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53|回复: 5

鼻烟、鼻烟壶与中医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7 17: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2-7 18:18 编辑

    也许你不曾注意,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许多清代达官贵人的衣服上常常挂有一个小瓶,这个小瓶就是鼻烟壶,而里面装的就是鼻烟。盛鼻烟的容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于携带。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系将烟叶烘烤、去茎、磨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鼻烟17世纪前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后期传入中国。中国最初并无特制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间由宫内养心殿造办处特制鼻烟壶,壶盖内附小细匙,以便舀取烟粉。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的玻璃、铜胎画珐琅等各种鼻烟壶,开辟了一项工艺美术的新门类。清宫造办处经常做鼻烟壶的作坊有玻璃厂、珐琅作 、玉作 、牙雕作和镶嵌作;壶盖、勺由镀金作或牙雕作配制。
    咸丰、同治以后,官办作坊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显著减少,多为玻璃、瓷制品。这时民间作坊的产品大量出现,造型较单调,装饰图案中出现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等题材。清末出现内画壶,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堪称精品。20世纪70年代后,内画壶发展迅速。
    鼻烟壶壁内画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进京办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径得到办理。由于朝廷官员办事效率低,也没有进行贿赂,尽管等了很长时间,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钱粮耗尽,无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庙里,他嗜好鼻烟成癖,当玻璃鼻烟壶中的鼻烟用尽时,他便用烟签去掏挖壶壁上粘有的鼻烟,在内壁上形成许多的划痕,这个鼻烟壶让一个有心机和尚看见,这和尚通过实验,用竹签烤弯削出尖头,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烟壶的内壁上画上图画,这种奇特的画就诞生了。
    鼻烟始自明末,兴于清代。开始为达官贵人们权力的象征,后来遍及百姓,主要用于避瘟。鼻烟用具中,又以鼻烟壶最为讲究,而鼻烟壶中所盛装的鼻烟则依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民间能够佩带者,多以预防瘟疫的避瘟散装之,高官贵人则以能用从外国进口的鼻烟为荣,也有人以此促进觉醒。后因战乱从国外进口的鼻烟日见减少,直至逐渐消亡,而鼻烟壶作为一种工艺品流传至今。
    说到鼻烟,常会使人想到鸦片,其实错矣。鼻烟与鸦片不同,但与烟草有关。真正的鼻烟多是来自欧洲各国,最初称为布路辉卢大子孤等,《澳门纪略》载:又有鼻烟,制烟为末,研极细,色红,入鼻孔中,气倍辛辣,来自西城市舶,今粤中亦造之。本名洋烟,出大西洋,以烟杂香物花露碾细末,嗅之入鼻中。
    根据文献记载,鼻烟主要产自意大利,于明万历年间,由利窦玛泛海入广东,后又辗转进贡北京的皇帝。后来,康熙微服私访时,由汪儒望将此物进献给康熙,康熙用之感觉甚好,此后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壅正三年,意大利人来华进献的贡品,多为鼻烟,甚得皇帝的奖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有内务府造、洋造、广造以及土烟数种。鼻烟的组成现今只有《广大新书》有记载:香白芷二分,北细辛八分,焙干猪牙皂角二分,研薄二分,冰片三厘,干烟丝为君,干丝一钱,必配福烟六七分。又药各研细末。酌量配合,不必拘分量,以色如棕色为佳。
    鼻烟的作用,《常中丞笔记》曰:鼻烟,或冒风寒,或受秽气,以少许引之取嚏,则邪秽疏散,积满亦解。若刻不少间,反有致疾者,烟有多品,总以洋烟为最,取其滋润不烈,所以为佳。通管窍,治惊风明目,定头痛,避疫尤验。又有《南越笔记》载:驱寒冷,治头眩,开鼻,无烦。烟火其品最为高逸。到了清代慈禧太后的时期,鼻烟已经甚少,宫廷中的医生常以代鼻烟方治疗鼻病和瘟疫。闻鼻烟是唤其芬芳之气,借以醒脑提神,驱秽避疫。它有驱寒冷、治头痛、开鼻塞、明目、活血等药物作用。因为闻鼻烟可起到轻度的麻醉作用,以缓解神经紧张的压力,使疲劳的身躯得到暂时的休息和松弛。
    鼻烟的原料主要是晒烟。最初是用自来红(蛤蟆头)的烟面加人一些黄羊粪灰即可。黄羊吃的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因此,黄羊粪对一些疾病能起治疗作用。闻鼻烟的蒙古族人能占其人数的60%。后来由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鼻烟的制作方法也更加科学。将晒烟叶原料晒干,粉碎过筛后所得的粉末,即成为鼻烟的初制品。再将初制品以蒸气熏制并加其它香料。如:烟面50克,草豆蔻2克、薄荷冰2克、冰片2克,白芷5克、白檀或紫檀香2克、红花2克、丁香2克、面碱3克,成粉搅拌均匀,分装小瓶或小包,即为鼻烟成品。
    尽管鼻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消失,但是,通过嗅觉治疗疾病的方法却在民间广泛流传,对人体黏膜吸收作用的研究也因此受到重视。研究古代治疗疾病的特色,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继承和提高,是今天的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钓翁羡鱼45.gif
发表于 2011-2-8 19: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茂公 的帖子

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副作用促使鼻烟壶走进博物馆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1: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还是那片枫叶 的帖子

       鼻烟不经过燃烧,不会造成二手烟,流行病学推测危害低于香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统计学大宗调查其所产生的副作用,无法确定有害与否。
    鼻烟被历史淘汰,据说是“到了晚清末年,慢慢被旱烟、水烟、纸烟代替,最终被社会淘汰。”我想原因不会那么简单。
发表于 2011-2-8 21: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茂公 发表于 2011-2-8 22:21
回复 还是那片枫叶 的帖子

       鼻烟不经过燃烧,不会造成二手烟,流行病学推测危害低于香烟。但由于历史 ...

刚才查了一下鼻烟消失的原因。介绍的不多,大致上说,因为鼻烟是舶来品,后来换成大烟了,毒害了不少中国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1: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还是那片枫叶 的帖子

应该原因多方面的:如携带方面、社会普及面、替代品冲击等,我想如果一个事物,不论什么原因,只要没能达到一定普及面,必然被淘汰。
发表于 2011-2-8 22: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茂公 发表于 2011-2-8 22:51
回复 还是那片枫叶 的帖子

应该原因多方面的:如携带方面、社会普及面、替代品冲击等,我想如果一个事物, ...

鼻烟和鼻烟壶可是晚清的贵族时尚,但毕竟是舶来品,没有货源了,当然逃脱不了灭绝的命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3 1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