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如果地球有一部地理典籍的话,那么它最早的几个字符,便深深地刻画在兴义这块土地上,万峰林的喀斯特原盐地层保管着亿万年地质变迁密码,对其神奇和丰富,你可以大胆放开你的畅想。
万峰林 陈洪兵 摄
当你站在大面积出露的碳酸盐岩地层上,也许正好踩着徐霞客的脚印,看到的峰林、峰丛、石林、石芽、溶沟、峡谷、缓丘、残丘、洼地、坡立谷、瀑布、溶洞、岩溶泉、暗河、伏流、漏斗、间歇泉、天坑、象形山石等岩溶景观,是云贵高原喀斯特的完美缩影,誉为“中国喀斯特的心脏”。让人想不到的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仅有发育在寒武纪至二叠纪的地层,兴义的三叠纪地层恰好补充了缺失的一环。当你自西向东穿过七舍、敬南、黄草、顶效时,能清晰地看见四个北西向断裂褶皱带,岩层陡倾,地势高耸。其间穿插着丫口寨、纳灰、马岭河三个向斜,岩层平缓,地势低陷。受区内构造控制,地势高处,发育“入渗岩溶”,形成峰丛。向斜低处,发育“流水岩溶”,峰林滋生,构筑了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发育最典型的三叠纪锥状喀斯特景观,既不同于爪哇的圆丘状峰林,菲律宾的巧克力峰林,也不同于桂林的塔状峰林和越南海上峰林。是三叠纪圆锥状峰林峰丛同时异态演化的典型范例。当你走进偏居一隅的泥凼石林时,能看到发育经历潜流带水动力、渗流带水动力、土下石林和地表石林四个完整阶段的演化过程,记录了早期岩石溶塌、崩塌再沉积的沧桑历史,是中国唯一一处发育在三叠纪角砾礁滩灰岩上发育的石林景观,也是“中国八大模式石林”之一的“泥凼模式石林”命名地。
万峰林之西峰林一角 张霆 摄
相变带是研究古地理变迁的重要场所,如果你积累了一定的地理学养,在万峰林中不经意间站立的一块山石下,正是贵阳-关岭-贞丰-安龙-兴义-罗平一线呈“S”型绵延400多公里的三叠纪浅海-次深海过渡带,你不会想到这是全球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出露最完整的碳酸盐岩台地与次深海盆地的过渡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三叠系地层发育最为完整的地区。在风波湾、大水井、下纳灰、大坪地、坡怀等地,你能看到特征明显、规模宏大的相变带,尤以风波湾最为典型,出露最为完整。那些让你看起来并不起眼岩石,正是晚三叠纪至百恶纪沉积的剖面,记录着类型多样的沉积岩石组合特征。从深水盆地相、坡地相到浅海台地相,不同时期、不同相位的沉积地层,甚至是同时异相的沉积均有发育。科学家的慧眼,能发现燕山期的褶曲,喜山期的断层,为研究地质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提供厚实的基础材料,对国际研究古地理变迁,对分析古特提斯洋消亡过程具有全球性意义。当告诉你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重要地质遗迹,是地史、古生物、沉积、古地理等学科研究十分重要的材料,是古生物、古地理知识普及、“将古论今”普及海洋地貌的最佳场所时,也许别人会以为是天方夜谭,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贵州被誉为“沉积岩王国”,而兴义是“王国的一个缩影”。
俯瞰马岭河峡谷 王冬云 摄
马岭河与纳灰河,是万峰林里十分惹眼的两道风景。当你进入美轮美奂的马岭河大峡谷,很难想象,这里同时受到区内构造与南盘江侵蚀基准面的控制。很久以前,上游水流汇入兴义,马岭镇和赵家渡是暗河,地表是一道浅浅的宽谷。随着流水侵蚀下切,地表宽谷和地下溶洞合二为一,形成地缝式嶂谷。两岸支流下切速度滞后于主流,形成数十条百米瀑布。壁立如削的百丈悬崖,河水一跃而下,顿作天女散花状,珠飞玉散,四处迸溅,壮者如银河飞流,柔者如轻纱袅娜。坠入谷底的水流,在逼仄的乱石间湍流,有如万马奔腾,响彻峡谷。这对于全球岩溶嶂谷的形成与演化对比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相比起来,纳灰河就温柔多了,它缓缓流淌过恬静的布衣古寨,悄悄在下游潜入地下,形成一个地表地下完整的岩溶水文系统。可以说兴义拥有贵州省乃至全国少有的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是研究地区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与岩溶地貌发育关系的心仪场所。
六 塞万提斯说:“把认识自己作为一项任务,这是世界上最难的课题!”“地落荒陬”是先人对兴义的描述,因边远蛮荒,文字记载凤毛麟角,只有从散落在大山褶皱里的遗址遗迹,去不断丰富期盼和想象。
两亿多年前,海生爬行动物群在兴义繁盛,从近岸走向开阔的大洋;一亿多年前,燕山运动奠定了兴义基础轮郭;一万两千年前,史前文明之光在兴义燎原;秦汉时期,夜郎文明在这里发展绵延;唐宋之后,多民族交流融合,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文明遗产。
1974年冬,科学家在兴义市附近的顶效镇发现猫猫古人类活动遗址。从出土的7件人类化石看,与“山顶洞人”相近,与“晚期智人”相似,确认为“兴义人”。
兴义猫猫洞古人类遗址 胡云江 摄
距今约1.2万年前,“兴义人”穴居野处,过着以渔猎为主的群居生活。他们留下了大量活动遗址,发现烧骨、烧石和炭屑用火遗迹。出土打制石器和石材4000余件,骨器6件,角器8件,在一个遗址内出土人类化石之多,石器材料之丰富,骨器数量之大,制作之精致,在华南旧石器时代晚期是首屈一指的,在全国也十分罕见。同时还发掘出哺乳动物化石,有中国犀、窄齿熊、牛、鹿、象、竹鼠等。
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址还有安龙的菩萨洞、观音洞,兴义的张口洞。说明与山顶洞人同一时期,在盘江两岸,就有了“兴义人”生存劳作,创造着自己的文明,同时以自己的创造,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
秦汉时期的墓葬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青铜器和东汉汉墓群出土的提梁铜壶、方格纹陶罐、镂空铜豆、铜车马、五铢钱和水塘稻田模型,仿佛看到了大秦帝国和大汉王朝夜郎古国的春与秋,也昭示着中国农耕文明和稻作文化的久远。
铜车马 邢贵龙 摄
很长的历史时期,兴义实行土司制度,朝秦暮楚,分属周边各地,与中原王朝维系着松散的“羁縻“关系。之后,元、明、清的屯田制度和改土归流制度的实施,弱化了土司的职权,改为流官管理,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地汉民涌入兴义地区。清嘉庆年间,兴义南笼起义,之后,白旗军起义。这些战斗为兴义遗留了众多军事防御古建筑。
八音坐唱表演 (黔西南日报图库)
在这里,布依、苗、彝、回、仡佬、水等26个少数民族和谐相处,各少数民族的村寨,住房造型、饮食文化、婚丧嫁娶、语言服饰、节日文化等各具特色。中部方言苗族服饰一直保留着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女性服饰色彩,古老的服装样式保留至今,西部方言白苗服饰将古典美与现代美完美结合,形成独具魅力的服饰文化。民族节日多姿多彩,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苗族的“八月八”,彝族“六月二十四火把节”等。布依族八音坐唱、高台狮灯、查白歌节、勒尤、布依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依族的龙舞、吹木叶、丢花包、“八音”坐唱,苗族的板凳舞、芦笙舞,彝族的阿妹戚托舞等,旋律和谐,节奏欢快,舞姿优美。同时,兴义先民利用万峰林的石材木材将大自然巧妙地融入进雕刻艺术中,渗入到生活的角角落落。南龙古寨的干栏建筑,清末民初的刘、何、王三大家族的建筑群,跋浪亭、穿云洞的亭台楼阁,永康桥、马别桥、乐立桥、纳灰桥和茶马古道等桥梁古道,无不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无论曾经还是现如今,兴义都出现过“科甲冠黔省”的盛况,涌现了一批俊彦人杰。
七 万峰林是兴义人的一块福地。
“兴义这么好,没有一个世界级的牌子,对兴义人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来说,是一个缺憾。”
“兴义从2015年启动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盼望了8年,就这么盼望着,希望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兴义期盼世界地质公园这个平台,带着兴义的故事,带着兴义情怀,带着兴义的产品,带领兴义人民走向世界。”
“我家住在地质公园,有美丽的万峰林,有珍贵的贵州龙,我爱我的家乡。”
……
万峰林八卦田 魏浩然 摄
兴义人深深地爱着万峰林,心中有无数美丽的梦想。
1994年元月马岭河景区经国务院审批成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4年兴义更是作为中国锥状岩溶的代表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备选名录。
2005年万峰林获得中国最美五大峰林殊荣。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其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认为万峰林以其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传递出云贵高原上一声声最美的心跳。
2008年,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万峰林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兴义市东南部成千上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
从2013年开始,以“会”为平台,在兴义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2015年10月,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落户黔西南,这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 2023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开幕式现场 魏浩然 摄
自2015年以来,黔西南州已在万峰林举办了六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万峰林成为大会永久会址,万峰林一次次被世界聚焦,令世人瞩目。
万峰成林处,阳光黔西南。万峰林自信优雅向世界敞开胸怀,拥抱爱美的人,相拥健康的人。万峰林的美,美在象形,美在色彩,美在线条,美在结构,美在视觉,美在听觉,美在静谧,美在动韵,美在灵魂。万峰林的健康,健康在三角梅一样盛开的阳光里,健康在稻香花香的空气中,健康在万峰湖晶莹无暇的翡翠般闪耀的光泽里。
2023年7月15日至18日,联合国教科文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新名阿津子和阿兹米勒·穆尼夫·本·默罕默德·布卡里对拟申报的兴义地质公园进行现场评估认为,兴义地质公园是他们考察过的全球范围内最优秀、最独特的地质公园之一,体现了世界地质公园的理念和愿景,将积极助推自身所在的地质公园与兴义地质公园缔结为姊妹公园,在更广阔领域、更大范围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空间。(文/郑逢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