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0|回复: 0

隐含在香港路牌上的密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0 10: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4.jpg

  图:香港的路牌见证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作者供图

  那个一头蓬松鬈发的汉密尔顿—戈登先生,每周末我都会在路上见到几次。他作过英国的外相和首相。他离我住的地方只隔着一条街……我说的是那条以他命名的街道。香港有许多以英国官员命名的街道。虽然人们对这些异国名字见怪不怪,但未必知道这些路牌隐含着权力与历史的密码。

  大量以人名命名的街道是香港城市文化的一个特点,而在中国其他城市极少看到冠以人名的路牌,更看不到以英国人命名的街道。例如在北京,除了孙中山、张自忠等三位抗日英烈之外,再无以其他现代名人命名的街道,即使毛泽东、邓小平也未享有这种殊荣。不以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街道名,这是毛泽东亲自立下的规矩。在当年社会主义阵营的十几个国家中,中国是唯一作出这样规定的国家。今日在中国一些大城市中所见的「中山路」、「张自忠路」都是过去国民党当政时留下的。

  香港以人名命名街道是跟从英国的传统。表面上看,这是表彰和纪念那些人的军功政绩,但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功能:用这些符号来体现英国管治香港的权力。最明显的就是那些以英王、英国内阁大臣及港督命名的街道。

  除了宣示权力之外,路牌还具有讲述历史的功能。例如那些以鸦片战争人物命名的街道,它们的名字可以连成长长的历史文本,告诉我们英国殖民者如何来到香港:

  「鸭巴甸街」是以英国政治家鸭巴甸四世伯爵命名。他的本名是乔治.汉密尔顿—戈登(George Hamilton-Gordon)。一八四一年至一八四六年,他在卑利(Robert Peel)首相的内阁中担任外相。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在上届政府──兰姆(William Lamb)内阁的後期爆发的。卑利内阁上台後,便由汉密尔顿—戈登主导制定对华政策。他秉承前任外相亨利.坦普尔(Henry Temple)的「炮舰外交」,强迫清朝政府接受不平等的条约,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及割让香港。

  「士丹利街」是以作过三届英国首相的爱德华.史密斯—士丹利(Edward Smith-Stanley)命名。一八四一年至一八四六年他在卑利内阁担任殖民地大臣时,正值在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他是负责中英谈判具体事务的内阁官员。据说他对占领香港的意义以及香港的前途一直存有疑虑。可能因为这个因素,他力主把香港建成贸易自由港。

  「歌赋街」与诗歌词赋无关,而是英军将领休.歌赋(Hugh Gough)的名字。他原是驻印度麦索尔的英军司令。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他被调来担任英军总指挥,取代作战不利的懿律(George Elliot)少将。香港的歌赋山和「歌赋山道」也是以他的姓氏命名。

  「砵甸乍街」是以第一任香港总督亨利.砵甸乍(Henry Pottinger)命名,本地华人则习惯称它「石板街」。砵甸乍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官员。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他被任命为英方的全权公使,赴南京与道光皇帝的钦差大臣耆英进行谈判,代表英国在《南京条约》上签字。战後他被任命为第一任港督,但只做了一年便因政见不合而被调离香港。

  「卑路乍街」是以英国海军军官爱德华.卑路乍(Edward Belche)命名。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他作为「硫磺号」(HMS Sulphur)的船长,参加了攻打广州、舟山等地的战役。在《南京条约》签字之前,卑路乍迫不及待、抢先率领英军在香港登陆,宣示英国正式占领这个小岛。此後,他又趁机对中国沿海水域进行了勘测。

  「伊利近街」是以英国政治家伊利近八世伯爵命名。他的本名是詹姆斯.布鲁斯(James Bruce),作过北美总督、加拿大总督。在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他被派往中国,担任英方的全权谈判代表。即是他当年下令英军抢掠及焚烧北京「圆明园」,并迫使满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布鲁斯的顶头上司正是那位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在兰姆内阁任外相的亨利.坦普尔。此时他作了内阁首相。香港的历史学者通常叫他「巴麦尊」(Palmerston)。其实这不是本名,而是他的贵族称号—巴麦尊子爵。他不是唯一享有此称号的人,前後共有四个「巴麦尊」,而他是第三代子爵。坦普尔作过三届外相和两届首相,因强硬推行「炮舰外交」而恶名昭着。他对十九世纪的中英关系有重要的影响,是两次掀起鸦片战争的祸首。

  所以,这些路牌既是权力的隐喻,也是历史的见证。虽然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留下的印记每日可见。不过,现在许多人都未必了解这些街道与香港历史的关系,即使每天与这些历史人物同行,也视而不见。实际上,香港在历史教育方面长期存在「失忆」的问题,而这正是造成今日青年人身份困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香港回归二十年之後,我们应该怎样重新讲述香港的故事,这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来源:大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7 13: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