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首届进博会进入第三天,甘肃省交易团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当天,兰州在进博会上举行经贸对接交流会,与多个国家寻求合作。兰州市相关部门、有关区政府负责人,与来自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的企业代表进行了接洽。
会上,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荣首先代表兰州市政府做了推介演讲。他表示,兰州市正在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重点发展十大类绿色生态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军民融合、数据信息、先进制造等,这些产业都是开放的,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欢迎中外资企业积极参与。
“兰州与泰国的合作交流大门,早已打开。”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名誉主席吴志毅则现场表达了与兰州企业进一步展开合作的愿望。他表示,从2011年开始,兰州就每年组团参加“东盟(曼谷)中国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帮助兰州企业打开了泰国的市场。通过本届进博会,必将大大加大兰州与泰国经贸交流的力度,揭开兰州与泰国乃至东盟合作的新篇章
经过洽谈,当天兰州市贸易促进会与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签订框架协议;甘肃国合技术经贸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土耳其爱客国际贸易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甘肃阿慕尔公司与伊朗玛贺帝国际签订合作协议;兰州国际港务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出口中心、上海集俄促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兰州天宇集团与布里亚特共和国工商会、俄罗斯商业楼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三方合作协议。
除此之外,兰州市与万达集团在北京签订协议,兰州万达城将落户该市,双方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文化旅游新品牌。兰州市市长张伟文、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出席签约仪式。
兰州万达城占地约1300亩,总投资近300亿元,内容包括万达茂、度假酒店群、旅游观光塔、酒吧街、旅游集散中心等。万达茂全部为室内项目,包括海洋乐园、娱雪乐园、体育乐园、水乐园以及商业中心等设施。项目计划2019年开工,2021年开业。预计开业后年游客将超过1000万人次,为兰州创造上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巨额税收。
兰州市市长张伟文表示,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甘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万达城落户兰州,将给兰州带来现代文化旅游体验,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功能,推动兰州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带动甘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王健林表示,万达集团一直看好中国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将继续在全国投资大型文旅产业项目。万达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文旅产业积累的综合优势,努力将兰州万达城打造成“一带一路”文化旅游的新名片,用实际行动支持兰州全面发展。
兰州新区成立以来,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0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76.33亿元,年均增速近30%。
一、全面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小政府、大部制”的原则,设立20个工作部门和公检法机关,承担市一级政府各项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构建了新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街道(镇)三级管理架构。彻底取消管理性事业单位,解决了体制不顺、职责交叉、效率低等问题,政府管理更加务实高效。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承诺制、零收费、代办制、信息化”,将环评(重特大项目除外)、能评、施工图审查等10项技术审查类审批事项改为企业自主实施的承诺事项,审批时限从137个工作日缩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免除所有地方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由工作人员全程代办,正在探索实行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和工程验收并联一站式服务;实行行政审批全程电子化,307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行政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三是创新干部人事管理。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将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整、职称竞聘、评先选优、人员辞留“六挂钩”,建立了科学、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环境。四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强化管理,综合施策,努力降低企业水、电、气、暖、运、住、行、税收、融资、社保、创新等生产经营成本。比如,新增大工业电价降至每千瓦时0.33元,大数据、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降至每千瓦时0.28元;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和社保费用补贴政策;足额供应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降低入区人员住房成本;通过普惠制投资、创新和税收奖励,降低含增值税在内的税负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实实在在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提振了企业投资信心。五是发挥国有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根据发展需要设立市政管理、城市发展、金融投资等七个国有集团公司,推动实体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产业发展、城市经营等方面发挥引领支撑作用,经营业绩倍数增长,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六是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土地银行”,全面推行土地流转,构建新区管委会主导、国有集团实施、村集体经济参与的农村建设发展模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狠抓产业培育,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一是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依托甘肃和兰州产业基础,发挥区位、交通等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二是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围绕构建全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广的大项目、好项目,累计引进产业项目506个,总投资3100多亿元,250多个项目建成投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三是创新扶商服商机制。坚持招真商、扶实商、奖优商,实施普惠制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对所有在新区投资经营、做出贡献的企业,不分新老、大小、性质,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税费总额、科技创新、就业贡献,给予全方位扶持奖励;多途径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积极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用实策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强化功能适配,着力提升城市形象
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56项,实现全域城乡统筹和控详规全覆盖。全面完成1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道路、给排水、燃气、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对外交通互联工程,推进新区与兰州主城区相向融合发展,同城化步伐不断加快。二是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规划建设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基地——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一期入驻4所院校近5万人。建成运营奥特莱斯、瑞岭国际等大型商业综合体30多家;挖掘秦王川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建设“晴望川”历史博物馆、民俗文化村、“一带一路”文化园艺博览园,以及西部恐龙园等一批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商贸、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三是持续加强生态建设。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生态修复4万亩,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6天,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四、坚持创新开放,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搭建创新和开放平台。建成以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为代表的国家和省市级科技孵化平台7个、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平台60多个;获批建成综合保税区、中川国际航空港、兰州铁路口岸等开放平台。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服务。制定出台了科研院所入驻、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68项,转化科技成果297项。引进落地大科学装置创新创业园、中科曙光国产芯片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高科技项目。三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复制推广18项自贸区制度,获批进境种苗、冰鲜水产品、热带水果、粮食等特殊指定口岸,建成运营进口肉类查验场和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在俄罗斯等国设立海外保税仓。开通兰州—达卡、迪拜货运航线,兰州至中亚、欧洲、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累计发运180列,兰州新区空铁海公多式联运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五、注重改善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奔小康工程,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11.01%下降到2017年的1.24%。加快特色小镇和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二是健全就业和社保体系。制定出台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累计安置被征收土地农民9974户3.4万人。全方位开展就业培训及服务,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化就业6.5万人,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22%和97.33%。三是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市场监管等体系建设,集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和谐稳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带一路”倡议已提出三年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一轮高潮。更多的企业借助发展契机开始深挖“一带一路”市场商机,国际间的合作硕果也在不断增多。这三年,地处西部的甘肃兰州尤为明显,兰州市由过去发展的腹地变为国家开放的前沿,国家第五个新区——兰州新区诞生、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设立、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兰州铁路口岸、兰州航空口岸创建,“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行,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通道变为国际贸易物流的大枢纽。兰洽会、文博会等国家级的展会从经贸人文交流上使得兰州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的重地,文化合作中心城市,向西开放的产业集群增长极。
兰州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扩大对外交流,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平台。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在兰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伟大创举,兰州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是构建“一带一路”的指引,而兰州是丝绸之路陆路要冲和重要商埠,是黄河文明东渐西传的中心,是维系丝绸之路精神的重要基石,是丝绸之路精神传承纽带。而且兰州是西部重要铁路枢纽中心城市,是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新亚欧大陆桥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重要支撑力量,以兰州、西宁为核心的兰西城市群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要的经济区、西北重要增长极、重点开发区域和主要城市化地区。
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栾克军说,紧紧围绕“突出‘一条主线’、扭住‘三大任务’、聚焦‘五大发力重点’”的目标任务,立足构建大都市、大产业、大枢纽、大物流、大市场、大平台,着力加快转型发展,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扩大向西开放,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加快建设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兰州新区作为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西北地区及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产业基地、向西开放重要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任。“兰洽会”作为西部地区国际化及专业化的投资贸易洽谈会,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沿线国家、地区、城市经贸交流的重要载体和中西部地区加强合作、加快开发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此外,兰州是中国(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甘肃文化产业集群地,这为兰州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城市的交往又多了一个桥梁纽带,《读者》杂志,《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经典舞剧,搭建出与国际交流的文化平台。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兰州经贸合作交流又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2016年1月,首届“一带一路”中韩产业合作论坛在兰州新区举行,会上正式确定“一带一路”中韩产业园企业总部基地落户兰州新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电子、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现代农业等产业合作。2016年3月,兰州新区马来西亚清真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就像一条纽带和一座桥梁,拉近了兰州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穆斯林国家的距离,密切之间的生产、贸易和文化联系。2016年4月,兰州新区中德产业园达成合作协议,将引进德国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农业装备制造等德国4.0先进技术,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年产值达300亿元人民币。兰州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人文交流也取得了一定进展。2015年至今,兰州市先后与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尼日利亚贝努尔州马库尔迪市、尼泊尔加德满都市、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乌兰乌德市等10个城市签署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议定书,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同时,兰州市与丝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迈开新步伐。举办“新丝路·新机遇”第二届兰州城市发展论坛,并主动倡议发起产业联盟、参加第三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经贸论坛及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经济论坛,就促进中亚国家项目合作进行深入交流、举办中国(兰州)国际水性科技产业大会,成功将世界上第一个水性科技产业园推向世界。成功举办敦煌行·丝绸之路旅游节,同时举办“丝路之光·畅游甘肃之夜”、丝绸之路国际旅行商大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产品展览会和“千万游客畅游甘肃”启动仪式、“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美丽兰州——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年”等系列活动。组织兰州市群星艺术团参加俄罗斯第七届“Berdemlek”国际民族文化艺术节及英国白金汉国际民间舞蹈艺术节,1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兰开展文化艺术交流展演。开展了中亚国家官员培训,举办了中亚国家官员培训班暨丝绸之路青年行活动,俄罗斯、伊朗、中亚五国部分政府官员及留学生代表参加培训,培训活动取得热烈反响,实现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交流。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