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山西省货物贸易进出口稳步增长,单月增幅连续位居全国前列。进出口总值达1130.3亿元,同比增长108.4%,增幅居全国第三。其中,出口687.9亿元,同比增长120.2%;进口442.4亿元,同比增长92.4%。贸易顺差245.4亿元,扩大197.8%。
上半年,山西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共与63个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往来,其中对老挝、蒙古、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波黑等国家进出口增长数十倍以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260.9亿元,同比增长107.5%,为全省进出口总值增长贡献23个百分点。山西传统制造产业如陶瓷、玻璃器皿、肥料等借助“一带一路”,重新焕发新机;战略新兴产业如太阳能电池、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拓展市场。
从贸易伙伴看,山西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为美国、日本、东盟,其中:
对美国进出口192.3亿元,同比增长99.2%;
对日本进出口138.8亿元,同比增长217.4%;
对东盟进出口119.9亿元,同比增长116.6%。
从贸易方式看,山西加工贸易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进出口值724.2亿元,同比增长168.3%,为全省进出口总值增长贡献77.3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值356.8亿元,同比增长45.7%。
喜讯连连,记者从山西省科技厅获悉,科技部日前发文批准建设第三批20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山西省推荐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标志着省“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
共建联合实验室是“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重要模式,根据2017年相关部署,我国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计划5年内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组建以“共建共享、需求导向、能力建设、示范引领”为原则,通过与外方开展务实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021年,山西省科技厅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认真落实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方案,始终把推动科技开放合作,打造一流创新平台作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动国内外、省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支持山西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科研平台共建与合作交流。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继续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携手打造开放合作平台,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山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既不沿海,也不沿边,更不沿江,经济外向度不高,是制约山西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瓶颈之一。但同时,山西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万里茶道”的主要开辟者,处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立足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以及物流大省的资源优势,山西大力发展陆港经济,借力区域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目前,山西省的中欧班列已常态化开行8条线路,涉及9个国家23个城市。
外向型发展需补短板、强弱项
长期以来,山西产业结构“一煤独大”,经济外向度不高,在陆港经济方面仍存短板。比如,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优、互联互通不够,陆港全产业链体系不完善,资源整合能力不高,智慧物流水平和物流产业资本化运作水平不高,“一带一路”沿线网络布局短缺等,亟须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推动物流产业升级,完善布局。业内专家建议,打造一批智慧化物流园区、物流枢纽,积极开展无人机、无人仓、物流机器人等智能化作业,创新开展跨境O2O自提、进口药品、无车承运人、网络货运等新模式。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海外仓和中转物流园区,建立海外专业营销团队,创新“跨境电商+海外仓”商业模式,积极开拓“陆海空网”四条丝绸之路,全面提升融入全球物流供应链的能力。
二是拓展内陆口岸功能,提高货物通关能力。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总工程师肖志强说,山西进出口总额相对较低,除省内货源不多外,口岸功能短缺也是原因之一,不少进出口产品无法在山西报关。建议加快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口岸体系,以武宿综保区、中鼎物流园等为载体,申报一批进境粮食、进境冰鲜水产品、进境肉类等指定口岸,加快形成口岸、保税区、内陆港等功能叠加的政策效应。
三是畅通要素循环,破解“信息孤岛”和“断头路”。山西物流信息服务和运行监测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政府、企业、社会间的信息难以有效互通共享。建议加快整合铁路、公路、民航、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推动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有效对接,打造集车货匹配、线路优化、仓储配送、追溯查询、信用体系、供应链金融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物流信息系统和指挥中枢。
近年来,省际交界地区公路领域的“断头路”正在加快打通,但各界对铁路“断头路”的关注不多。以山西为例,目前省内铁路“断头路”多达45条,全部打通预计总投资300多亿元。企业建议通过发行专项债券等方式,在“十四五”期间逐步疏通,以畅通要素流动。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