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四城东莞最近发生了几件大事。从种种迹象来看,东莞最终取代佛山成为广东第三城是未来几年的大概率事件。 从 " 三来一补 " 产业的聚集地到尴尬的 " 性都 ",再到国际先进制造名城、珠三角创新创业基地,东莞人主要有哪几把 " 刷子 "? 希望东莞、佛山的你追我赶对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增量、税收和工作机会。 广东第四城东莞最近发生了几件大事:首先是人口超千万,排在广州、深圳的后面;其次是市长肖亚非升任市委书记;再就是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长 20.4%,两年平均增长 4.8%。而佛山的同期数据分别只有 17.5% 和 4.0%。
从种种迹象来看,东莞的持续崛起,并且最终取代佛山成为广东第三城是未来几年的大概率事件。
东莞的崛起不是一种偶然,而是香港、深圳两大城市先后加持,以及自身持续努力的结果。 从 " 三来一补 " 产业的聚集地到尴尬的 " 性都 ",再到国际先进制造名城、珠三角创新创业基地,东莞人主要有哪几把 " 刷子 "?这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 东莞堵车,全球缺货 " 很真实 毫无疑问,东莞制造业起步的一个重要节点是:1978 年 9 月,东莞创办全国第一家 " 三来一补 " 企业————太平手袋厂。这家手袋厂是由港商张子弥和二轻太平服装厂合作经营的,这是香港与内地企业合作的重大事件,也是东莞经济全新历史的起点。 彼时,香港持续高涨的各种成本,让港商压力山大,他们希望在东莞消化这种成本压力。 太平手袋厂的成功,犹如打开了一座闸门,更多的港商蜂拥而至,尤其是玩具、纺织、服装等产业大量转移到东莞,东莞由此从农业县成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制造业城市,这是东莞的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台商跟随港商来到东莞,台湾的电子信息行业开始在东莞落地并且爆发。
1994 年 10 月,中共东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时任市委书记李近维发出进行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的号召,提出由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迈进,使 " 数量型 " 经济逐步向 " 质量型 " 经济转变。 当时还不叫 " 转型升级 ",但是东莞人的方向感已经有了。 东莞后来一跃而成 " 世界工厂 ",东莞模式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齐名,扬名天下。 截至 2018 年底,东莞 13176 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港资企业 7593 家,台资企业 3780 家,两者合计占外资企业总数 86.3%。 " 东莞堵车,全球缺货 " 虽然是一句戏言,也反映了部分的真实情况:一方面说明东莞的制造业,包括电子信息业发达,另一方面说明东莞的经济与世界联系更紧密,外向型的特征非常明显。 这是东莞被香港商人、台湾商人 " 加持 " 的阶段。所以,如果我们说东莞的崛起过程中,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商业人士助力不小,这是客观事实。 华为系助力东莞再上台阶 继香港、台湾之后,深圳也来加持东莞。 众所周知,在 2014 年以前,东莞被称为 " 东方性都 ",这很尴尬。公开消息显示:2014 年 2 月 9 日上午,央视《新闻直播间》曝光东莞市多个娱乐场所存在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记者举报后未发现警察前来调查,警方也无任何反馈。央视报道后,领导震怒,紧接着是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扫黄。谁也没有料到,这是东莞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东莞人其实一直在努力转型,2001 年 7 月,东莞人在大岭山、寮步、大朗三镇交会处的松木山 " 画了一个圈 ":第 19 次、20 次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兴办大型工业园的设想,并定名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三个月后,东莞市决策层明确了松山湖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未来东莞的经济科技中心。
但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暴得大名还是在华为入驻之后:在 " 扫黄 " 风暴的前一年(2013 年),华为终端总部入驻东莞松山湖,关注的人不多。 2016 年,东莞市年纳税上亿元企业突破百家,华为系一举夺得实际出口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三项冠军。 2018 年 8 月 12 日,华为 5400 名员工冒着瓢泼大雨,从深圳搬至位于溪流背坡村的华为松山湖基地。此前的 7 月 1 日,华为已将 "2012 实验室 " 及 GTS 部门等研发人员约 2700 人搬入这里。 彼时,因为一篇爆款文章的传播,把华为和松山湖送上风口浪尖。但是华为丝毫不受此影响:2018 年,华为一共启动了五次大规模搬迁,共计约有 16800 人进驻东莞松山湖。 这一年,松山湖园区 2018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 630 亿元,连续跨过 400 亿元和 500 亿元大关,同比增长 13.9%。松山湖 2018 年税收突破 170 亿元,总量和增量均在东莞排名第一。 华为的东莞时间开始了。 以华为为首的企业助力东莞成为新一线城市,GDP 持续提升。就连吸引全球瞩目的史上最大规模的开发者大会——华为 " 鸿蒙 " 操作系统发布会,举办地也是东莞,而不是深圳。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 2015 年至 2019 年,华为已在东莞松山湖拿下 24 宗地块,华为东莞版图不断扩大。华为的象征性总部估计会永久保留在深圳,但是那些扩张性强的,需要雇佣更多研发人员的子公司估计会越来越多落子东莞。这是东莞的荣光与幸运,深圳的尴尬与无奈。 而且东莞明确提出打造 " 三带 ",突出东莞区位特色,发挥产业集聚带动作用,南联港深、北接广惠,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017 年 7 月,深圳市政协发布了一份报告称,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同时,大多数外迁企业已不再是低端落后的制造型企业,而是先进制造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 2019 年 6 月,深圳市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深圳市 2018 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16 — 2018 年间,37.5% 的外迁企业集中出现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深圳企业落户东莞。 没有深圳商业力量的加持,东莞的今天会逊色很多。 东莞 " 满血复活 " 的密码是什么? 当然,东莞自身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力。 东莞主要做了两件事: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为企业尤其是坚持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2018 年 11 月,东莞发布《进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 10 大方面 50 项举措 160 项政策工具力撑民营企业发展。东莞民营企业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号,东莞 2019 年前三季度的名义 GDP 增速达到 8.54%,位居全省第三,他们功不可没。
回顾历史,东莞的民营企业发展史也是一部 " 威水史 "。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8 月,东莞市民营企业登记注册户数突破 116 万户,贡献了全市五成的生产总值、六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七成的税收、八成的技术创新成果和九成的企业总数,民营企业挑起了东莞工业经济的 " 大梁 "。 民营经济逐步向科技化、外向化、集团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东莞现有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省级农业类名牌产品,绝大部分属民营企业所有,民营企业已经逐步成长为拉动东莞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没有民营企业的生龙活虎与突飞猛进,就没有新一线城市东莞,东莞人对此心知肚明。 科技创新方面,东莞造了一艘 " 航母 " 叫松山湖,筑巢引凤,吸引的不仅仅是华为终端,还有 OPPO、vivo、步步高、漫步者、生益科技、东莞市大疆、蓝思科技、易事特、长盈精密…… 时任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曾经在 2019 年的一次公开采访中说到:" 未来我们将发力五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 所以,还在津津乐道于东莞曾经的 " 特殊产业 " 的人们要刷新一下对东莞的认识,东莞已经成为一个科技创新驱动的城市。 东莞企业 " 满血复活 " 的驱动力是什么?在我看来是深藏于东莞企业内部的永远折腾永远生龙活虎,永远遵循市场规律的基因。 相比东莞,佛山的发展稍显迟滞: 东莞在 2020 年因为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受到较大影响,与万亿 GDP 擦肩而过,但是与佛山的经济总量差距居然还在缩小!2019 年,佛山超过东莞 1268 亿,2020 年已经缩小到 1166.28 亿。 今年一季度,东莞更一步把季度差距缩小到 193.91 亿,在季度 GDP 的增量上甚至超过了佛山 30 多亿。虽然只是一个季度的数据,但是按照这个趋势看,佛山的 " 广东第三城 " 宝座未来几年很难保住。 而且东莞的新任市委书记肖亚非是从深圳市计划局财金处科员起步,一路升迁到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直到 2018 年才到东莞担任副书记、市长,其对深圳情况非常熟悉,有深厚的深圳人脉,对于深莞一体化以及深圳都市圈的形成、提升都会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这样的一盘棋,佛山需要打醒精神才有机会下赢,希望东莞、佛山的你追我赶对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增量、税收和工作机会,希望两个城市都要尽全力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