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0|回复: 0

圣人故里三分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9 00: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0聖人故里三分鐘.jpg

  图: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里(资料图片)

  京沪高铁「和谐号」从上海虹桥站出发,经过苏州北、无锡南、镇江南、南京南站后,从武胜关大桥过长江,算是到了江北。但无论是在江北人眼里,抑或是在北方人眼里,这里的江北,大概还算不上北方─离真正的北方还远着呢。

  高铁从上海一路到南京,各站点之间的行驶时间,大多在一二十分钟之间。过了武胜关大桥后到滁州,行驶时间一下子拉长了。一路窗外的自然景观,与之前的江南各地亦明显不同。山滑水润的感观,一下子转换到了连绵的丘陵、山坡下的旱地。最明显的是田与地的差别─进入到滁州地界,地里多种玉米,尚未割倒清理的秸秆,仍严严实实地铺呈在平缓的地里,一眼望过去,密不透风。这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双重分界,在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大地》中,有比现代中国文学文本更早的叙述:江北农民王龙和他的妻子阿兰,为逃避饥荒,从宿州一路南下,当他们眼前的景物逐渐清朗水润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闻到了稻花米香,还有白花花的江河鱼……他们跟随着江北饥民,步行乞讨到了长江北岸,而对岸的江南,在他们的心目中,那就是另外一个世界,是天堂。

  当然,无论是《大地》时候的江南,甚至於今天已经快速发展变化了的江南,都不是所谓的天堂。而真正距离天堂不远的,大概并不是江对岸的江南,而是滁州过去之后车行近一小时的曲阜─那是中国历史上的圣人故里。

  但我没有想到,「和谐号」在这里只停三分钟。当时我并没有在座位上,而是靠在车门口,透过门上的小窗口,眺望着远近的一切,不时有一种时空穿越的玄幻感。曲阜,不仅是孔子生长的地方,也是他最终的安息之地。而望着窗外这远远近近的土地、树木,还有地里高低齐整的秸秆,我脑子里所浮现出来的,并不是孔子那万世师表的圣人形象(尽管在高铁站台的广告牌上,就有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群像),而是在猜想,孔子当年这曲阜的土地上主食的食物是什麽。历史文献显示,今天曲阜广泛种植的玉米,大概是十五世纪左右才传入中土的。当然对此亦有另外的说法。但无论如何,在今天的曲阜人以玉米、小麦等为主食之前,孔子的日常所食,竟然成为二千多年之后依靠在车窗边的我挥之不去的好奇。《论语》中记录了不少孔子对於饮食起居的言论,但其中直接言明其日常所食所饮者甚为罕见。

  今天我们能够了解到的,多为孔子在饮食方面疏淡自处的超然态度与圣人风度。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他又说,「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他还说,「饭疏食(粗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述而」)。当然,不少人大概是从后面这句话中,领略到孔子安贫乐道但又自强不息的君子修为与志向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雍也」)。

  而我当时之所以脑子里纠缠在孔子当年的饮食上面,是因为正巧火车上服务员在叫售快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日常生活条件与环境,偶尔或短期处之,或许也算不得什麽。不过孔子所关注的,是处之者主体的因应态度与内在自我的精神状态,「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好一个「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与《论语》中有关孔子食与饮方面的文字相比,《礼记》中的相关文字内容,尽管丰富得多,却更像是饮食卫生健康方面的条例说明,虽然有不少倒是颇合现代饮食卫生标准及健康理念,文字上却过於理性而呆板,读之不亲,不像《论语》中孔子讲饮食,多关涉个人内在的忧乐,也便容易激发起后来者的种种好奇与兴趣。

  大概多少与这种好奇与兴趣有关吧,一八七三年,即将从香港返回英国的传教士─汉学家理雅各,约了好友艾约瑟,一道北上,既是去「朝圣」,也是去向中国告别─之前他在中国(主要在香港)宣教、治学、居住已经三十余年。此行计划游览拜谒的五处「景点」,包括天坛、长城、明陵、泰山,以及圣人故里曲阜。

  理雅各选择曲阜作为他的中国之行的告别对象,并不让人感到奇怪,尽管他的这一选择,后来多少还是在传教士团契当中给他招惹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

  而在理雅各的圣人故里的旅行日记中,最让我惊讶的,是下面这些文字:一八七三年五月十七日。下午我们经过一个村子旁边的时候,见到一片罂粟地。这就是说,人们正在到处栽种罂粟。路边有些老人表达了他们的懊悔,说他们的下一代,肯定会在吸食鸦片的习惯当中长大。想到我们不仅将我们的鸦片强加给中国,而且我们还将引导中国人自己来种植鸦片,这真让人感到悲哀。

  这种带有感情的文字,在理雅各叙述他参拜孔林甚至在孔子墓前的经过的段落中并没有。这也不难理解,理雅各有理雅各的难处─他可以反省甚至批评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包括某些商业机构为了逐利不惜「伤天害理」的举动,但让他哪怕是在日记这种私密性较强的文本中「公开地」表示对於中国圣人的敬仰,以及对於基督教的怀疑或者迷惑,这仍然是一个挑战。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1 0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