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深耕「第三方市场合作」,不仅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开辟新空间,也有利中国产业链升级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对欧洲多国进行国事访问,推动中欧继续深耕「第三方市场合作」。此举不但为中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将促进作为「第三方市场」的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此举切合中国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开辟新空间。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 梁海明&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由中国首创的国际合作新模式,秉持「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第三方市场合作是在面对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下行压力冲击之下,通过发挥中欧的各自优势,进行优化资源分配、释放潜在需求以及培育新就业机会和经济新发展模式。在尊重作为第三方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意愿的前提下,中欧合作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和金融行业等领域,以此促进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助中国产业链升级
上述模式於2015年6月中法两国联合签署的《中法关於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正式提出,此後包括英国、荷兰、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内的二十多个发达国家都积极参与了「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深耕「第三方市场合作」对於欧洲国家乃至整体西方发达国家而言,都是一场「及时雨」,当中有至少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发达国家企业以往到发展中国家投资,要麽是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要麽是绕过关税或非关税壁垒进入并占领市场,但随着时代的改变,尤其是面对新兴国家也前往发展中国家投资,这种模式越来越容易引致「价格战」及恶性竞争。
其二,西方发达国家生产要素的边际回报出现了递减现象,导致整体成本上升。因此,如果发达国家企业要进一步扩充生产规模,将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对此,企业有必要将其生产要素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以此产生「扩散效应」。理论上,此举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又可反过来进一步促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就业以及经济复苏和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但实际上,发达国家企业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因其高昂的成本导致价格也随之高涨,发展中国家不易负担。与产品、服务价格相对「物美价廉」的中国企业进行「第三方市场合作」,则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解决成本高昂问题和避免恶性竞争。
其三,中国和欧洲企业的合作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继续深耕「第三方市场合作」时机已非常成熟。实际上,不少欧洲企业早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获利颇丰。以德国西门子为例,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西门子已与中国能建、中国电建和中石油等上百家中国央企,在「一带一路」的电力、油气与化工、矿山与工业等投资领域开展了合作,由此得到巨大的商机。2017财年(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西门子在中国的总营收达到72亿欧元,比2014财年增长了12%,增速是2011-2014财年的十五倍。因此,在有例可循、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有极大诱因与中国企业展开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图获得更大的利益。
与欧洲乃至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深耕「第三方市场合作」,不仅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开辟新空间,有利於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也有利於中国的产业链升级。
西方发达国家在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殖民地时代的历史渊源,对当地了解甚深,人脉丰富且有的丰富运营管理经营。对中国企业来说,通过联合投标、共同投资等创新合作模式,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共同投资作为第三方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有利於分摊投资风险,以及减少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时可能出现的对抗,增加合作空间,促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已经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发展到工业化中後期阶段,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产业门类不但齐全且拥优质产能,但其产业链地位、核心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不过,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生产设备等优势,又往往被本土高昂生产成本所抵销。因此,若是将欧洲国家先进技术、管理理念,中国的优质产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相结合,不仅符合中国优质产能「走出去」的需要,也可以通过发展中国家扩大与西方跨国企业先进技术的合作,实现技术水平提高和产业链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需要。
沿线国家最为受益
「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则是「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在工业发展方面,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仍处於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技术水平较为落後,虽然蕴含丰富的资源但缺乏资金,更亟需产业技术、装备产能和投融资等的外部支持。
因此,对於这些发展中国家而言,不但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中高端制造能力,还能得到来自西方跨国企业的高端技术、先进理念;不但可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更高性价比的装备与工业生产线,还能推动先进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这对於提升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至关重要,是其加速转型升级的更佳选择,更是其致力於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特别是,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影响其对外贸易和本地就业增长。数据显示,若铁路能够联接及有出海口,可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至少2.8%的出口量。若一个国家在基建上能增加相当於1%的GDP的投入,可直接或间接增加超过100万的就业岗位。在此情况下,由於中国的基建技术、工程能力、工业和价格结构等领域,已具有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且海外基建工程经验也较为丰富,若能进一步结合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基建项目可行性论证、规划实施、风险管控、後期整合运营等经验,进行第三方市场合作,不仅可以从硬件上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和投资环境,推动其经济发展,还能让该国的民众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到实实在在好处。
综上可见,中国与欧洲乃至西方发达国家深化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不仅是对国际合作模式的新突破,更深刻切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区域的发展诉求,将为推动全球各国、区域开展多边合作提供了新的范本。相信未来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下,各方继可开拓新的市场,更可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共赢,此举对於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的意义。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