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6|回复: 0

蓟门飞雨一学人/与故宫博物院共同起步的单士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 00: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3薊門飛雨一學人.jpg

  图:单士元在神武门西马道之西的老办公室里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参加故宫博物院工作时,故宫乃至文博界健在的前辈学者专家,单士元(一九○七至一九九八年)先生是年龄、资历都比较老资格的,不论是在故宫还是在社会上,大家都称他「单老」。一九二四年底逊帝溥仪出宫没几天,故宫博物院尚未成立,他就进了故宫;中国古代建筑科学研究的开山祖师朱启钤(一八七二至一九六四年,字桂辛),一九二九年筹建「中国营造学社」,他是最早的社员。仅凭这两条,就奠定了他「老行专」江湖地位。在我参与的学术活动里,古建筑界是比较讲究辈分的。每次开会,单老都是排第一,主持人民大会堂建筑设计的总建筑师张鎛虽名气很大,但他是营造学社社员梁思成的弟子,比单老几乎晚一辈,故一直屈居次席。

  现在北京城所在位置,是西周初年蓟城所在地,後世称北京古城为「蓟丘」、「蓟门」,「燕京八景」有「蓟门飞雨」,都有凭吊的意味。单老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故宫博物院一直工作到逝世前一个月而未曾退休。他曾笑称出生於光绪三十三年,经历了辛亥革命、溥仪出宫、故宫博物院成立、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风雨兼程七十多年,从「书记员」而成为明清史学者、档案学开拓者和古建筑学专家、副院长、院顾问,正是「蓟门飞雨一学人」。

  十七「进宫」,奉献终生

  单士元,字君实,青少年时期在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办的中学读书,後来在北京大学史学系听课。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五日,冯玉祥主持北京政局,「摄政内阁」会议决议溥仪移出宫禁,成立了以李煜瀛(石曾)为委员长的「清室古物保管委员会」,後改称「清室善後委员会」,请北大教授和教职员等负责清点清宫物品。单士元随文学院教授沈兼士等先生,来到清宫参与点查文物。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故宫博物院成立,院内设古物、图书两馆,他在图书馆。清宫藏书有「天禄琳琅」、「宛委别藏」宋元善本书和明版精品,几乎囊括了传世宋元版书的大部分。後来藏在大高玄殿的清代军机处档案从图书馆分出,成立文献馆,他就在文献馆整理研究清代档案,参与编辑出版《史料旬刊》、《文献丛编》、《掌故丛编》,至今已成为经典史料。

  有一次谈到他本人以及不少故宫老人都不会喝酒,说:「清室善後委员会点查清宫物品之初,紧跟着溥仪出宫不久。当时溥仪住的养心殿、婉容住的储秀宫、文绣住的长春宫等处,留下不少吃的、喝的东西。因为这些都不是古物,大家见到开了盒的饼乾就吃两片,见到开了瓶的酒也喝两口。有一天一个年轻人不胜酒力,喝了两口就醉倒了,躺在地上起不来了。从此就规定,故宫人不准喝酒,以防损伤文物。」那时能进故宫工作不容易。在老北京,到买卖家当夥计一般需要一家「舖保」;进故宫做工,除严格审查之外,还需要两家舖保。因为发生事故,一家舖保是赔不起的。能进故宫工作大多是本分可靠人家的孩子,有了这样的规定,这些孩子自然乖乖听话,管教得一辈子都不喝酒。至於那「御膳」是什麽味道,单老直言,没什麽特别,都是外面能见到的牌子,就是从外头商店里买的洋饼乾、洋酒。

  溥仪出宫时,将《快雪时晴帖》夹在自己的行李卷中,准备蒙混过关,被把守神武门的国民军军警查出并扣留。单老说,这是溥仪出宫当天,他还没进故宫。此时「清室善後委员会」还未成立。李煜瀛为首的一班执事者,特意到市面上买了个大保险柜,将此帖放在里面。後来人员更替,保险柜的钥匙却不知了去向。於是只好从市面上请来开锁匠,把保险柜身後凿了个大洞,才将法帖取出。这时他已进宫,看到凿开的保险柜放在御花园顺贞门外。

  单士元保存了一张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参与点查清宫物品时,在乾清门前的留影。笔者推测摄影者为中国摄影界先驱,後来成为故宫古陶瓷专家的陈万里。此时陈万里以北大校医,作清室善後委员会专业摄影师;後来他留在故宫,发起窰址考古发掘,进而确定传世瓷器的窰口,是古陶瓷科学研究的先驱。

  大师引领,走上治史

  单士元学习认真,积极上进,一九二九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师从明清史专家孟森,学习中国历史、金石学,主攻目录学和明清史。後来老师还有陈垣(陈援庵)先生等。孟森(一八六九至一九三八年),字蓴孙,号心史,世称孟心史先生,弟子们则直称「心史先生」以表尊敬。他是清史研究杰出奠基人,其着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单士元当时作的课题是晚清外交「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导师是孟森教授和国际法专家朱希祖教授。单老曾对笔者说,朱希祖先生讲授二战前国际法「大使」、「公使」的区别:大使既代表国家,也代表国家元首个人,故名「特命全权大使」,可以直接约见驻在国元首;公使则只代表国家,而不代表国家元首个人,进行公务联系,而不与驻在国元首有直接联系。晚清对外交涉剧增,清朝原有「理藩院」已无力应付,但最高统治者认为中外关系只是商务来往,故称「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反映了当时认识的局限性。

  一九三一年,单士元完成了《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大臣年表》,这是当时修《清史稿》里不具备的。两位导师都写了序,胡适题写书名。孟师作序认为:「详明核实,可以补旧史之阙,可以拾《清史稿》之遗,可以助研讨外交史者知人论世之力。」一九三六年在山东成立「中国图书馆、博物馆协会」,单士元在会议上宣读论文《档案释名发凡》,引起很大反响。这是最早提倡建立「档案目录学」的文章,他也因此成为学科开拓者。

  单老珍藏着他与张鸿翔、商鸿逵、吴丰培「孟门」四弟子,於一九三七年夏「卢沟桥事变」前夕,在天安门西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为心史先生七十大寿祝寿的合影。此地在明清北京城属於「澄清坊」,故题为「澄清晋爵」。人老了更加怀念逝去的师长,他每每对笔者说:「那一代学者是真正的大师。听他们讲课,就是一种享受。」心史先生器重信任这位弟子,将自己史学研究日记传给他,一本一本摞起来有两市尺厚。可惜「文革」期间被抄走,下落不明。而胡适题名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大臣年表》,因为落款「适之」,红卫兵不知道这就是胡适,後来又退给他。

  半农「段子」,同学佚事

  因为与单老朝夕相处,老人家也经常提起上学及同学们的往事。

  北大教授刘半农一九二○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写过一首白话爱情诗《教我如何不想她》,音乐家赵元任(编者注:赵元任一方面是中国着名语言学家,另一方面对作曲亦造诣深厚,故称音乐家)谱曲,传唱一时。大约是一九三○年除夕,校长蒋梦麟邀请本校教授、研究生,在北大二院(旧址即今景山沙滩後街教育出版社)宴会厅举办茶话会,校长夫人亲自为大家斟咖啡。蒋校长提议大家出节目助兴,自己先讲了一个笑话,好比今天说一段「段子」。轮到刘半农先生,只见他站起来不慌不忙吟诵道:「教我如何不想他,几时同他吃杯茶?今日一见是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

  这首打油诗模仿一位女孩的口脗,说为那首爱情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所感动,想像作者定是一位翩翩少年,因此朝思暮想与仰慕的白马王子相约会面,一叙衷肠。孰料及至相见,竟是老态龙锺的衰翁,大失所望之下,再也不想见到他!刘先生的节目引得哄堂大笑。其实当时刘先生不到四十岁。

  单老谈起「文革」下放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因为他年纪不轻了,连领导(当时采用军事编制)安排他看鸭子,天天赶着鸭子下池塘,结果是「二百只小鸭,看到秋後剩下十九只」。小鸭子不同於小鸡,是不容易死掉的。干校四周住的是当地老百姓,小鸭子们有的走失,有的被人家领走,他老人家也懒得去计较。同为孟门弟子的师兄弟商鸿逵,在江西干校是养牛,商先生要离开干校,用车装了行李准备回城那天一早,他养的几头牛不知怎麽得知消息,一起来到他的家门口来送行。

  激於义愤,钻研古建

  中国古代建筑,本来是与在古希腊、古罗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建筑相颉颃的东方建筑的代表。但由於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西方学者在编写世界建筑史时,竟然根本不提中国建筑,还声称:「中国人没有本领研究自己本国的建筑文化。」中国现代文化、学术一代宗师朱启钤先生,於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展开古代文化遗产科学保护,於一九三○年二月,正式创立「中国营造学社」,致力於唐宋以来木结构建筑保护、测绘、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科学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他开创了中国古代建筑科学研究道路,古建筑界尊称其为「朱桂老」。单士元激於义愤,率先於一九二九年参与筹建。学社先後网罗了梁思成、刘敦桢、张鎛、林徽因、罗哲文、王朴子(王璧文)等一班年轻有为的学者为社员,进而培养造就了中国古代建筑科学研究的第一代学者专家。学社经费先是争取到一些西方退还的「庚子赔款」,後来是老先生倾其所有,最终至一九四六年因经费无以为继而停止活动。

  单老以自己的史料特长,在文献部展开古代建筑史研究。一九三七年,他与王朴子一起完成出版中国首部编年体建筑史——《明代建筑大事年表》,至今仍为中国古建筑研究必备书。新中国成立後,故宫古建筑保护提上日程,单士元被提拔担任副院长,专责古建保护和维修、管理。

  我到故宫後担任院长办公会记录,单老是副院长,後来改任顾问。院长办公会最棘手的问题,是研究在古建筑里改善文物藏品库房。从古建筑保护角度说,不能大动干戈改造;从藏品库房要求看,必须做足防水防潮和密闭乃至设施现代化。这样的问题研究过後,古建部的同事经常会私下里悄悄问我:「单老为我们争了没有?」宫殿建筑、院藏文物,在单老心里正像手心、手背,两面都是自己的肉,你让他怎麽争?所以後来下决心在内务府旧址下,建造地下文物库房。

  心仪角楼,推重北门

  故宫博物院总部办公一直在故宫北门神武门里。单老晚年常说:「两天看不见神武门就难受。」这还有更深层含义。单老说:故宫古建筑是元明清三朝留下来的,其中永乐初建时,保留了元代建筑的古风。以四门为例,北门神武门是永乐初建旧物,屋顶高大,屋面曲线舒展,出檐长而且四角微微上翘,造型漂亮极了,那是元代建筑法式,甚至可以直溯宋代《营造法式》。其次是西华门,午门则晚一些;东华门最晚,屋面曲线平直,出檐短,远不及神武门庄严沉着。

  他对素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之称的角楼最为推崇,并指出西北角楼最古朴凝重,是永乐初建时的作品,其次是东北角楼;西南、东南两座後代维修变动较大。永乐时角楼设计的范本,是元大内城墙上十字脊、二重檐的角楼,和午门上十字脊三重檐的「垛楼」。单老曾对笔者说:故宫西北大高殿前的习礼亭,应为元代建构,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时,朱启钤先生曾前往观查,见梁架上写着元代某处建筑名字。当时单老欲将其移建本院所属景山内,因拿不出所需五万元费用未果。

  单老逝世後,按照与他老人家生前的约定,我送他一幅挽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请故宫的书法家王中平兄以颜体恭楷书写,献在他的灵前。单老不是「壮士」,也不会「威加海内」。但凭他在历史学、档案学、古建筑等学术界的贡献、名望和地位,他足够「壮士」,堪称「威加海内」。当日单老拍拍胸脯,颇有些自负,欣然接受了。

  【图文整理:华发网】(作者为中国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19 15: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