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73|回复: 0

“一带一路”海外重点项目上的中国古诗“播种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3 00: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png



诗歌如同一条河流。自古以来,“一带一路”被写进历史文本里,随时光之河漂流。而在河岸上,不同民族的人们建立家园、相亲相爱,他们舞蹈歌唱、谱写诗歌,为丝路诉说。

  “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始于汉魏的边塞诗,在包容、融合的唐代达到了极盛。诗句回荡在漫漫丝路之上,犹如一把古老的琴,弹奏着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旋律。

诗歌里,有大城美景。长安,古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起点,这里孕育了不少叙人写景记事的佳句。

长安有多美?杜牧在《长安秋望》中说:“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美的,还有催人泪下的送别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化作琴曲《阳光三叠》广为传诵。送别声中,丝绸之路缓缓向西延伸。

陆上和海上的丝路推动着亚、非、欧地区之间的商贸往来,也交织着中华文明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诸多文明的对话,给各自带来了新变化和新气象,也为各国诗人树立了一个个开放又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美学意象。

雄奇的自然、迥异的文化,透过极富张力的文字,展现了诗人们或豪放或敏感的内心。岑参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仙李白也不禁感叹:“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无数古诗再现了一带一路途经的千年古迹、丝路风雨、沧桑古道、大城、残壁……将丝路之美收诸笔端。

诗人笔下,有离人怀远。元代耶律楚材在《庚辰西域清明》写道:“葡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观照耶律楚材传奇开阖的一生,整首诗意里,乡愁就不仅是悲,更是壮了。

诗词里,有对勇敢者的赞颂。明代汤显祖在《看番禺人入真腊》里写道:“槟榔船上问郎行,笑指贞蒲十日程。不用他乡起离思,总无莺燕杜鹃声。”从广东往真腊(今柬埔寨境内)定是一路艰险,乐天派的番禺人却乐观“笑指”。

诗词里,有对尘世的实景刻画和对现实的深切观照。李白就以“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描写胡姬酒肆的欢快,白居易在《阴山道》中写道“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杜甫的“驼马由来拥国门”,王建的“养蚕缫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元稹笔下的“胡音胡骑与胡妆”,及在古诗中屡见不鲜的胡饼、胡床、葡萄美酒、天马、大象、玉器、丝绢、瓷器等,都侧面或直接印证了丝路贸易给古老中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带来的丰盈和充实。

有趣的是,诗歌的形式本身,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互鉴。生活在11世纪至12世纪的波斯大学问家欧玛尔·海亚姆的《鲁拜集》是有着世界影响的作品,《鲁拜集》的诗体形式为一首四行,第一、二、四行押韵,和我国的绝句颇为类似。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让小昭吟唱的“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就是出自这部诗集。

《诗刊》副主编、诗人李少君说,“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物质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诗歌之路,诗歌之路或许是隐形的,却让人心相通。如同印度诗人泰戈尔曾饱含深情地为梅兰芳先生赋诗一首“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

当代中国诗人依旧以现代诗为“一带一路”别具特色的文化作见证、记录和传播。“在温州和温暖的边缘,大海停止泛滥,让位给雁荡山。这正是我所要的美景:一面是奇峰孤绝而又连绵,一面是渔船压住海浪,薄云来自天边。”当代诗人大解近年来重走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上的几个小城,在雁荡山下,他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今天,“一带一路”倡议正为诗歌注入新的内涵和强健的时代精神。中国优美的古诗词随着海外重点项目一起在“一带一路”的征程中闪耀光芒,熠熠生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近几年来,马来西亚登嘉楼州日底中华国民型华文小学校内,不时传出诵读中国古诗的朗朗童声。向这些孩子讲授这些古诗的,是来自“一带一路”海外重点项目——中国交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二分部的刘星。

2018年,刘星和同事在项目驻地周边熟悉当地情况时,被登嘉楼州日底华小里孩子们一字一顿诵读古诗的声音吸引。“诗歌爱好者,不时作诗填词”的刘星,顿时驻足细听。

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刘星感受到他们学习中文,学习中文诗歌的热情,但也发现孩子们语音和语调不太标准,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存在不足。他找到校方,主动出任学校的志愿教师。

刘星说,与校方沟通并和同事头脑风暴后,他确定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初步方向。首堂课,刘星选择讲授《悯农》。他说,这首诗反映中华民族刻苦勤劳品质,加之登嘉楼所在的东海岸地区乡区面积大,农业是重要产业,相信这首诗能获得同学们的共鸣。
  
“没有教学经验”的刘星说,上第一堂课之前,自己颇为紧张,专门拉上远在中国教中学语文的太太当“援军”,两人每天的亲情连线也变成了“备课大会”。太太从授课技巧、课件内容、讲课方式等方面为刘星提供建议。刘星说,太太专门提醒他,走进教室后要微笑面对孩子,这就“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在随后的教学中,随着孩子们逐渐融入古诗的意境,教、学互动也愈加频密,刘星也日益放松,越来越投入其中。

在讲授《游子吟》时,刘星突出传递其中所表达的亲情。学校老师还指导孩子们将《游子吟》所表达的情感改写为现代诗。刘星清楚记得,有一位二年级小朋友在改写中记叙自己钓到了一条小鱼,但想到小鱼的父母兄弟都会想念它,就把鱼放了。“孩子们真正理解了诗歌传递的中华民族重亲情的传统,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教学过程中,刘星体会到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薪火不熄的精神。他说,登嘉楼州华教条件比较艰苦,人力、财力缺乏,但在华社的全力支持下,华校老师们依然将华教搞得有声有色。马来西亚华教老师注重指导孩子们进行二次创作,从学校到州里都举办诗歌比赛,引导孩子们通过改写更深入了解诗歌。在刘星和老师们的指导下,三位同学的原创诗歌《鱼,在我心中》曾参加诗歌比赛,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

中文和中华文化吸引越来越多各族裔小朋友。刘星介绍,在中文诗社中,有不少是马来裔、泰裔的小朋友。

受疫情影响,刘星的诗歌课一度只能通过视频教学。随着马来西亚疫情趋缓,学校师生们都期待恢复线下授课,并且希望能增加包括书法等在内更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刘星说,他和同事们在积极准备,期待诵诗声很快能在校园重新响起。

近几年,刘星先后辅导60多名当地儿童学习中文诗歌。今年4月初,二分部收到一份学校感谢信,“感谢中国交建,你们不仅为我们建设铁路,也让华裔儿童学习到了中文知识,你们种下了未来和希望!”

中交建马东铁项目相关人士也告诉记者,刘星的努力体现的是马东铁项目一贯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据介绍,马东铁项目长期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为马方培训培养铁路建设和运营人才,预计到2022年,将会有5000名本地学员从培训计划中受益。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部长伊德里斯、马来西亚铁路衔接公司首席执行官达维斯等马方高层都曾多次对马东铁项目人才培训计划给予高度肯定。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10: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