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1|回复: 0

渤海钢铁为何 4 年干到世界 500 强,又过 4 年却破产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7 1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年间,咱们对钢产量的执念还是很深的,天天惦记着把产量搞上去。
那时候的钢铁,就是现在的芯片半导体,都是先进生产力的化身。
比如说在建国后,经济目标的主要衡量指标就是钢铁。1958 年,为了实现年产 1070 吨钢铁的目标,不少地方大炼钢铁,家里做饭的铁锅都被砸了去炼钢,有厂子的地方追加投资、没厂子的地方就地竖起高炉,声势很浩大。
这个搞法,产量是上来了,但浪费太大,因为多数 " 钢铁 " 都是废物,全民搞芯片不现实,全民搞钢铁也不现实。
痛定思痛,最后只能考虑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规划。
华北和东北就是不错的选择,煤炭、矿石资源丰富,工业底子深厚,铁路运力发达、离渤海湾还不远,很适合钢铁产业的发展。
借助这些有利条件,产量慢慢就赶上来了。1950 年的时候,全国的钢产量不过才 61 万吨,等到了 2000 年,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二百倍不止,足有 12850 万吨之多。



后来就成了绝对的世界第一,其他国家的钢产量打包也赶不上。
但是新问题又来了。
虽然总量很大,但是公司大而不强,2008 年有了四万亿,2009 年的时候,趁势就发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做大做强。
这个文件里,提出了一些发展目标:
比如到 2011 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 集团、武钢集团等产能在 5000 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 1000 万 -3000 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



也能理解,那段时间,咱们刚从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回过神来,头一位的任务就是抓经济生产、想办法复苏。
那就立刻行动吧。
当时天津有四个大的钢铁企业——天津钢管集团、天津钢铁集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和天津冶金集团,既然要做大做强,当地就计划把这四个厂子合并重组,时间短声势大,好事情啊!
于是在 2010 年的 7 月的时候,领导拍板,四家企业合并,起了个很好的名字——渤海钢铁。
渤海钢铁的起点不可谓不高。
业务覆盖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金属制品生产等方方面面,能力不错规模不小,成立之后,还从 8 家银行拿到了总计 1000 亿元的授信额度,实力杠杠的。
合并之后只过了 4 年,渤海钢铁就在 2014 年闯入了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 500 强企业名单,排名 327 位,第二年更进一步,排名 304 位。



按照一般情节,接下来应该是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合并、收购、重组这些大动作的成功率不算太高,文化、组织冲突不少,财务报表怎么合并、合并了之后谁说了算,要做的准备工作太多了,有的光处理文件就得花上一两年。
渤海钢铁也不例外。
因为合并的很突然,当时就有不少人都把这个事说成是 " 拉郎配 "。
啥叫 " 拉郎配 " 呢?其实就有点类似包办婚姻——两家长辈凑在一起,三言两语就把亲事定了,后面的日子保证得出问题。
拿 " 钢铁管冶 " 这四家厂子为例,其中天津钢管算是里面的优等生。
在石油管套等钢管产品这一块,他们的竞争对手都是像欧洲 V&M 公司、日本钢管联盟、阿根廷 Tenaris 公司这些曾经垄断全球市场的巨头,研发实力、生产规模啥的也算是位居全球前列。
剩下的三家厂子就差了不少,产品竞争力一般,经济效益也一般般。
如果说问题仅仅停留在生产层面,也还好办。只要上面把规划制定出来,下面该怎么执行就怎么执行吧,可偏偏到了这一步,内部阻力又冒出来了:
比如说,大型国企是有级别的,渤海钢铁以及天津钢管、天钢集团、天铁冶金、天津冶金四家子公司都是正局级单位,到底是谁说谁听呢?
虽说四家子公司后来都降成了副局级,可协调起来还是很困难,再加上各自权责范围在新规出现后依旧交织在一起像一团乱麻,整合起来怎一个复杂了得。
内部问题的盘根错节,甚至直接拖延了跻身世界 500 强的速度——他们 2014 年成为 500 强,直接原因可能是他们直到 2013 年才合并了财务报表。
以前大家各干各的,冷暖自知,现在合并了,业绩直接决定子公司在集团里的地位,于是大家都开始一心一意搞生产,抓规模。
这不是挺好的吗?问题也不少,因为搞生产需要投入,钱从哪来呢?
借吧。
拿天津钢铁来说吧,他们在 2013 年之前新建两座两个电炉、一个高炉、一个烧结,资金当然是来自金融机构贷款,由渤海钢铁提供担保。
其他三家也都是差不多的思路,上面号召,又有政策支持,于是大家都在借钱扩产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不担心还款问题吗?当时是不担心的,集团担保、金融机构热情很高,再说了,一旦投产那利润不是咔咔就来了?有啥可担心的呢?
天不遂人愿。
这边他们拼命借钱扩张,另一边产能过剩,价格越来越低,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没法看了。
根据中国钢铁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中国钢铁行业的利润率 2007 年是 7.26%,2011 年是 2.42%,2012 年是 0.04%,2015 年降到了 -2% ——越干越亏,干的越多亏的越多。
产能过剩,那银行自然就是信贷收缩,结果,依赖投资拉动的当地经济就有点扛不住了:
2010 年天津 GDP 增速 17.4%,工业总产值增速 31.4%;
到了 2014 年,这俩指标已经回落到 10% 和 7.3%,近乎腰斩。
据说在当时,当地还曾经召集过金融机构开会,要求大伙继续支持天津钢铁行业的发展,听话听音,有的外资银行一下就猜到了真相,立刻开始抽贷、甚至间接引爆了渤海钢铁的债务问题。
这么一来,潜藏的问题就彻底兜不住了。
问题有多大呢?
大家一统计,短短几年时间,渤海钢铁涉及的金融债务金额足有 1920 亿之多,债主有 105 家,一大堆银行、信托和上市公司踩雷,不过最惨的还是天津本地的金融机构,几乎是集体沦陷。
这个坑太大了,地方上也兜不起这个底。
2015 年天津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 2667 亿,本身那几年里就因为滨海新区这些项目就花钱很多张,要是钱都拿去填渤海的窟窿,日子还过不过了?
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先把还有救的四家厂子 " 拆 " 出来。
2016 年 4 月,渤海钢铁被天津市政府正式拆分,天津钢铁等四家国企重新各自独立。从挂牌合并到再次拆分,仅仅过去了 6 年的时间。
为啥这么短时间搞出这么大窟窿呢?
估计天津当局也挺迷惑的,于是对渤海钢铁及四大子公司派出了巡视组。
于是问题逐渐暴露了,诸如内部管理漏洞过多,对资金、资产、资源、资本和工程项目的管理缺失缺位," 以钢吃钢 ",甚至围猎国有资产等一些问题。



可事已至此,再说什么都晚了,想办法还债才是最要紧的事。
一开始,当地也提了个解决方案:比如将优质资产剥离出来进行二次重组,再把不良资产由天津津融投资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接盘处置,至于剩下的贷款,就请机构进行展期、再下调 10% 利率。
金融机构也不是傻子,优质资产剥离出去剩下的不就是个不值钱的空壳么?所以这个重组方案就被债权人们给否了。
等到了 2018 年 8 月份,折腾了好几年的渤海钢铁正式进入了破产重组程序。在那之后,又过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渤钢系 " 企业第次债权会议才表决通过了《渤钢系企业重整计划 ( 草案 ) 》。
这次是因为有人接盘了,根据重整计划,唐山德龙作为投资人,出资 200 亿元重整渤钢,其中 160 亿元现金清偿债权,剩余 40 亿元补充运营资金。
到了这一步,这个大国企背后的债务惊雷才算是在混改之后尘埃落定了。4 年干成世界 500 强,4 年后又破产了,8 年时间搞出小 2000 亿的大窟窿,也算得上是一个新纪录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5 13: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