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萧国健现场讲解展览特色,认为故宫背後复修的过程最吸引人
从香港到紫禁城,穿过一千九百多公里的距离,穿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从庄严宏伟的外表中,摩挲到细节深处的纹理。「穿越紫禁城─建筑营造」展览正於香港文物探知馆(尖沙咀海防道九龙公园)举行,透过建筑模型、斗拱模型、垂脊装饰和彩画复制品等十八件(套)展品,让观众认识紫禁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建筑智慧。
透过展品认识建筑智慧
是次展览以紫禁城(故宫)的建筑和工艺为主题,介绍紫禁城的由来、规划和建筑特色。展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介绍故宫建筑特点;第二部分以多媒体形式重点展现紫禁城内规格最高的建筑─太和殿;第三部分展示故宫内建筑细节及工匠对故宫建筑的修葺方式,包括金砖、窗、彩画及其工序、油作、木作、斗拱、垂脊装饰,以及各种建筑工具;第四部分为香港中式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包括位於元朗屏山的邓氏宗祠、大夫第和景贤里,让参观者从中了解保育文物建筑的重要性。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文化事务处文物及博物馆事务科总监梁洁玲、客席策展人萧国健,在现场讲解展品并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现场展出的展品包括长春宫建筑烫样(复制品)、清代单翘单昂五踩平身科斗拱模型、紫禁城宫殿建筑使用的方形地砖「金砖」(现代品)、乾清门升降龙天花彩画和太和殿垂脊装饰的复制品等。梁洁玲表示所有展品中她最喜欢的是由萧国健设计的「太和轮廓」,以灯笼布为材料打造的殿内立柱,层层叠叠的竹制瓦片勾勒太和殿轮廓,她说:「他(萧国健)用简约的方式营造出太和殿金碧辉煌的感觉,我觉得这个设计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了。」
可供建筑保育机构参考
另一件展品「乾清门升降龙天花彩画」是位於故宫宫殿内外檐的彩画,它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等级最高的和玺彩画只会用在太和殿等重要宫殿,采用「沥粉贴金」工艺,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彩画不仅艺术价值高,还能为木建筑提供防潮、防腐及防蛀的保护功能。
谈及本次展览的意义,萧国健说:「远观紫禁城,它宏大雄伟,但走近细看,发现最吸引我的是它背後复修的过程。一班工匠将技艺代代传承。」为此,展览将工匠修葺故宫建筑的工具带到香港,向香港观众展现这种工匠精神,也为香港的中式建筑保育工作提供借鉴。
该展览由康文署及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展览免费入场,展期至四月七日。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