-2013年,求学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9年-2011年,求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佛教文化研究生班。2004年-2006年,辅修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3年-2006年,求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专业,获优秀毕业生称号。2002年-2006年,求学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获学士学位。
自负笈京师十余载。金石书画之余,自幼雅好诗文、昆曲,及稍长乃研修茶道、尊儒崇道慕佛。为以人 “诚、敬(静、净)真、和、朴”为本。
现为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教师。中国宗教艺术网理事。
和璞(祖京强)艺术年表
2018年6月,举行个展“抱璞含真——和璞(祖京强)绘画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北京元素画廊举办。
2017年8月,参加“金石为开——第二届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在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展览馆举办。
2017年,学术论文《禅画——以心印心 心心不异》发表于国家宗教局《中国宗教》2017年第3期。
2016年6月,参加在日本京都美术馆举行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骆芃芃导师及其研究生赴日交流展暨第31届日本随风会书法篆刻学术交流展,并赴日本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文化考察。
2016年1月,工笔作品《夏日双清》应邀参加“‘学人·学养’中国当代中青年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淄博广电书画院展出。
2016年1月,工笔作品《寻梦》(昆曲《牡丹亭》人物系列)应邀参加中国文化报主办的“返本开新——美术文化周刊创刊三周年作品展”,在涵芬楼艺术馆展出。
2015年12月,禅意工笔作品《洞山悟道》、《严阳说法》应邀参加“翰墨中华——传统书画艺术展”,在中国政法大学展出。
2015年10月,“云水禅心——释子朗宗&和璞汉传佛教书画艺术展”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展厅展出。
2015年6月,禅意工笔作品《洞山悟道》应邀参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佛教书画艺术展。
2015年3月,创作完成昆曲剧本《曹溪路——禅宗六祖大师传奇》,全剧共14齣演绎慧能大师一生经历。
2014年9月,工笔重彩作品《十一面观音像》被北京大学图书馆永久收藏。
2014年9月,工笔重彩作品《十一面观音像》应邀参加首届中国宗教艺术展。
2014年,多幅工笔重彩菩萨像作品应邀参加798艺术区俊德堂书画收藏展。
2013年7月,书法作品《弘一大师传奇·踏雪》(自度曲)四条屏、篆刻作品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毕业展。
2012年11月,参加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六百场纪念演出“2012昆曲雅集”书法表演。
2011年10月,参加成都双年展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演出书法表演。
2011年4月,白描作品《弥勒佛》、《钟馗》应邀参加首届中国画节暨纸上春风首届中国当代扇面百家邀请展(山东潍坊)。
2008年5月,参加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百场纪念演出书法表演。
2008年4月,参加香港拔萃书院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演出书法表演。
2007年~2014年,参加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演出书法表演700余场。
2006年10月,组织、策划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古莲社艺术展》。
2006年7月,参加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50周年纪念演出。
2006年,工笔画《京剧人物杨太真》入选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等联合举办的首届《“地球、生命、和平”大型活动人物画展》。
2006年,作品油画《北京胡同》、素描《老汉人体》入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在校学生美术作品年鉴。
2005年,书法作品《楷书条幅》入选日本第二届真太阳国际书道展,并获社会人部奖状。
2005年,学术论文《书家怀素与酒》获首都师范大学科研立项一等奖。
2005年,油画作品《钟馗嫁妹》入选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五届学生作品年展。
2004年,参加北京昆曲研习社纪念朱家溍先生逝世一周年演出。
  
  《翠碧长青》
  
  《妙莲苍荷》
  
  《富贵吉祥》
和璞之精神
和璞是我的挚友,也是我的同学。我初认识他时,是2009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班上,知道他叫祖京强,学画画。同学们每每在一起讨论佛法时,总有他的声音。后来,接触多了,才知道:祖京强,号和璞。他这个人就和这个名字一样,是一块天然的未加雕刻的璞玉,言谈举止中透露出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身上少有的精神。
京强有一种质朴的精神。他给自己起名叫和璞,与此精神恰好相应。璞玉是质朴的,京强也是质朴的。这种精神的养成可说是“众缘和合”,既有天然的禀赋,又得益于后天的修习。先天给了他质朴的品质,他又在后天把这种品质打磨成的一种精神,这从他的朴实的文字可以看到,在结集求学问道的作品时,他说:“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没有绚烂华丽的雕饰,没有应和时髦的做作,亦没有食古不化的刻板……唯有‘琢玉’般的不懈坚持”。不论创作哪一类作品,他质朴的精神都能渗透其中,比如在创作佛像时,他是严格按照仪轨来进行的,缘起、构思、观想、创作的过程皆如律如法。又如在创作《洞山悟道》时,他“反复阅读洞山良介悟道过程”,将自己置身其中进行体验,先作一画,但又觉不甚满意,又重新设计了意境,创作出新作品,终遂心意。
和璞有一种坚守的精神。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坚守是非常不易的,但是,和璞做到了。相识十年,每次见到他,虽然都有新变化,但是,坚守的决心没有变,坚守的精神没有变。为了挚爱的事业,他一直坚守在书画领域勤勤恳恳的耕耘。从小时候临摹齐白石作品被评为“逼真”开始,一直到现在,他仍然在坚守。期间他遍访名师,苦心参学,读大学、研究生,皆以此为中心,近二十年来矢志不渝。所以,他现在也积累了诸多成果。他的绘画作品种类多样,有荷花、鸟兽、人物以及佛像等。2015年,其中的荷花、佛像、高僧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展出。他的坚守,其实是对生命的拷问,同时也是自我的一种修行。在他的篆刻作品中有一枚“破迷执”印章,其实反映的就是他对生命的拷问。他说:“迷”必然是情感沉浸其中,却对内在事理混沌不清晰;“执”是固执坚守;“破”必然是要冲出障碍,因此,在篆刻时将上下左右四边均落在“破”字上,四边与印文打通。这样,整体就是通畅无碍的。从中可以看出,和璞对于生命的独立思考有着自己的内在坚守。
和璞有一种融通的精神。和璞涉猎广泛,在艺术领域,不仅有篆刻、书画,还有音乐、戏剧;在哲学领域,有西方哲学,也有中国哲学,乃至佛教哲学;在文学领域,不仅有诗词,还有剧本创作。从他涉猎的领域可以看到,他在艺术、文学、哲学领域均有创作或研究。在北京大学举办展览时,和璞对于书、诗、篆刻、琴、曲、民间宗教等多个艺术领域与学科门类的涉猎就引起了专家们的热烈讨论,专家们认为,艺术是相通的,各种学科的界限也并非不可逾越,对于其他艺术、学科门类的研习对艺术创作可能会产生某“超越”的效果。其实,对和璞来说,更多的是“融通”。他通过哲学训练自己的思维,又通过佛学训练自己的心性,以此达到对生命的深度理解,最终将这一理解通过书画、音乐、茶道等表现出来。这其中既是文化的融通,又是生命的融通。这一点,和璞自己也有所说明,他说:“在北大读书以后,内心开始回归,如何面向本心、本土文化精神,如何以能驾驭的艺术方式准确的传达出内心的感知意象,如何以艺术方式再现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精神,成了日常思考的问题。”他的这一思考,其实就是融通。有了这种融通精神,他的作品自然就有了深度,有了力度。
从事艺术创作,最为主要的是精神,每次见到和璞,他那深入骨髓的质朴和坚守,总是深深的影响着我,而他的融通,也常常感染着我。有了这三种最为根本的精神,和璞的作品自然也是发自内心的朴实的有灵魂的真挚、空灵而又厚重的作品。(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景天星)
  
  《映日苍荷》
  
  《煌煌大观》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琉璃光佛
蕉荫莲色庇苍生
很喜欢读祖京强的诗,他的诗里总有一股执拗的个性和洋溢的才华;也喜欢看祖京强写的昆剧本,他的剧作总有一种洒脱、超然而又虔敬之心溢满其中;更喜欢欣赏他的画作,那一幅幅画面里总有浓浓的悲悯之情滚滚而来。
他的画作中,最夺人目光的是不同形态的莲花与形色各异的芭蕉。这些画色彩润泽却又似很浓烈,构图看似多有空白却已溢满全图,用笔看似随意自然却又精心布局,整体画面给人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看似无情却有情”之感。
这两种画面给人强烈的冲击感:看莲花,或菡萏未开,或玉立芙蕖,或迎风徐绽,或已值全盛,一朵朵出污泥而不染,清静而圣洁,令人心生庄严之意。看芭蕉,其叶舒展,大如荫盖,似悲怀,似遮庇,令人顿觉清凉。丝毫感觉不到“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的无聊心绪,却是“阴满中庭”“舒卷有余情”的博大情怀。由此,我感受到从画面中涌出的,是作者的坦荡人生以及无尽慈悲。这,也就让我们自省,反观自己的人生。
我们生在凡尘,始终摆脱不了对“我”的种种照看:以“我”为中心,形成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同事情、乡情、家国情……这些因“我”而形成的“情”,就像巨网一样将人紧紧缠覆,挣脱不得。加之对名利的追逐,对权力的崇拜,未得时患得,得到时患失;一欲满足,新欲又来;得不到时焦灼,失去时痛苦。一生中清静时少,烦恼时多,就如身处牢狱,又如身处火宅,这人生恰似水深火热的苦海,令人“无归无救”。时而自恨愚痴却难得智慧,时而放逸其中却徒留伤感,时而望极无涯却深感茫然。
然则如何而乐耶?但看莲色与蕉荫。
莲,生长于淤泥,却毫不染着,永远保持着自己的清静本色。她既不留恋水之柔情,也不贪着泥之肥沃,让自己静静地独立于水中央,悄悄地绽放美丽,悄悄地释放芬芳。《华严经》说:“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不着”便是不执着,不执着方能不被困,不被困方能无烦恼,无烦恼方得心清凉。
蕉,看她向上向外努力伸展的阔叶,便知她与人一样也有欲望。不同的是,我们的欲望,是向内的,是围绕自己这个中心的,是私欲,表现为永不满足的贪婪;而她的欲望却是向外的,是面向天地众生的,这是无私的施舍之欲,表现为广庇众生的慈悲。贪婪是烦恼之源,慈悲是安宁之源。
再反观我们当代社会,缺少的不正是莲之“不着”与蕉之“慈悲”吗?对名利的极端追逐,对“情”的强烈占有之心,都是来自对“我”的单向关照。人与人之间多了争夺,少了温情;多了灾难,少了安宁;多了冷漠,少了慈悲。父子兄弟之间反目,邻里朋友之间无信,岂不悲乎!
感谢这蕉荫莲色,其朴拙之姿让人忍不住细细品味,不忍离开。她们超越了精雕细刻,超越了自我,超越了执着,满满的向天地间播散着慈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6 17: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