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7|回复: 0

黄金工艺 铸造璀璨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31 02: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7黃金工藝 鑄造璀璨歷史.jpg

  图:公主高翅鎏金錾花银冠

  黄金,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徵,以金饰身、通天礼地、权贵象徵……金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涵义。正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的「金色记忆──中国十四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展单位最多、时代跨度最广、展品品类最全的金器专题展,展出了内地十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四十家考古文博单位的三百五十套(八百五十余件)金器,珍贵文物的比例超过70%。

  中国黄金制品产生於夏商时期,历经各民族、各地方文化的融合、创新与发展,呈现出一脉相承又多元共融的格局风貌。本次展览以各地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先秦至元代金器精品为主体,以时代为序,根据不同阶段金器发展的总体特徵划分为五个单元。从北到南,从游牧民族到农耕文明,从欧亚草原到北方丝绸之路,从河西走廊到喜马拉雅东麓,以多元的文化视野、多域的展览视角和数千年的时代跨度,展示中国金器起源、发展、创新、繁荣的历程,更以3400年中国黄金史为引,书写出一部璀璨黄金里的中国史。

  黄金因其具有耀眼夺目的光泽,又不易损耗、延展性强,而被制作成种类繁复、富丽华美的各类器物,显示着不同地域、时代人们的审美艺术、生活情趣和观念信仰。

  「黄金用天赋的色彩描写了生活的诗、历史的事,曾推动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诱发过人类灵魂的贪婪和罪恶。」该展览学术顾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表示:「观看金银器,就是在观察我们自己的历史。」

  金耳环、金饰片、绞丝金环……走进展厅,来自新疆、甘肃、河南等地的一批小型金器,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夏商西周时期,中国金器的发展尚处於萌芽阶段,黄金制品器形较小,纹饰简单,且多为其他器物的附属装饰,或是人体的装饰。齐东方表示,商代北方金器主要用作其他材质物品上的附属装饰,起点缀、装扮作用,金的价值没有被充分的体现。如安阳殷墟商代妇好墓保存完整、陪葬品丰富,却未见金制品。「不难看出,金制品尚未受到特别的重视,也没有用金器表现墓主身份地位的。」

  火烧沟出土金器距今四千年

  此时,黄金制品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於西北、中原和西南地区,其风格南北迥异,反映出不同区域间价值观念和信仰习俗的差异。此次展出的甘肃省玉门市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金耳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金饰,距今约4000-3800年。甘肃省玉门市火烧沟遗址出土金器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一批黄金制品,开启了中国境内使用金饰的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各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日渐频繁,金器的制作工艺与造型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已成为社会地位和财富的重要象徵。黄金制品的类型更加丰富,除首饰、佩饰、车马器、兵器以及货币外,还出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黄金器皿。北方金器制作系统和南方金器制作系统各具特色,使各地出土金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态势,实现了中国古代金器制作的第一个飞跃性发展。

  如湖北省随州市的曾侯乙墓,除了有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古代乐器之王」曾侯乙编钟外,还出土了一套蟠螭纹金盏、镂空龙纹金匕,出土时金匕放置在金盏中。这个圆口、弧腹、平底的金盏含金量约99%,重达2156克,是目前已出土先秦金器中最重的一件。据了解,战国时期的楚国盛产黄金,曾侯乙墓出土金器总重量超过8000克。同时,黄金器皿的出现是金器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勺、杯等是目前先秦时期金制器皿的首次成批发现。

  随着秦汉大一统的确立,金银开采业和制造业的规模不断拓展,金器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在汉代「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的观念影响下,帝王及贵族等对金器的占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金器的制作更加精细,种类也更加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且自汉武帝开通西域以来,西方的金器制造工艺也逐渐被中国工匠所掌握,使这一时期的金器呈现出中西文化交相辉映的繁荣局面。

  金兽结合铸造与锤击工艺

  展览中的西汉金兽,重达9kg,含金量为99%,堪称两汉最负盛名的黄金重器。这只金兽呈蜷曲匍匐伏,左右两腮有浓密的鬃毛,肥硕的鼻梁下宽阔的嘴巴似隐似现,後腿与前腿自然并拢,下颚搁在前爪上,颈部有三道项圈,上有环钮,中空的腹内壁刻有小篆「黄六」二字,「黄」指质地为黄金,「六」为序数。有学者根据金兽头顶的环钮,推测它是一枚金「权」(相当於古代的秤砣),也有学者从虎豹辟邪厌胜的角度出发,将它命名为「镇」。

  值得一提的是,金兽全身的斑纹是整体铸成之後用工具捶击而成,每个斑纹大小相当,呈不规则的圆形。本次展览策展人、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研究部副主任黄玉洁介绍说:「众所周知,整体铸造是汉代青铜工艺中的独特风格。因此,金兽是青铜铸造工艺与金器锤击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两种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属罕见,弥足珍贵。」

  当时间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方输入的金器数量大增,其与中国传统风格完全不同的器形、纹饰、技法为中国金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隋唐时期金器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外来器物的影响下,唐代金器在造型、技术上不断突破传统,将多种文化完美融合,同时又不乏自由创新,并逐渐於唐中期以後完成了金器的中国化过程,唐代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金器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

  唐代金器制作突飞猛进

  齐东方表示,如果将中国古代金银器做一个大跨度的分期,可分为唐代之前、唐代和唐代之後。与世界横向相比,唐代是中国金器制作突飞猛进的崛起时代。

  在齐东方看来,唐代中国金器制造的崛起,应归因於继承发展、原料来源、生产制度和丝绸之路四方面因素。首先,中国金银器经历了夏商周以来漫长的发展,到唐代积累到相当高的水准。其次,唐代采矿的经营有官府和私人两大系统,政府鼓励民间开采金银,并从税收中获益,促进了金银矿业的开发,金银产量之高前所未有。再次,严格的工匠培养制度、服役制度以及生产责任管理制度,将各地的能工巧匠集中到官府。最後,丝绸之路使外来器物及制作工艺大量传入中国,文化碰撞引发金器制造的繁荣。

  展览上,来自法门寺博物馆的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智慧轮盝顶纯金宝函、鎏金摩蠍鱼三足架银盐台、鎏金雀鸟纹银香囊等金器,均出土於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让观众感受了唐代金器制造之辉煌。

  其中,智慧轮盝顶纯金宝函正面錾刻:「敬造金函,盛佛真身。上资皇帝,圣祚无疆,国安人泰,雨顺风调,法界有情,同沾利乐。咸通十二年闰八月十日,传大教三藏僧智慧来完成记。」据介绍,此函为唐代供养器,是唐皇室御用品的首次大发现,揭示了唐代皇室与法门寺的密切关系,其制作工艺也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准,对唐代佛教和法门寺历史文化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鎏金雀鸟纹银香囊作为唐代女性随身携带的饰物,则充分展示了唐代匠人的巧夺天工。整个香囊钣金成型,纹饰鎏金,通体镂空,上半球体与下半球体以铰链相连。香囊内有一个钵状香盂及两个平衡环,香盂与内平衡环之间以及内、外平衡环之间都用短轴铆接,这样巧妙的设计,让圆球滚动时,内、外平衡环也随之转动,而香盂的重心始终不变,得以保持平衡状态,点燃时火星不会外漏,烧尽後香灰也不会撒落出来。

  法门寺博物馆馆长姜捷表示,法门寺出土的一百二十一件(组)金银器,是目前唐代考古发现数量最多、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皇室金银器,为研究唐代金银器制造工艺提供了很好的标本。此次展出的金器,是法门寺出土金银器的精华,代表了大唐文化包容发展、文明互建的成果,也体现了金银器与中国茶文化、香文化、唐密文化等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宋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商业繁荣,金器手工业随之兴盛。其金器制作不仅继承了唐代的昌盛,而且更为普及,民间作坊逐渐成为当时金器制造业的主流,民众化、商品化成为金器的重要特点。宋代金器的种类与造型与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观念意识密切相关,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金器更多地带有中国传统的装饰韵味,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

  齐东方表示,宋代由於黄金大量开采,黄金制品已经从皇室逐渐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中,金银器使用也出现一定变革,地方及私人作坊成为生产的主流,金器的使用商品化和民众化的倾向很浓,专门用於观赏的艺术作品增多,器物造型和纹样也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如展览中魑首金杯、魑首金盘的教子升天纹由天上的大龙和海水中的小龙组成,通过大龙呼唤小龙升天来借喻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

  同时,西夏、辽、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金器则在借鉴吸收周边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富有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风格。如鎏金牡丹纹银牌饰、镂花金荷包、公主高翅鎏金錾花银冠、双凤戏珠纹鎏金扞腰等金器,都在吸纳中原文化元素的同时,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文化风格。

  在本次展览中,观众不仅可以在金器中追寻历史、体味文化,更能直接从视觉上感受中国丰富而悠久的黄金制造工艺。如夏商西周时期,古人已运用范铸、捶揲、锻打、錾刻、镂空、剪切等工艺来制作金器;春秋战国时期,铸造、错金银、鎏金、镶嵌等金器制作工艺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汉王朝赏西域焉耆王金带扣

  这些古代传统金器制作的方式,均可在本次的展品中看到。本次展览展出的一件八龙纹嵌宝石金带扣,距今2000多年,外观与如今的皮带扣十分相似,但工艺和材质却不简单,采用了造模、捶揲、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近看这件金带扣,有一条大龙和七条小龙在急流中翻腾跳跃、或隐或现,龙身多处镶嵌绿松石,龙身花纹和水波纹用纤细如发的金丝焊接而成,其间满缀小金珠。而金珠的制法是将金丝切成小段,再熔融聚结成粒,之後夹於两块平板之间碾研,加工成溜圆的小珠。在带扣上,肉眼很难观察到金珠的焊茬,一个个小金珠排列均匀整齐,光洁清晰。

  根据考古人员研究,这个金带扣应该是作为一种珍贵的礼品,由汉王朝赏赐给西域焉耆王的。由於焉耆国地处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因此在汉朝时期,中原地区也开始加强了对於西域焉耆国的统治。这件具有明显汉代工艺的八龙纹金带扣,再次证明了中原王朝加强对西域的有效统治,并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

  此外,此次展览展出的缀满金片的步摇冠、比指尖还小却栩栩如生的莲花耳饰等。

  该展览将展至十一月二十日。为使观众更了解中国金器文化,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还推出了线上线下立体看展、中国金器文化学术讲座等活动。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3-28 15: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