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长春7月19日电题:“内忧外困”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亟待突破重围
新华社记者宗巍 姚湜
“虽然国产车价格是很低,但我还是倾向于合资品牌。”在第八届长春汽博会上,在对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反复比较后,打算现场买车的长春市民王羽这样告诉记者。
经历了这几年的突飞猛进,中国汽车市场前行的脚步开始放缓,产销数据不断下滑。与合资品牌相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面临的压力更大,特别是随着政府优惠扶持政策的退出,以及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的短板,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在面临“内忧外困”的考验。
记者日前在长春汽博会7号馆看到,虽然奇瑞品牌展台的展车上摆放着明显的降价优惠展板,然而旁边的日产品牌展台还是吸引了更多参观者前来咨询选购。多数消费者表示,本来还打算买一辆便宜的国产车,但到了展馆看到合资品牌的一些车型也在六七万元,就还是决定购买“品质更有保障”的后者。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与汽车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中人才短缺和自主创新能力差的短板,依旧非常明显。”参加本届长春汽博会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说。
在持续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汽车产销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购置税优惠等有关促进政策的退出以及自身所需调整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增速大幅回落,自主品牌受到冲击最大。
在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车市普遍不景气之际,中国政府出台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汽车消费刺激政策,迅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009年、2010年中国汽车业高速增长,自主品牌也受惠于此进一步壮大。
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种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不可能长时间维持,特别是随着今年各种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淡出,自主品牌开始接受真正的市场考验。随着“政策市”的淡出,自主品牌车企面临的销售压力在进一步加剧。
“今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回落的原因之一是国家对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有所收口,已经从两年前的‘强烈支持’变为‘适度限制’,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受影响较大。”参加第八届长春汽博会的长春市慧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凯说。
7月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汽车产销数据,尽管6月份汽车产销下滑势头得到改变,但自主品牌却继续表现疲软。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315.61万辆,同比下降0.82%,占有率较同期下降2.9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下降1.21个百分点。
如果说销量下降,让自主品牌感到当下的压力,那么合资品牌的下压,则让自主品牌感到生存的危机。
一些业内专家分析,随着近几年合资品牌不断“下压”,纷纷推出中低端乘用车,给原本占有中低端市场的自主品牌施加了很大压力。像玛驰一样,打着“高质低价”广告的新赛欧、雅力士、东风标致206、威驰等一批合资车型像一枚枚重磅炸弹,投向自主品牌的天下——中低端市场。
“内忧外困”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如何应对新挑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的很多车企已经深切感受到压力。
“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面对这种挑战,自主品牌车企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式,而转方式的核心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说。未来五年,一汽集团的产销目标是5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超过200万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徐建一认为转变发展方式是关键。
许多专家分析认为,如果说过去五年是中国汽车业也别是自主品牌发展的黄金增长期,那么未来五年将迎来转型调整期。那些通过价格战在国内市场取得立锥之地的自主品牌车企,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以往那种粗放式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如果再不走“品质之路”,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