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吃块砖(粉尘),白衬衣不敢穿,外商绕道走,游客不敢留”。作为国内较早依托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这样的顺口溜一度成为淄博市的写照。近年来,淄博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突破口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让蓝天碧水、可持续发展、文明和谐成为新的城市标签。 2003年,淄博市在山东省率先提出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后来又提出建设“生态淄博”的战略目标,明确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把节能降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
紧紧抓住化工企业整治这个“牛鼻子”,淄博市下大力气关停一批、治理提升一批、搬迁一批,努力解决困扰淄博市多年的化工产业污染问题。通过先后实施两轮“碧水蓝天行动计划”,淄博市仅“十一五”期间就关停“土小”企业3800多家,自2007年以来连续3年在山东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中名列首位。与此同时,2010年,淄博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4.7%,比2005年提高5.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2%,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
近年来,淄博市接连实施了“清水润城”、“森林环城”、“鲜花进城”工程,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92平方米。
在乡村,淄博市深入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对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进行财政补贴,大力推广沼气利用,使农村卫生面貌和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如今,淄博市已获国家优秀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淄博市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4%。近200家民间剧团活跃在基层一线,近5年来有600多项文艺作品在国家和省级重大文艺活动和赛事中获奖,城市全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
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并举的基础上,淄博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08年以来,淄博市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下降,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养老、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全市先后创建147个文明村镇,建成绿色社区144个、绿色学校183所、环境教育基地138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